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刘春平

季刊

1673-8047

fzxbbjb@163.com

010-61596038

101601

北京东燕郊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Institute of Disaster-Preven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刊物约防灾减灾政府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地方相关部门和一线基层科技人员和高校教育改革的论文和来稿。编委会由知名院士、专家、院校领导、主管部门负责人组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场地土性对核岛隔震结构影响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尚岩峰景立平陆新宇齐文浩...
    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地基土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基础隔震体系动力反应影响规律,配备了 3 种不同硬度的地基土,开展土-群桩-核岛体系与土-群桩-隔震支座-核岛体系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分析了不同场地土之间桩土相互作用、上部结构动力响应特征、桩身内力分布、变形规律以及破坏情况等.结果表明:地基土硬度的变化,对隔震体系桩-土相互作用有明显影响.随着桩土刚度比的增大,基础隔震支座的隔震效率逐渐减小,且土结分离现象更为明显;对于隔震结构,在不同场地土中加入隔震支座后,桩身受弯峰值随着土体刚度增大沿桩身高度逐渐增大;核电工程采用隔震支座时,应考虑不同场地土地基对于桩基础受力分布的改变,做出相应加固措施,以保证其安全性.

    基础隔震振动台试验土-桩相互作用桩基础数值模拟

    降雨型滑坡水槽试验研究若干进展

    柳耀阔李孝波赵扬王天虎...
    1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降雨型滑坡水槽试验的研究现状,简要介绍了降雨式水槽、界面渗水式水槽以及后缘汇水式水槽的基本信息,归纳了降雨模式(雨强、持续时间、降雨形式)、岩土类型以及土体物理参数(颗粒级配、密度)等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厘清了不同岩土类型、颗粒级配以及降雨模式下的斜坡变形破坏特征,总结出了超孔隙水压力导致土壤液化破坏、水体渗流侵蚀致坡体抗剪强度减小以及剪切稀化破坏等 3 种主要的降雨型滑坡形成机制,展望了进一步开展降雨型滑坡水槽试验研究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提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建议及下一步拟开展研究的方向,可为依托水槽试验深入探究降雨型滑坡的运动特征和形成机理提供参考.

    水槽试验降雨型滑坡影响因素变形破坏特征形成机理

    基于陆地表面温度反演土壤水分及监测干旱的适用性研究

    尹磊李佳乐李玉谷洪彪...
    2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陆地表面温度及其衍生指标反演我国大陆土壤水分的适用性,基于 Z-score 标准化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确定了最优陆地表面温度指标,再基于列联表评估最优指标监测 2000-2019 年 4 至 10 月干旱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对各种土地覆盖类型,陆地表面温度和土壤水分的相关性最强;在耕地和草地覆盖的半干旱半湿润区,相关性值可达 0.7 以上,陆地表面温度可以很好地反演中等水分胁迫区域植被根区的土壤水分.陆地表面温度可以监测至少 1/4 的非随机可预测极端干旱事件,探测率和虚警率分别为 0.37和 0.12.因此,陆地表面温度可被用于反演大尺度土壤水分并监测干旱.

    遥感干旱监测陆地表面温度土壤水分Z-score标准化Pearson相关系数列联表

    基于地磁场重复观测资料分析玛多MW7.3地震前地磁场变化

    宋成科张鹏涛陈斌
    3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玛多地震周边的地磁场重复观测资料,使用泰勒多项式空间参考场方法和自然正交分量方法分别对观测资料进行日变通化和长期变化改正,获得了玛多地震前后地磁场变化特征.通过对观测和数据处理的分析,获得了各期计算结果的误差,并基于误差对地磁场变化进行了部分修正.结果表明,玛多地震1~2 年岩石圈磁场年变化会出现明显的趋势转折,变化量为 5~10nT.根据速度—状态依赖的摩擦定律的地震周期分析发现,震前断层滑动量较小,因此岩石圈磁场年变化并非由地震前断层滑动引起的应力扰动产生.玛多地震前地下流体的变化产生的电磁效应更可能是产生岩石圈磁场变化的原因.

    玛多地震地磁重复观测岩石圈磁场变化应力摩擦定律

    海上溢油应急处置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发与实现

    陈星徐江玲高松刘桂艳...
    4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元模型和多视图建模思想,制定了规范化场景构建体系,通过微服务的形式搭建 SOA 混合架构,研发了海上溢油应急处置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以大数据平台、模型库、知识库、方法库、场景库为基础,实现了对海上溢油事件应急处置资源的集成和融合应用,提供溢油事故的接警、监测预警、应急指挥、智能方案生成和辅助决策功能,管理者可在该系统平台上对溢油事故进行快速应急处置及决策分析.解决了目前海上溢油应急处置过程中信息集成度低、决策手段主观、科学态势分析不足和处置系统效率不高的问题,能够提升我国应对海上突发事件的能力.

    溢油决策支持SOA架构应急处置

    广东省铁路台风灾害风险评估

    尚志海陈宝怡林婉媚李佳容...
    5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 14 个评估指标,对广东省铁路及沿线台风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对其因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以验证评估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致灾力危险性最高的地区为粤西地区,发灾场敏感性、承灾体暴露性和承灾体抵抗力最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城市群.致灾力危险性是影响铁路台风灾害风险的首要因素,4 个驱动因子两两相互作用,均大于单一因子对铁路台风风险指数的影响.从综合风险分析结果来看,粤西地区和珠三角地区是铁路台风灾害风险最高的区域,也是台风风险防范的重点地区.

    台风灾害铁路风险评估广东省地理探测器

    城市韧性、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演变分析——基于北京市的实证分析

    张晓峰邓兵兵管晓慧代宝乾...
    6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充分挖掘和发挥城市韧性、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正向效应,分析了三者传导、驱动、阻碍、制约的作用机制,基于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了城市韧性、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评价模型,并对北京市 2009-2021 年城市韧性、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评价.实证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市城市韧性、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耦合关系,三者变化指数、耦合关联度和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现波动上升且趋于同步发展的趋势;同时,三者处于中度关联和临界协调状态,整体处于协调发展初期阶段,正在向深层次协调阶段发展.构建的评价模型能够为摸清城市韧性、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三者耦合协调发展状况提供思路和方法,评价结果能够为推进三者之间正向效应的发挥提供参考.

    城市韧性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

    城市灾害社会资本体系建设研究——基于合肥巢湖洪灾实证分析

    郑琳琳
    7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质性研究的访谈法、参与式观察法和文献查阅法获取巢湖流域洪灾的相关资料,分析洪灾中所表现出的灾害社会资本现状.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内部和外部良好互动能够有效减小甚至避免灾害带来的伤害,表现为互惠和信任的社会信任支持度、公众参与的非正式支持网络、资本转化的良好循环、共同命运的利他社会规范.最后,通过促进资本之间的良性循环、强化社会信任与支持、规范利他主义 3 方面来挖掘和提升区域内的资本存量,帮助负责规划和政策框架的人员有效管理和应对未来的灾害,提高最脆弱人群成功吸收冲击和压力的能力.

    风险社会灾害社会资本共同命运体支持网络韧性治理

    清代地震灾害史研究综述

    刘利民田一颖李君
    8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深化地震灾害史的研究,为今后地震灾害的防范和应对提供借鉴和启示,通过历史文献分析法缕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清代地震灾害相关研究成果,以展现清代地震灾害史研究现状.研究表明,清代地震史料收集、地震总体研究、地震专题研究、地震灾害应对等研究成果丰富且具有阶段性特征,但也存在史料挖掘运用不足、研究视角与维度狭窄、研究范式单一等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挖掘民间文献,以交叉研究作为创新的突破口,充分发挥地震灾害史研究的社会价值.

    清代地震灾害史阶段性研究创新

    乾隆二十二年河东盐池水灾述论

    王明云姚文永吕学良王白洁...
    96-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东盐池主要有水灾、旱灾、地震等灾害类型,通过对乾隆二十二年(1757)河东盐池水灾相关史料的梳理,进一步分析水灾对盐池的影响,探索人类应对盐池水灾的方式.水灾主要原因为:解州村民聚众盗挖硝地堰工,破坏了部分禁墙;雨水较多;黑河被淹.政府的应对措施主要有:筑堰垦畦;利用黑河现存的卤气,继续灌畦浇晒,并兴修黑河.此次水灾的影响为:河东盐池东池与西池都深受其害;新盐产量不足,商人日困,招商困难;为了维持盐池供给,掘井浇晒,开发六小池,买蒙古盐.这次水灾直接影响持续了两年有余,导致河东盐产量下降,盐价提高,盐商积极性不高,政府财政收入下降,间接影响持续了三十余年.从此之后,盐商一蹶不振,直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河东盐池不得不进行课归地丁改革.

    盐池河东水灾黑河堰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