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胡习之

双月刊

1004-4310

fyxbwk@163.com

0558-2595278

236041

安徽阜阳市清河东路741号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实行开放式办刊,倡导理论创新与学术创新,以质取舍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淮河流域上游沉积记录的历史时期沙尘灾害研究

    范小露张新毅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淮河流域风成黄土为研究黄淮平原历史时期沙尘灾害提供了新的窗口.相较于史料记载中的灾害文字记录,风成黄土所提供信息更具本源性和客观性.淮河上游沉积剖面中的风成黄土层拥有较好的光释光测年约束和良好的研究基础,本研究以卢庄剖面中的风成黄土层为研究对象,结合对应历史年代区间内流域灾害史料,从地质学和灾害史双视角进行历史时期沙尘灾害考证.结果显示,淮河流域上游沉积记录中沙尘灾害可能为东汉元初二年(115)三月和延光二年(123)春季颍川郡风灾及东晋义熙五年(409)十一月正阳县风灾引发的近源沙尘暴连续堆积所致.依据同时期气候代用指标及历史文献记载,东汉中期(115-123)和东晋末年(409)处于气候急剧波动期,淮河北岸沙尘灾害可能是当时气候异常多变的瞬时响应.该研究结果可为淮河流域灾害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科学依据.

    沙尘灾害沉积记录历史时期考证淮河流域

    黄河明清故道治理述论

    吴海涛王大庆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1855年黄河改道北行,在淮河流域自西北向东南形成 700多公里长的明清故道.故道将淮河完整水系一分为二,并形成为一个很特殊的经济落后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故道才得以治理开发,取得一定成效,可仍存在不足:各地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工程设计不合理,缺少配套措施;早期修建的水库存在质量问题,易出现破堤溃决现象;沿线对故道保护意识不强.只有充分认识故道的历史价值和开发利用的现实意义,对其进行综合治理,才能使之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黄河明清故道淮河流域现状综合治理

    茨淮新河精神的生成逻辑、基本内涵和弘扬路径

    盛成东赵艳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茨淮新河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皖北人民治理淮河水患、造福人民的精神硕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淮河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是茨淮新河精神的文化基础,皖北地区人民饱受水患之苦、迫切需要改变现状是茨淮新河精神的现实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人民观是茨淮新河精神的理论基础.茨淮新河精神基本内涵为:团结奋斗、勇于担当;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科学创新、攻坚克难.新时代传承和弘扬茨淮新河精神需在加强系统研究、开展立体宣传、强化重点教育等三个方面共同发力.

    茨淮新河精神生成逻辑基本内涵弘扬路径

    阜南红色文化在柳编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郑洁吴道义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作为中国革命历程中的独特文化类型,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以阜南红色文化特征为出发点,阐明了阜南红色文化在柳编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王家坝红色文化在柳编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模型及实践.阜南红色柳编文创产品的设计,旨在用阜南红色文化滋养传统手工艺文化,用传统手工艺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实现两者在新时代的有效融合与创新传承.

    阜南红色文化柳编文创产品设计创新应用模型创新应用实践

    王安忆与戴厚英淮河小说的皖北乡村书写比较研究

    王小燕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安忆和戴厚英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两位颇具代表性的女作家,她们与淮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聚焦皖北乡村各自创作出"淮河系列小说".但二人在创作视角、叙事倾向、审美追求、叙事语言等方面,有着很大不同,体现了各自鲜明的审美个性与艺术魅力."外来妹"王安忆从"局外人"的视角,以平淡的叙事语言,审视皖北乡村的人性与文化,在回望中由批判转向怀念;"淮河的女儿"戴厚英则是从植根皖北的"局内人"视角,运用乡土味的叙事语言,从历史与现实的交叉点上书写"流泪的淮河",在写真中由眷恋转向反思.她们的淮河小说分别展现了不同阶段的心路历程与审美追求,共同丰富了皖北乡村书写的文学图景.

    王安忆戴厚英皖北乡村淮河系列小说

    《管子》民本思想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启示

    经纶李子怡
    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管子》蕴含丰富的民本思想,回答了在治国理政中如何处理人民与国家的关系问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宝贵的思想资源,潜藏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思维形式,其主要内容包括爱民、富民和教民等民本思想,呈现出以人为本、基于政治建设和注重教化的特点.新时代新征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学习和借鉴《管子》民本思想,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有利于更好地推动文化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管子》民本思想文化建设启示

    汉语修辞与词汇互动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傅惠钧
    4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修辞与词汇互动研究由来已久,本文对该项研究进行回顾与展望.全文分为立足词汇的互动研究、立足修辞的互动研究、既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和互动研究的后续推进等四个部分.文章认为,要将该项研究进一步推进,认识上须要明确修辞与词汇的互动是语言的一种本质存在,策略上须要打通古今从共时与历时的坐标中作动态的考察,理论上须要在继承既有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与创新.

    修辞词汇互动

    言语的"假面":搭讪行为与"面子"

    黄兵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语言学的视角,从"面子"角度观察和解释人际交往中的"搭讪"行为.根据"搭讪"的目的和情境,将"搭讪"分为"想跟人接近的搭讪"(搭讪 1)、"尴尬局面的敷衍"(搭讪 2)、"不想真正交际的敷衍"(搭讪 3),并结合实际语料分别观察其特征和性质.经过初步探索,我们认为搭讪行为的主要特征是"负情境性"和"间接性",搭讪的目的是想跟人接近或把某种情形敷衍过去,搭讪行为的功能从根本上说是面子维护.搭讪是一种形式大于内容的言语交际方式,它使人类言语交际更加灵活多样,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情形,取得更佳的交际效果.

    搭讪面子负情境性间接性

    《天工开物》英译本话语逻辑分析

    陆道夫周小雅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典籍英译的重要性与挑战性在全球化语境下越来越不言而喻.借助于案例分析、对比研究等方法,本文着重剖析中国科技典籍《天工开物》英译本话语逻辑的三个维度,亦即语境的逻辑关系、事实的逻辑关系以及叙事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出与之相对应的英译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正确处理源语文本与目标语文本之间的各种话语逻辑关系,应该成为译者追求高质量译文,实现有效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必要途径.

    话语逻辑《天工开物》语境的逻辑关系事实的逻辑关系叙事的逻辑关系

    《闽北文书》标题文字疏证

    张丽邱彩云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闽北文书》具有史学、农学、法学、档案学和语言学等多学科学术价值,其珍贵性是不言而喻的.结合各地宋元以来民间文书,参考相关字书、书法作品和方言,考订《闽北文书》标题构拟中存的文字误读、著录信息不确等问题,希望能恢复《闽北文书》的原貌,为《闽北文书》的史学等相关研究扫清语言文字障碍,提高研究的质量.

    《闽北文书》标题文字讹误校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