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胡宝群

季刊

1674-3512

ecitxb@163.com

0794-8258893

344000

江西省抚州市学府路56号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东华理工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它们主要任务是反映东华理工学院社会科学领域的最新教学和科研成果,活跃学术气氛,促进学术交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读者对象为有关学科的教学、科研人员和国内外高等院校师生。本刊主要刊登文、史、哲、经、政、法、艺、教等学科研究论文,关注学科发展前沿,注重学术创新,支持对重大学术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探索与不同学术观点的讨论和争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胡判官的秘密:《牡丹亭》绎读——以《冥判》为中心

    李光柱
    401-4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构建了一个以杜丽娘的个体伦理处境为核心的戏剧结构。杜丽娘的游园惊梦及"慕色而亡",乃是其伦理身份危机的直接结果。作为个体伦理喜剧式的拥护者和儒家哲人形象的一个变体,陈最良洞悉了这一点,并促成了杜丽娘的后花园之行。后花园是花神与胡判官共同维护的自由王国。在"去伦理化"的后花园中,随着生命感觉的复苏,杜丽娘完成了从"伦理个体"向"个体伦理"的转向。杜丽娘之死是花国传来的"原罪致死"的噩耗,致使胡判官在《冥判》中亲手摧毁了其建立并维护的这一自由王国的表象。胡判官宣告了梦的终结,开启了杜丽娘重返普遍伦理世界的艰难旅程。随着杜丽娘的"还魂",汤显祖笔下的"人间大梦"才刚刚拉开帷幕。

    《牡丹亭》个体伦理陈最良胡判官人间大梦

    ESG评级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李新英吴文杰
    410-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绿色创新是实现中国经济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企业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SG)评级对于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9-2022年数据为样本,基于华证指数公布的ESG评级数据,实证检验ESG评级水平对企业绿色创新的直接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表明:ESG评级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替换核心变量、工具变量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均支持该结论;从ESG评级三个维度看,企业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均对企业绿色创新具有促进效应;机制分析表明,ESG评级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代理成本和增加研发投入等渠道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基于企业行业属性、所有权性质和污染程度的异质性分析表明,ESG评级对促进高科技企业、非国有企业和清洁型企业绿色创新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ESG评级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激励效应具有持续性。研究丰富了ESG评级与企业绿色创新的相关理论,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ESG评级企业绿色创新融资约束代理成本研发投入

    产业结构视域下区域新质生产力对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张玉吴志明曹冶
    421-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育区域新质生产力能够增强经济韧性。为解决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有效增强经济韧性这一重要的现实问题,在测度区域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利用2010-2022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分析区域新质生产力对经济韧性提升的作用机理,从产业结构高级化视角探讨了重构经济韧性的发展路径。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在增强经济韧性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呈现"东强西弱"的空间格局;华东地区的新质生产力水平最高,西北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最低,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机制检验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在区域新质生产力对经济韧性的影响中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另外,区域新质生产力对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存在空间异质性,应因地制宜优化相关政策。

    新质生产力经济韧性产业结构高级化空间差异

    "双碳"目标下江西省农业绿色发展评价及路径优化研究

    刘香玲
    430-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目标的提出为江西省农业绿色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基于2017-2022年江西省面板数据,从资源利用、环境友好、生态优化和绿色供给4个方面构建江西省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综合评价江西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研究表明:江西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取得明显提升,综合得分从2017年的0。127 5上升到2022年的0。829 0,年均增长率为45。41%;2022年资源利用、环境友好、生态优化和绿色供给的综合得分分别为0。285 3、0。205 8、0。202 3和0。135 5。在"双碳"目标导向下,江西省要以固碳减排作为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领域,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以产业链融合为先导,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协同发展为引领,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以激励约束为要点,完善农业绿色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双碳"目标农业绿色发展固碳减排路径优化

    黄鼎故事在李玉《两须眉》中的文学书写

    郁玉英杨剑兵
    439-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奇《两须眉》是清初遗民作家李玉以黄鼎故事为依据创作的一部时事剧。他将史料中附逆降清的黄鼎改造为招抚建功的黄禹金,将史料中抗清拒降的梅氏塑造为"女中韩范"的邓氏。在重写黄鼎故事过程中,作家表达了自己浓郁的遗民意识,包括总结明亡教训、眷恋故去明廷等,从而使《两须眉》成为一部典型的遗民戏曲。

    《两须眉》黄鼎故事遗民意识

    新世纪我国革命影视作品女性形象再生产——以革命女性情感结构为中心

    胡丽娜
    446-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世纪以来,我国革命影视作品在时代转向中呈现崭新面貌,女性开始以主要人物形象出现,人物塑造尝试多元化、多维化,并作为一个有生命的中介传递政治信息,寓"崇高"的革命话语于大众易于接受的形式中。与此同时,女性依然作为被观看的对象、被物化的符号而被不断放大,以满足大众对革命的想象。革命影视作品兼具文艺的消费性和文艺的政治性,并致力寻找二者的动态平衡,由此女性形象在传奇形象和严肃形象之间游走,在不确定性中寻找一种合理性。女性情感作为一个时代命题依然影响着女性形象的再生产,如何生动展现女性情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未来革命影视作品中女性形象塑造面临的挑战。

    革命影视作品女性形象再生产女性情感

    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修辞进路

    李勇忠
    451-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讲好中国故事是提升国家对外传播效能和增强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手段。中国故事的传播,是一种融通中外的"国家对话"。根据批评话语分析理论,话语具有社会实践性,话语携带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受众。中国故事的叙事修辞策略必须重视故事叙事的交互性、主体间性、话语间性和"后真相时代"的话语特点。

    中国故事叙事话语交互性"后真相时代"

    数据三权分置的权利结构和规则设置——权利块解构路径初探

    谢熙坤冯一凡
    457-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三权分置理念下的权利结构设计,是当下数据权利保护法律制度构建中的首要问题。以数据目的标准进行数据客体的分类,能够规避数据权利的主体归属问题,降低多元主体的权利主张冲突。在规范目的上,数据赋权不仅应当强调流通利用,还要重点维系涉及个人隐私、商业秘密和国家秘密等数据的保密状态,并规制数据独裁。鉴于此,数据权利应以权利模块化理论为分析进路展开。在非公共数据模块中存在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和数据产品经营权;公共数据模块则以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运营权和数据安全保障权而分置;在规则设置上,权利块之间的互动规则具有类型化的潜力,权利块与任何非数据权利主体的互动可适用传统法律规范进行调整。

    数据三权分置权利块规则设置

    红色文化融入"音乐欣赏"课程多维探析——以南昌医学院为例

    周冬根余媛媛曲娜余昊...
    46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爱国情怀、道德信念及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红色文化融入"音乐欣赏"课程存在教学素材挖掘不足、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基于教学现状,高校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挖掘红色资源,确立"思想引领,审美导向,重在体验"的课程教学理念;创新思政育人教学新方法,搭建课程思政线上平台;创新教学评价体系,实现"艺术领航,向美而行"的课程思政创新目标。

    红色文化"音乐欣赏"课程价值意蕴现实难点解决路径

    新时代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榜样育人模式研究——以东华理工大学打造"先进人物群雕"为例

    陈晶晶刘紫春王宇
    472-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网络社会价值选择的多样化和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榜样教育要贴近大学生实际需求,提升实效性。高校在先进典型培育方面,应从价值取向、机制设计、路径选择和载体定位等多个层面进行探索与实践;要注重构建"品牌化"思政育人新模式,通过充分挖掘校本资源,将"身边的榜样"打造成鲜活的思想政治工作资源。这种思政育人模式成功实现了育人效果的提升,即从"天边到身边"的贴近性转变,从"个体到整体"的广泛性影响,以及从"感动到行动"的实践性提升。

    高校核军工文化"先进人物群雕"育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