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分子植物育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分子植物育种
分子植物育种

张启发

双月刊

1672-416X

mpb@sophiapublisher.com

0898-68966415

570206

海南省海口市海秀大道128号双岛公寓13B室

分子植物育种/Journal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国家新闻出版署核准的刊物。本刊“立足国内,面向国际”,是一份为转基因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常规育种服务的国际化科学杂志。围绕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大豆、棉麻、薯类、果树、蔬菜、花卉、茶叶、林草等,刊登分子遗传育种理论、分子育种方法、分子育种研究动态以及优良种质培育等方面的科学论文报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VIGS技术在番茄基因功能中的研究与应用

    黄鑫王琪韦建明张大龙...
    3666-3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是依赖于 RNA 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快速降解靶标基因分析其功能的一种技术,RNAi属于植物天然防御机制的一部分.与其他植物基因功能验证方法相比,VIGS技术操作简单、见效快、无需转基因.番茄是中国乃至世界重要大宗蔬菜,也是现代蔬菜的主导产业,自从番茄基因组测序完成,逐步成为果实类基因功能研究中的模式植物,本研究归纳总结了近年来VIGS技术在番茄基因功能中研究与应用,以期为茄科蔬菜乃至园艺植株基因功能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为加速蔬菜乃至园艺作物基因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番茄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研究应用

    基于GGE模型对甘肃省青稞多年多点区试品种稳定性分析

    郭建炜徐冬丽王国平胡再青...
    3677-3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GGE模型是研究基因型×环境互作的有效方法之一.本研究以2018-2020年甘肃省甘南州第十一轮青稞区域试验中7个品种(系)的产量性状数据,基于GGE模型对5个试验点的产量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区组间、品种(系)、试点、年份、品种×试点、品种×年份、试点×年份和品种×试点×年份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试点变异占总变异平方和比例较大,为67.43%.PC1和PC2分别解释了 2018-2020年青稞不同品种(系)间环境互作效应为70.26%、88.92%、74.64%.参加区域试验的7个青稞品种(系)在丰产性与稳定性方面表现较好的依次是G07(0628)、G02(0349-1)和0429(G05),其平均单产分别比对照'康青3号'(ck1)增产15.6%、14.7%和10.2%,比对照'肚里黄'(ck2)增产19.2%、18.2%和13.6%.对参加区域试验5个试点的代表性与鉴别力分析发现,E3(临潭县种子工作站)和El(甘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是本试验中比较理想的2个试验点,不仅具有较好代表性还有强的环境鉴别力.

    青稞多点试验GGE模型稳定性适应性

    缓释氮肥对砂姜黑土区夏玉米产量及氮代谢的影响

    邢永锋许卫猛魏常敏宋万友...
    3685-36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砂姜黑土区夏玉米氮肥代谢及产量变化,探究缓释氮肥施用范围,本研究以玉米品种'北青340'及硫包衣尿素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氮肥(C0)、施缓释氮肥70 kg/hm2(C70)、施缓释氮肥140 kg/hm2(C140)、施缓释氮肥210 kg/hm2(C210)、施缓释氮肥280 kg/hm2(C280)5个水平,磷钾肥均按统一标准施用.检测和分析缓释氮肥对砂姜黑土区夏玉米氮素吸收、积累、运转及同化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缓释氮施用量的增加,玉米抽雄期以后,器官氮素吸收、积累、转运、同化量均呈先增后降低的趋势;器官氮素吸收、积累、转运、同化与产量的相关性有差异,与抽雄期-乳熟期氮素积累量、成熟期叶片氮素积累量呈负相关,其他正相关,同时器官氮素积累量及转运量与产量性状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以减肥增效为标准,发现210 kg/hm2的缓释氮肥是砂姜黑土区夏玉米较优的施肥量.本研究为砂姜黑土区夏玉米生产减肥增效提供参考.

    缓释氮肥砂姜黑土夏玉米氮代谢产量

    不同药剂处理对黑芸豆种子表面细菌群落和萌发的影响

    唐秀丽杨建敏孟志龙
    3696-37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种子消毒是预防苗期病害、培育健壮幼苗必不可少的措施.本研究以黑芸豆种子为试材,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检测经3种不同药剂处理种子后,表面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特征以及潜在病原菌的丰度变化;测定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胚轴、干重和鲜重等萌发指标,为科学选择黑芸豆种子的消毒药剂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黑芸豆种子表面细菌群落共检测到21门41纲65目128科215属,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90.59%)为第一优势门,其次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7.22%)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0.73%).不同药剂处理的种子表面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存在差异,潜在病原菌Xanthomonas、Curtobacterium、Pantoea、Ralstonia和Pectobacterium相对丰度明显下降.3%中生菌素水剂效果最好,与CK相比,Pectobacterium 丰度下降 100%(P<0.0l);Ralstonia 丰度下降 0.79%(P<0.001);Xanthomonas 丰度下降3.05%(P<0.01);Curtobacterium丰度下降0.98%;Pantoea丰度下降0.76%.药剂处理后,黑芸豆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胚轴、干重和鲜重较CK中均明显提高,不同药剂处理间存在差异.3%中生菌素处理后的种子萌发各指标变化最明显,与对照相比,发芽率提高了 11.94%,发芽势提高了 16.55%,胚根、胚轴分别增长3.50cm、2.48cm.干重、鲜重分别增加1.58g、2.79g,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

    黑芸豆药剂处理高通量测序表面细菌群落萌发指标

    不同溶剂提取油茶籽油的品质比较

    谢书奥申帅帅于靖姚广龙...
    3705-3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溶剂提取方法对海南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海南岛主栽品种的油茶籽为材料,使用不同溶剂(石油醚,正己烷,丙酮,乙醇和乙酸乙酯)萃取油茶籽油,对油茶籽油的生理生化、次生代谢产物和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溶剂对茶油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溶剂所得油茶籽油的生理生化参数和代谢产物存在显著差异,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UFA含量达到85%,其中油酸是主要成分.利用PCA和隶属函数平均分析法组合分析,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的茶油品质得分最高,乙醇提取的茶油品质得分最低.综上所述,不同溶剂对茶油品质有一定的影响,该研究成果丰富了油茶品质的相关研究,为海南省油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油茶籽溶剂茶油脂肪酸品质

    '聊红'椿组培快繁体系的初步建立

    刘冰马世杰邱乾栋张秀省...
    3715-3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聊红'椿是本课题组从一种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芽变株经过多年培育而成的红果臭椿新品种(证书号为20190262),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建立'聊红'椿组培快繁体系不仅有利于该品种迅速推广,同时也对研究果荚成色机理具有帮助.选取'聊红'椿侧枝腋芽及顶芽(单芽)为外植体,研究了消毒方式、不同激素配比对'聊红'椿愈伤形成、继代培养、不定芽形成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腋芽及顶芽(单芽)为外植体的消毒方式为依次采用75%乙醇浸泡30 s、15%次氯酸钠溶液15 min、0.1%氯化汞溶液6 min,组织污染率为20.00%,愈伤组织诱导成功率达40.00%;脱分化诱导和继代培养的MS培养基中激素配比为0.1mg/L 6-BA、0.1 mg/L NAA、2,4-D等量混合液,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40.00%,愈伤组织颜色为黄绿色,长势良好;最适发芽培养基MS中激素配比为3.0 mg/L 6-BA、0.05 mg/L NAA、2,4-D等量混合液,不定芽诱导率达到82.33%;最适生根培养基MS的激素含量为NAA 2.0 mg/L,不定根诱导率为58.33%.'聊红'椿的组织培养研究,可以满足'聊红'椿快繁需求,具有生产容易、成本低、易操作、繁殖系数大等优点,本研究结果能够为'聊红'椿的工厂化育苗提供一定技术支撑.

    '聊红'椿愈伤组织诱导

    植物园林景观设计中常规育种技术的应用

    徐敏
    3723-3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探讨了植物园林景观设计中常规育种技术的应用,并通过若干案例展示了这些技术的实际效果.本研究分析了五彩三角梅、多色油菜花、彩色水稻、多色菊花、观赏树木及耐逆草坪草等育种案例,说明了育种技术在提升植物观赏价值和生态功能方面的重要性.进一步强调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整合常规育种技术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提升植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以及增加视觉吸引力方面.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提出了未来园林景观设计和植物育种技术发展的建议,包括持续的技术创新、维护生态多样性、提高公众教育和参与度、促进跨学科合作以及推广可持续的园林实践.

    植物园林景观常规育种技术生态美学可持续发展

    植物多酚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刘松徐鹏刘柳
    3729-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多酚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重要的次生代谢物质,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本研究介绍了植物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其研究进展.提取多酚方法已经从传统的溶剂提取法发展到了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等多种新方法.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新方法虽然在提取率、耗能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是这些新方法在工业化生产和提高多酚活性成分提取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开发提取率高、提取物品质好、成本低的多酚提取方法将成为研究人员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本研究旨在为相关领域研究中植物多酚提取提供参考.

    植物多酚提取方法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

    黑果腺肋花楸-药用及赏食兼备价值的研究进展

    莫红旭刘越一朱相润汤侑辑...
    3742-3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新兴的小浆果作物,黑果腺肋花楸是集药用价值、食用价值、观赏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于一体的稀有树种.发展黑果腺肋花楸是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绿色环保产业,是契合人们追求健康、环保理念的一项朝阳产业,它的发展前景及市场前景均不可限量.本研究通过对黑果腺肋花楸应用价值等方面研究文献进行总结,从黑果腺肋花楸的药用价值、食用价值、观赏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概括,探析了黑果腺肋花楸的开发应用前景,旨在促进黑果腺肋花楸的发展及推广,以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黑果腺肋花楸药用价值食用价值观赏价值开发前景

    植物多样性在旅游目的地竞争力中的地位与作用评估

    钟莹
    3748-3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深入探讨了植物多样性在旅游目的地竞争力中的地位,并分析了植物多样性对旅游业的直接和间接作用.以杭州西湖风景区和海南岛国际旅游岛为案例,研究发现植物多样性为旅游目的地创造了独特的自然景观,成为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比分析植物多样性丰富和缺乏的情况下的竞争力差异,揭示了植物多样性对旅游业的关键作用.为实现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提升,本研究提出了包括保护濒危植物与生态系统、推动生态教育与导览活动、促进绿色旅游在内的可持续发展策略.通过这些系统性的研究分析,我们期望为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质性的参考.

    植物多样性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绿色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