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分子影像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分子影像学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
分子影像学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

季刊

1674-4500

xbbjb104@fimmu.com

020-61648176

510515

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分子影像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ImagingCSTPCD
查看更多>>《分子影像学杂志》(ISSN1674-4500;CN44-1630/R),是《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管理的国家正式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0.75。 现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sweb)等收录。本刊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技术方法等。本刊不收审稿费,稿件的发表周期在6个月以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脐动脉血流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可评估胎儿生长受限

    黄祚林宁
    1341-1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脐动脉血流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在胎儿生长受限(FGR)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妇产科确诊的50例孕晚期FGR孕妇作为FGR组,另选50例同期胎儿宫内发育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胎儿脐动脉血流指标。对比FGR组与对照组孕妇及胎儿基线资料与临床指标;对比FGR组与对照组胎儿脐动脉血流指标[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末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收缩期/舒张期末流速(S/D)]。根据妊娠结局分为良好组(n=14)与不良组(n=36),对比良好组与不良组胎儿脐动脉PI、RI、PSV、EDV、S/D;采用二元Logistic方程分析影响FGR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及特异度评估脐动脉血流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在胎儿生长受限的诊断价值。结果 FGR组顺产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胎儿体质量、Apgar、头围、双顶径、股骨径低于对照组(P<0。05);FGR组PI、RI、S/D高于对照组(P<0。05),EDV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S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组PI、RI、S/D高于良好组(P<0。05),EDV低于良好组(P<0。05),两组PS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动脉PI、RI、S/D、EDV均与不良妊娠预后相关(P<0。05);当PI、RI、S/D临界值为1。365、0。679、3。115、13。638时,AUC分别为0。704、0。925、0。760、0。734,联合诊断不良妊娠结局的AUC为0。980,联合诊断价值更高。结论 脐动脉血流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对FGR的诊断具有一定评估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参考依据。

    胎儿生长受限脐动脉血流指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妊娠结局

    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征象与肿块型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相关性

    马梦伟汪思娜曾辉陈卫国...
    1347-1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征象(CEM)与肿块型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2月~2021年12月于我院就诊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0例肿块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EM检查,并根据免疫组化将患者分为Luminal A、Luminal B、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型。参照CEM的影像诊断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别提取患者低能图和减影图的影像学征象,包括肿块形态、边缘、强化程度等共11个特征,分析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与CEM-BI-RADS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220例肿块型乳腺癌患者,包括Luminal A型50例,Luminal B型128例,HER2过表达型15例,三阴性型27例。在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中,仅病理类型与乳腺癌分子分型之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12),4种乳腺癌分子分型病理类型均以浸润性乳腺癌为主,年龄、是否绝经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与乳腺癌分子分型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能图中病灶肿块边缘、肿块是否伴有钙化在不同分子分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 A型乳腺癌肿块边缘多表现为毛刺(64。0%,32/50),其它乳腺癌分子分型肿块边缘则以模糊为主,其中大多数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66。7%,10/15)肿块多伴随钙化。减影图中肿块长径、肿块强化的边缘、内部强化与乳腺癌分子分型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多数Luminal A型及Luminal B型乳腺癌的肿块长径≤2。0 cm,而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性乳腺癌肿块长径以3。1~5。0 cm最为常见。虽然4种分子分型肿块强化时边缘虽以模糊最为常见,且内部强化不均匀,但相比于其它分子分型的乳腺癌,部分三阴性乳腺癌肿块内部强化可表现为环形强化(22。2%,6/27)。结论 CEM上不同分子分型肿块型乳腺癌影像学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在指导乳腺癌诊治及预后评估方面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肿块型乳腺癌分子分型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

    自制辅助装置在3.0T MRI足部脂肪抑制中具有均匀抑制脂肪作用

    王晓彦沈利利汪益马新伟...
    1355-1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进行3。0T磁共振足部检查采用抑脂序列时,使用自制辅助装置(由底座固定装置和米袋两部分组成)减少因抑脂不均匀造成的伪影给诊断带来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4年4月~8月我院招募的健康志愿者30例以及患有足部病变志愿者30例。健康志愿者组分别采用常规固定方式(常规组)及自制辅助装置(实验组)进行足部三维各向同性自旋回波质子加权频率衰减反转恢复序列(3D-VIEW-PDWI-SPAIR)矢状位扫描,对所得图像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并比较分析;患足部病变志愿者组则单独使用自制辅助装置进行3D-VIEW-PDWI-SPAIR序列矢状位扫描,对所得图像仅进行主观评价。结果 对于健康志愿者组,主观评价法中,实验组图像质量优于常规组(P<0。01);通过客观评价法比较23个感兴趣区域的信噪比,实验组均高于常规组(P<0。01)。患病志愿者组的主观评价显示93。33%的图像达到最高质量评级。结论 在3。0T MR足部抑脂序列扫描中,应用自制辅助装置具有均匀抑制脂肪作用,可明显提高图像质量,且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可适配各类头部线圈使用,具有创新性和潜在的临床推广价值。

    脂肪抑制辅助匀场装置磁共振成像足部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可较好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缺血半暗带

    赵子晴徐红卫
    1361-1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PT)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缺血半暗带的诊断价值,并对患者预后进行预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3年1~11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行3T MRI常规序列、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及APT检查。结合弥散加权成像及动脉自旋标记测量核心梗死区(IC)、缺血半暗带区(IP)及对侧正常白质区(CNAWM)的APT值,并分析差异。患者入院第1天由神经内科医生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进行评分,3月后电话随访患者预后情况,评估患者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应用评分衡量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并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24,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n=34,mRS≥2分),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计算两组IC和CNAWM区域的APT值,并计算IC和对侧CNAWM信号强度的差异(ΔAPT);绘制ROC曲线,计算基于ΔAPT值的AUC;分析ΔAPT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PT可以用于区分患者IC、IP、CNAWM区(P<0。05)。预后良好组和不良组患者IC区域的APT值、ΔAP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的其余临床资料以及CNAWM区域的AP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ΔAPT能较好预测患者预后(AUC=0。732,截断值为1。00,95%CI:0。605~0。860)。ΔAPT与患者入院第1天的NIHSS评分存在相关性(r=0。569,P<0。001)。结论 APT可以用来更精确定义患者的缺血半暗带并预测患者预后情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改良Rankin评分量表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动脉自旋标记技术磁共振成像缺血半暗带

    T2 mapping定量分析在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术前与术后远期随访中的应用

    尤云峰韩晓兵程鸿琦林雅萍...
    1367-1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T2 mapping定量分析评估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术前与术后远期关节软骨退变情况。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进行距腓前韧带(ATFL)修复或重建治疗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TFL修复组(n=30)和ATFL重建组(n=30),另选择3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ATFL修复组、ATFL重建组于术前和术后1年均进行MRI T2 mapping扫描和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度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踝-后足功能系统(AOFAS)、踝关节Karlsson评分(KAFS)评估,对照组进行MRI T2 mapping扫描,测量和计算3组距骨顶前内侧、外侧和中央内侧、外侧以及后内侧、外侧软骨区域T2值。结果 ATFL修复组术前距骨顶中央内侧及前内侧、外侧软骨区域T2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ATFL修复组术后1年距骨顶中央内侧、外侧及前内侧、外侧软骨区域T2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ATFL修复组术后1年距骨顶中央内侧及前内侧、外侧软骨区域T2值均高于术前(P<0。05)。ATFL重建组术前距骨顶中央内侧、外侧及前内侧、外侧软骨区域T2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ATFL重建组术后1年距骨顶中央内侧、外侧及前内侧、外侧软骨区域T2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ATFL重建组术后1年距骨顶中央外侧及前外侧软骨区域T2值均高于术前(P<0。05)。ATFL修复组与ATFL重建组术前、术后1年各软骨区域T2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ATFL修复组、ATFL重建组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度均大于术前(P<0。05),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AOFAS、KAF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结论 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在ATFL修复或重建治疗后仍会发生距骨软骨退变,主要是距骨顶前侧和中央,通过T2 mapping定量分析可评估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术后距骨软骨退变情况。

    慢性踝关节不稳磁共振成像T2mapping随访

    MRI检查未发现责任血管压迫的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分析

    苑璐孙勇郭景杨润...
    1372-1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MRI未见血管压迫的三叉神经痛病例,探讨三叉神经痛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9月截止在周口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住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进行微血管减压术且术前MRI未见责任血管压迫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有74例。以微血管减压术中获得的内镜图像及术后随访作为参考标准,由具有5年以上资历的影像科医师单独阅片,针对MRI术前检查未发现责任血管的图像进行分析。使用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疼痛强度评分评估术后疗效,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差异。结果 7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30例(40。5%)术中单纯静脉压迫、15例(20。3%)静脉压迫合并蛛网膜粘连、12例(16。2%)动脉分支压迫、11例(14。9%)单纯蛛网膜粘连、3例(4。1%)肿瘤压迫、3例(4。1%)术中无血管压迫或蛛网膜粘连。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均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常用于三叉神经痛术前的诊断,可清晰显示神经血管相互作用。对于不同原因引起的三叉神经痛应采取不同的手术策略。对于无血管压且继发原因未知的三叉神经痛患者需要运用特定的检查序列,影像医生在进行诊断时应认真查看病史、综合分析,提高诊断正确率。

    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病因分析

    血液炎症指标联合增强CT特征可预测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度分级

    耿其楠王曼曼邵超汪洁...
    1377-1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血液炎症指标及增强CT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分析其对GIST危险度分级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3月~2024年3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并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2008改良版标准分级的148例GIST患者的资料,分析其术前的血清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及CT增强图像特征[肿瘤长径、肿瘤部位、强化方式、肿瘤形态、瘤内坏死或囊变、钙化、溃疡],并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n=73,极低危、低危)与高风险组(n=75,中危、高危),比较低、高风险组相关指标的差异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炎症指标、增强CT特征与GIST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NLR、PLR、SII、肿瘤长径、肿瘤部位、瘤内坏死或囊变、强化方式、肿瘤形态与危险度分级呈正相关,其诊断为高风险组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NLR>2。285(AUC=0。741),PLR>167。135(AUC=0。654),SII>410。495(AUC=0。711),肿瘤长径>4。65(AUC=0。931),多指标联合预测效能最高(AUC=0。941)。结论 基于术前血清炎症指标联合增强CT可以较好地预测GIST的危险度分级,以联合诊断效能最优,为患者制订个性化方案提供参考。

    胃肠道间质瘤血清炎症标志物危险度分级X线计算机

    CT及磁共振成像检查可评估老年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

    马兰朱锋刘益民
    1383-1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CT、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老年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评估的效果。方法 收集2022年3月~2024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直肠癌患者,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均行128排螺旋CT检查(飞利浦,扫描膈肌至耻骨下缘部位,并配合增强扫描)、Discovery 3。0T(GE)磁共振成像检查(扫描耻骨联合下缘到髂血管分叉水平),分析CT及磁共振成像检查对老年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评估效果。结果 经金标准结果显示,阳性例数为85例、阴性例数为5例,CT检查结果显示,阳性例数为60例,阴性例数为30例,CT及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阳性例数为84例,阴性例数为6例;CT检查与CT联合磁共振成像诊断直肠癌淋巴转移的敏感度、准确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联合磁共振成像诊断更高(P<0。05),两种方式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患者的淋巴结直径、数量、短长径比值、静脉包绕征、浆膜面浸润、直肠周围脂肪混杂信号征高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 对于老年直肠癌患者而言,采用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技术进行干预,敏感度、准确率良好,可以有效判断疾病的征象。

    CT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老年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应用价值

    产前超声定量参数联合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甲胎蛋白、游离雌三醇对胎儿颜面部畸形筛查具有较好价值

    郭巧玲刘海龙陈瑛石秀英...
    1387-1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定量联合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uE3)对胎儿颜面部畸形的筛查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4年2月在我院进行产前筛查的123例孕中期孕妇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超声检查与血清指标检测,以引产或妊娠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产前超声定量参数、血清指标对胎儿颜面部畸形的诊断价值。结果 123例孕妇最终发现胎儿颜面部畸形71例(57。72%),52例胎儿未出现颜面部畸形(42。28%)。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项透明层厚度(NT)、β-HCG、AFP及uE3水平均是胎儿颜面部畸形的危险因素(P<0。05)。超声NT诊出胎儿颜面部畸形61例,血清指标诊出胎儿颜面部畸形56例,联合检测诊出胎儿颜面部畸形67例,超声NT联合血清指标检测对胎儿颜面部畸形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单一检测,组间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特异度、准确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T、β-HCG、AFP及uE3水平异常均提示胎儿颜面部畸形发生的高风险性。产期超声定量参数联合血清β-hCG、AFP、uE3可明显提高对胎儿颜面部畸形的检出敏感度,对产前颜面部畸形筛查有着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产前超声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甲胎蛋白游离雌三醇颜面部畸形

    孕早期子宫动脉血流参数联合D二聚体可较好评估复发性流产孕妇不良妊娠结局

    王秀梅徐金霞李雪
    1393-1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血流参数联合外周血D二聚体(D-D)对孕早期复发性流产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孕早期复发性流产孕妇作为研究组,均随访至妊娠28周,按照妊娠结局将其分为妊娠丢失组(n=35)和妊娠成功组(n=45),另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产检的92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妊娠丢失组和妊娠成功组子宫动脉舒张早期切迹指数(NI)、阻力指数(RI)、收缩期最大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流速比值(S/D)、搏动指数(PI)及外周血D-D水平,将妊娠丢失组纳入阳性,妊娠成功组纳入阴性,绘制ROC曲线分析子宫动脉NI、RI、S/D、PI、外周血D-D单一及联合检测对孕早期复发性流产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子宫动脉NI低于对照组(P<0。05);子宫动脉RI、S/D、PI及外周血D-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妊娠丢失组子宫动脉NI低于妊娠成功组(P<0。05);子宫动脉RI、S/D、PI及外周血D-D水平高于妊娠成功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子宫动脉NI、RI、S/D、PI、外周血D-D联合检测预测孕早期复发性流产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AUC值高于NI、RI、S/D、PI、外周血D-D单一检测(P<0。05)。结论 子宫动脉多血流参数、外周血D-D联合检测预测孕早期复发性流产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具有优势,临床后续可通过开展子宫动脉多血流参数、外周血D-D联合检测手段及时对复发性流产孕妇不良妊娠结局进行评估,以促进复发性流产孕妇妊娠结局的改善。

    复发性流产孕早期妊娠结局子宫动脉血流参数D二聚体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