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李明

双月刊

1674-6929

jmdt@vip.163.com

020-28098414,32290177

510620

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祥龙大厦10-11楼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Diagnosis and Therap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及时报道国内外分子医学新技术、新知识和新进展,集前瞻性、权威性、专业性于一身的学术期刊,是我国第一份以分子诊断与治疗为主要内容的正规科技学术期刊,也是我国分子诊断与治疗研究领域工作者的学术园地和交流平台,成为我国分子诊断与治疗研究领域工作者在学术上走向世界的桥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冠脉内尿激酶原溶栓联合急诊PCI治疗对STEMI患者CK-MB、cTnI及BNP水平的影响

    丁延魁闫海燕郏红静王记远...
    765-768,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冠脉内尿激酶原溶栓联合急诊经皮冠状介入术(PCI)治疗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B型钠尿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12月安徽省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195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85例(PCI)和观察组110例(尿激酶原溶栓+PCI).记录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血清CK-MB、cTnI及BNP水平、TIMI心肌灌注分级、心功能指标水平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BNP、cTnI及CK-M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IMI心肌灌注3级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DV、LVESV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STEMI患者进行急诊PCI术联合尿激酶原溶栓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和心肌受损程度,提高心肌灌注量,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具有一定安全性.

    尿激酶原溶栓急诊PCISTEMICK-MBcTnIBNP

    PTH、Lp-PLA2、miR-206对择期PCI术后冠心病患者出现PMI的预测价值

    刘保民赵文佳王楠
    769-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出现围手术期心肌损伤(PMI)的危险因素及血甲状旁腺激素(PTH)、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微小RNA-206(miRNA-206)对PMI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12月确山县人民医院择期PCI冠心病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MI情况分为NC组(无PMI,n=52)和PMI组(发生PMI,n=46).统计导致PMI的危险因素,观察并分析血PTH、Lp-PLA2、miR-206对PMI预测价值.结果 NC组和PMI组年龄、多支病变、支架植入个数、支架植入总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治疗后出现PMI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 岁、支架植入个数≥2 个、支架植入总长度≥35 mm(P<0.05).NC组PTH、Lp-PLA2 含量低于PMI组,而miR-206含量高于P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PTH、Lp-PLA2、miR-206及指标联合预测择期PCI治疗冠心病患者出现PMI概率AUC值依次为0.703、0.694、0.743、0.855.结论 冠心病患者择期进行PCI治疗后围手术期出现PMI与患者年龄、支架植入个数及植入总长度有关,血清PTH、Lp-PLA2、miR-206与冠心病择期PCI术后出现PIM密切相关,三者联合对PIM发生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肌钙蛋白T甲状旁腺激素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微小RNA-206

    miR-146a、miR-23b水平与前列腺癌患者术前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

    张宇王宏权李俞润袁刚军...
    774-77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miR-146a、miR-23b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PCa)患者术前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重庆市丰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PCa患者和7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设为PCa组和BPH组,入组后分别进行前列腺组织取样,检测两组前列腺中miR-146a、miR-23b表达水平,分析miR-146a、miR-23b表达与PCa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PCa组miR-146a、miR-23b表达低于B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PCa患者miR-146a、miR-23b水平随Gleason评分和临床T分期升高而逐次下降(P<0.05);PCa患者术前存在淋巴结转移者miR-146a、miR-23b水平低于无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Ca患者术前前列腺组织miR-146a、miR-23b表达水平分别与临床分期呈现负相关(r=-0.758、-0.760,均P<0.05);截止随访,预后不良的PCa患者miR-146a、miR-23b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46a、miR-23b联合检测预测PCa预后AUC高于单一检测指标(P<0.05).结论 PCa患者前列腺组织中miR-146a、miR-23b表达较低,且与临床分期相关,miR-146a、miR-23b表达水平对患者不良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miR-146amiR-23b前列腺癌良性前列腺增生

    神经梅毒患者实验室特征分析

    李新月韩金育陈瑾梁静...
    778-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神经梅毒患者实验室检测结果,探究神经梅毒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20年5月至2023年2月期间,就诊于北京地坛医院的188例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神经梅毒组124例、梅毒(非神经梅毒)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脑脊液和血清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 神经梅毒组患者年龄、男性患者比例均高于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神经梅毒组脑脊液中蛋白、白细胞、TPPA阳性率、TRUST阳性率、FTA-ABS IgG阳性率、潘氏试验阳性率及血清FTA-ABS IgM阳性率、TRUST滴度分布均高于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梅毒组相比,神经梅毒组NLR升高、LMR降低,主要表现在淋巴细胞计数降低,特别是CD4+T淋巴细胞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17,P<0.05);性别(男性相较于女性)(OR=2.660,95%CI:1.084~6.527,P=0.033)、年龄(OR=1.058,95%CI:1.023~1.095,P=0.001)、脑脊液蛋白(OR=1.047,95%CI:1.010~1.085,P=0.013)、脑脊液白细胞(OR=1.257,95%CI:1.102~1.434,P=0.001)、血清TRUST>1:8(OR=3.461,95%CI:1.123~10.665,P=0.031)可能是神经梅毒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性别(男性)、高龄、脑脊液蛋白和白细胞升高及血清TRUST滴度>1:8是提示疾病进展为神经梅毒的高危因素.

    神经梅毒脑脊液血清实验室检查

    乳酸、白蛋白及其比值在ICU高致死率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周银瑞年士艳冯磊槐以啟...
    783-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酸(Lac)是细胞通过无氧代谢而产生的重要产物,在组织灌注不足、缺氧时Lac水平会逐渐升高,临床上多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白蛋白(Alb)由肝脏合成,主要作用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评价营养状态.目前,血清Lac、Alb及其比值的研究多集中于重症肺炎、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等重症监护病房(ICU)高致死率疾病中,三者的研究结果均与疾病的演变相关,可作为有效指标辅助诊治.但Lac、Alb及其比值在不同疾病的诊断、预后评估、病情监测等方面所涉及的调节机制、临床运用有所不同.本文通过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Lac、Alb及其比值在临床疾病中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为ICU高致死率疾病的诊断及预后等方面提供参考.

    乳酸白蛋白重症肺炎急性肾损伤脓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