首页期刊导航|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Journal Reflexology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虚拟现实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胥龙马月玉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虚拟现实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盐城市亭湖区人民医院 2020 年 1月—2021年 12 月收治的 110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虚拟组,每组 55 例.对照组采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虚拟组采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虚拟现实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虚拟组的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分分别为(45.25±2.74)分、(70.29±12.31)分、(72.46±14.45)分、(87.42±2.3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8.46±3.95)分、(50.43±10.16)分、(48.79±9.64)分、(71.05±5.91)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虚拟组的股四头肌、胫骨前肌、腓肠肌的肌电积分值均高于对照组,股四头肌、胫骨前肌、腓肠肌的均方根振幅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虚拟现实康复训练,可改善平衡功能及肢体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脑卒中偏瘫肌电生物反馈虚拟现实康复训练

    脑梗死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分析

    李静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预见性护理预防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23 年 1-3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 60 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3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生活质量改善状况,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痛发生率.结果 护理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Fugl-Meyer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健康健康状况调查简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下肢肿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进行临床干预,不仅能恢复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还能增强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减少患者下肢肿痛、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出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脑梗死下肢深静脉血栓预见性护理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

    体外冲击波联合蜡疗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的效果观察

    谢伟想谭育华张娜尹国甫...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蜡疗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 60例痉挛型脑瘫伴有尖足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30 例.治疗组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蜡疗治疗,对照组采用蜡疗治疗.比较两组的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足背屈角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表面肌电图RMS值、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D区+E区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MAS评分、PROM、RMS、GMFM D区+E区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MAS评分、PROM、RMS均较治疗前下降,GMFM D区+E区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患儿的MAS评分、PROM、RMS均低于对照组,GMFM D区+E区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83.30%,高于对照组的 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冲击波联合蜡疗能够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情况及下肢运动功能活动,优于单独使用蜡疗.

    痉挛型脑瘫尖足体外冲击波疗法蜡疗

    TAPP与Lichtenstein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孙哲民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Lichtenstein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年1 月—2023 年 11 月新疆四七四医院收治的 100 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Lichtenstein修补术治疗,观察组行TAPP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疼痛程度、应激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4.25±2.18)mL,少于对照组的(20.31±2.69)mL,手术时间为(48.72±3.59)min、住院时间为(4.30±0.56)d,均短于对照组的(70.69±5.31)min、(6.31±1.42)d,并发症发生率 4.00%低于对照组的 16.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3 d,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2.38±0.41)分、(1.56±0.2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21±0.59)分、(2.29±0.34)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d,观察组皮质醇水平(176.38±16.52)nmol/L、去甲肾上腺素水平(296.45±29.12)p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198.92±20.31)nmol/L、(318.77±32.45)pmol/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Lichtenstein修补术,TAPP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引起的应激反应更轻,可有效减轻腹股沟疝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

    腹股沟疝Lichtenstein修补术应激反应并发症

    前庭康复训练对周围性眩晕患者平衡康复的治疗效果研究

    麦周生谢明浩何小艺
    54-5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周围性眩晕患者中采取前庭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东莞市沙田医院 2019 年5月—2022 年 12 月收治的 98 例周围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49)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n=49)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庭康复训练,两组均连续治疗 2 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前庭功能、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前,两组前庭功能、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2 个月后,观察组前庭症状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中躯体、功能、情感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92%,高于对照组的 8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庭康复训练可提升周围性眩晕患者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前庭功能,增强其平衡功能,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升.

    周围性眩晕前庭康复训练治疗效果前庭功能平衡功能生活质量

    全身振动训练联合抗阻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徐兰平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全身振动训练联合抗阻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 2022 年7月—2023 年 6月收治的 200 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100 例.对照组采用抗阻运动训练,观察组采用全身振动训练联合抗阻运动训练.比较两组的肢体运动功能、步行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功能性步行评分为(3.14±0.63)分,高于对照组的(2.65±0.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uge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干损伤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健康状况调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振动训练联合抗阻运动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步行功能、平衡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脑卒中全身振动训练抗阻运动训练肢体运动功能步行功能平衡功能

    运动强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及康复情况的影响评价

    李璐胡瑞红李前凯陈伟...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不同运动强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及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22 年 6 月—2023 年 6 月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 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各 30 例.A组进行常规干预,B组进行低强度运动训练,C组进行高强度运动训练.对比三组的心肺功能指标、心功能指标、下肢肌力.结果 干预 6 个月后,三组无氧阈、峰值公斤摄氧量、峰值氧脉搏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C组高于B组,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 6 个月后,三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 6 个月后,三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C组高于B组,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 6 个月后,三组下肢肌力测试次数均高于干预前,且C组高于B组,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运动训练可改善其心肺功能,促进身体康复,且高强度运动训练的效果更为理想.

    慢性心力衰竭运动强度心肺功能康复情况

    康复训练在STEMI急诊PCI术患者运动耐力改善及心血管不良事件预防中的作用

    邢成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康复训练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患者运动耐力改善及不良事件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北京市丰台区康复医院 2021 年 1 月—2023 年 11 月收治的 100 例STEMI急诊PCI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运动耐力及血脂水平.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同型半胱氨酸、血浆脑钠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短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2.00%,低于对照组的 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 6 min步行距离、运动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峰值功率、峰值摄氧量、无氧阈值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训练在STEMI急诊PCI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心功能,提升其运动耐力,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STEMI急诊PCI术康复训练运动耐力不良事件

    等速肌力测定分析高原膝骨关节炎对膝关节屈伸肌群的影响

    谢露次旺尊珠强巴旦增...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世居藏族重度膝骨关节炎(KOA)患者膝关节等速肌力特征,并比较其与健康者的差异.方法 通过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对 20 例单膝右侧发病KOA患者(观察组)和 20 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膝关节不同角速度(60°/S和180°/S)等速向心肌力测试,对观察指标比较分析.结果 在不同角速度下,观察组右膝(患侧)膝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均低于左膝(健侧)和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在 180°/s屈、伸肌群PT、峰力矩体质量比较均低于 60°/s屈、伸肌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健、患侧膝关节肌肉功能均比健康人差,患侧膝关节肌肉功能的下降以屈肌最为显著.

    关节炎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肌力全膝关节置换

    右佐匹克隆联合基于正念的音乐疗法对老年痴呆伴睡眠障碍患者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及PSQI评分的影响

    朱苗蕊苏小慧杨好鱼帆...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右佐匹克隆联合基于正念的音乐疗法对老年痴呆伴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6 月—2023 年 6 月该院收治的 82 例老年痴呆伴睡眠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 例.对照组采用右佐匹克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基于正念的音乐疗法,持续治疗 1 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多导睡眠监测结果、睡眠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睡眠潜伏期短于对照组,睡眠效率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内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佐匹克隆联合基于正念的音乐疗法可减轻老年痴呆伴睡眠障碍患者失眠症状,提高睡眠质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可推广应用.

    老年痴呆睡眠障碍右佐匹克隆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