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分子植物育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分子植物育种
分子植物育种

张启发

双月刊

1672-416X

mpb@sophiapublisher.com

0898-68966415

570206

海南省海口市海秀大道128号双岛公寓13B室

分子植物育种/Journal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国家新闻出版署核准的刊物。本刊“立足国内,面向国际”,是一份为转基因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常规育种服务的国际化科学杂志。围绕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大豆、棉麻、薯类、果树、蔬菜、花卉、茶叶、林草等,刊登分子遗传育种理论、分子育种方法、分子育种研究动态以及优良种质培育等方面的科学论文报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山新杨29个NAC基因序列特征及表达分析

    姜琦郑强王悦吴启康...
    4974-4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转录因子是一类有特殊结构,能够调控基因表达并与特定部位结合,从而使目的基因特定表达的蛋白质分子.NAC转录因子是植物特异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具有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影响次生壁的形成、响应非生物胁迫等功能.本研究从山新杨基因组数据库中获得了 29个NAC转录因子,鉴定了它们的蛋白结构与理化性质,并与拟南芥的NAC进行系统树构建;同时,以赤霉素处理的山新杨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29个NAC基因的表达变化,为将来解析NAC基因在山新杨中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及利用NAC改良山新杨遗传品质提供前期基础.

    山新杨NAC转录因子表达分析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ocGSNOR基因功能初步分析

    王有霜杨永报王倩男
    4981-4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小种基因组中鉴定到一个编码S-亚硝基谷胱甘肽还原酶的基因FocGSNOR.为了探索FocGSNOR在尖孢镰刀菌生长和对寄主致病力中的作用,本研究首先构建了该蛋白编码基因的敲除突变体菌株,并进一步对其生长和致病等表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FocGSNOR基因的敲除明显抑制了尖孢镰刀菌的营养生长、产孢及其对寄主香蕉植株的致病力.另外,与野生型菌株WT相比,敲除突变株ΔFocGSNOR对抑菌药物异菌脲、三唑酮和过氧化氢的抗性有明显差异.以上结果表明FocGSNOR是尖孢镰刀菌重要的致病因子.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致病性FocGSNOR基因功能

    不同来源大麦的SSR标记与连锁不平衡分析

    祁天涛刘海颖司二静孟亚雄...
    4989-49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大麦种质材料遗传多样性并且为大麦基因型分析及育种组合选择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品种间表现多态性的45个SSR标记对84份大麦材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由45对SSR引物扫描鉴定出305个等位变异,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得到6.8个等位变异,同时45对引物的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640 1;(2)根据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中84份大麦材料间的平均遗传距离约为0.614 2,表明由甘肃省农科院提供的84份大麦材料种质间遗传差异较大,亲缘关系相对较远;(3)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84份种质材料分成6个亚群,与聚类分析结果较一致;(4)连锁不平衡结果显示,D'值范围主要集中在0和0.6之间,占到992个SSR标记位点成对组合的82.06%,表明这次选择的大麦种质材料内部基因间重组概率和突变概率都比较低;同时在分布于大麦7条染色体上的SSR分子标记检测中,发现了较高的LD水平(D'>0.5)主要分布于2H、4H、5H和6H上.由此可知,不管是自然变异还是人为选择,作物内部产生的遗传变异和连锁不平衡程度对研发高产和高抗逆作物的新品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通过大麦的SSR标记与连锁不平衡分析,可为今后的育种策略提供更有效和有针对性的理论方法.

    大麦SSR标记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连锁不平衡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抗南方锈病玉米品种'伟育618'

    王新涛高宏伟郝俊杰张君...
    4998-50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培育丰产、稳产、综合抗性优良的玉米新品种,本研究以携带南方锈病主效抗性基因的材料为亲本,通过单倍体育种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相结合,育成玉米新品种'伟育618'.利用区域试验(2016年和2017年)和生产试验(2017年)数据,通过Shukla稳定性分析方法、高稳系数法和适应度对'伟育618'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年区域试验'伟育618'的平均产量为10 599.98 kg/hm2,较对照'郑单958'增产9.60%,均居同组第一位,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两年区试的Shukla变异系数分别为5.50%、7.85%,在同组中处于较低水平;高稳系数分别达到89.64%和85.85%,在同组参试品种中均居第一位;适应度分别为47.06%和58.33%,均优于对照'郑单958';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伟育618'丰产稳产适应性突出.产量相关分析表明,'伟育618'产量与穗粒重和百粒重呈极显著和显著相关,生产中应增加穗粒重,以发挥其增产潜力.

    玉米分子标记伟育618相关性分析

    不同休眠时期珠芽魔芋球茎转录组SSR和SNP位点信息分析

    王天喜王蕊嘉张利娜谢雨琪...
    5007-5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珠芽魔芋球茎转录组中SSR以及SNP的具体情况,对珠芽魔芋不同休眠时期(休眠期,萌动期,萌芽期)的球茎进行转录组测序,利用MISA和Varscan程序对测序得到的unigene进行分析,筛选并识别出SSR和SNP位点.结果显示,从珠芽魔芋292 086条unigene中发现52 324个SSR位点和807 836个SNP位点,SSR位点的出现频率为17.91%;单核苷酸(33.97%)、二核苷酸(47.83%)和三核苷酸(16.77%)重复占比较高,6~11次的重复占65.71%;重复基元共130种,其中二核苷酸重复基元AG/CT是优势重复基元类型,占总SSR的30.64%;基元长度在10~20 bp的SSR占80.33%;SNP变换类型中转换(523 617个)远高于颠换(284 219个).本研究从珠芽魔芋球茎转录组测序结果中挖掘到大量的SSR和SNP位点,为珠芽魔芋的球茎休眠及解除、分子辅助育种等提供一定的科学数据.

    珠芽魔芋休眠时期转录组SSRSNP

    苦瓜种质枯萎病抗性鉴定与抗性遗传特征分析

    琚茜茜黄如葵黄熊娟黄玉辉...
    5014-5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枯萎病严重威胁苦瓜的产量和品质,为了探明其抗性遗传机制,筛选抗病资源,本研究建立了苦瓜枯萎病苗期接种鉴定抗性分级标准,并对188份苦瓜育种材料进行抗性评价;利用高抗自交系'5-278'及高感自交系'MC10-1'构建六世代遗传群体(P1,P2,F1,F2,BCP1,BCP2),借助SEA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筛选最佳遗传模型并分析苦瓜枯萎病抗性遗传特性.结果显示,188份材料中共筛选出高抗材料3份,抗病材料17份,与病圃鉴定结果基本一致.苦瓜枯萎病抗性遗传符合"MX2-ADI-AD"模型,由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两对主基因的遗传显性度不同,分别为超显性和不完全显性;主基因遗传率在BCP,、BCP2及F23个世代群体中分别为89.72%、88.43%、78.62%,表明枯萎病抗性主要受2对主基因控制.环境因素对3个群体的抗性遗传存在一定影响,分别占8.14%,11.57%,4.76%.本研究建立了苦瓜枯萎病的苗期接种鉴定分级标准,探明了枯萎病抗性遗传规律,为下一步的抗性育种及抗性基因定位提供参考.

    苦瓜枯萎病抗性鉴定遗传分析

    长蕊甜菜树转录组SSR的分布及其序列特征分析

    夏晞彭劲谕王大玮段安安...
    5024-5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对长蕊甜菜树转录组文库中SSR位点的发生频率、平均分布距离、重复基元类型等进行统计分析.在147 990条去冗余的unigene中,有129 734个微卫星位点分布于50 991条序列中,总发生频率为34.46%,平均每1.57 kb就会出现1个SSR位点.在微卫星位点中共有113种重复基元,主要的重复类型是二核苷酸(37.55%)和单核苷酸(26.86%),其中AG/CT和A/T分别是二核苷酸和单核苷酸的优势重复基元,占总SSR位点的43.34%.SSR的重复次数以5~10次为主,占总SSR位点的70.93%,当重复次数为6时,二至六核苷酸数量最多,占总SSR的18.25%.SSR重复序列的长度为10~92 bp,平均长度为19.22 bp,基序长度10~20 bp的占总数的70.53%,在各重复单元中,当序列长度增加时,SSR的出现频率也随之下降.该研究结果为长蕊甜菜树后续的SSR标记开发、种质资源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长蕊甜菜树转录组SSR序列特征

    山西杓兰(Cypripedium shanxiense)内生真菌种类的鉴定

    周悦郭鹏媛樊杰
    5033-5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对山西分布的山西杓兰内生真菌种类进行分析,并与已报道的其他地区分布的山西杓兰内生真菌种类进行比较,探讨地理分布与山西杓兰内生真菌种类相关性.通过对内生真菌ITS基因片段测序并从GenBank下载相似序列,构建NJ系统发育树,根据相似性原则,对内生真菌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山西杓兰内生真菌包括11个代表性分类单元,分属4纲:伞菌纲(Agaricomycetes)(36%),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28%),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18%),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18%);5目:多孔菌目(Polyporales)(28%),伞菌目(Agaricales)(9%),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18%),肉座菌目(Hypocreales)(9%),散囊菌目(Eurotiales)(18%),未知目(18%).山西杓兰内生真菌与其他地区的山西杓兰内生真菌种类有一定差异性,说明地理分布与内生真菌种类组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山西杓兰内生真菌ITS序列

    云南省2020年烤烟打顶后花叶型病毒病种类调查

    于海芹黄昌军袁诚曾建敏...
    5039-5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云南省部分烟区烤烟花叶型病毒病危害出现旺长前发病率低、打顶前后发病率快速上升且连片发生等新特点.为了解这些病害的病毒种类及其地理分布,本研究于2020年6月至8月在云南省8个州(市)共17个植烟县(区)采集617个表现为花叶、脉带、蚀纹和叶脉坏死等病毒病典型症状的烟草叶片样品,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马铃薯Y病毒(Potaoto virus Y,PVY)、红辣椒脉斑驳病毒(Chilli veinal mottle virus,ChiVMV)和烟草脉带花叶病毒(Tobacco vein banding mosaic virus,TVBMV).检出率从高至低的顺序为:TVBMV 为 52.51%、TMV 为 50.08%、ChiVMV 为 41.49%、PVY为14.31%.从整体上看,与往年比较发现,2020年烤烟打顶后花叶型病毒种类分布呈现出以下特点:蚜虫传播的PVY属病毒(PVY,ChiVMV,TVBMV)占优势,TMV占比下降.PVY属3种主要病毒的比例存在较大的地理差异.滇东北(昭通,曲靖北部)传统的马铃薯种植区以TVBMV和PVY为主.PVY抗病品种('云烟301','云烟121')表现经济有效的防治效果.滇中(昆明,玉溪)以ChiVMV和TVBMV为主,二者复合侵染普遍.滇西(大理,保山)以ChiVMV为主.多数取样点烤烟打顶至采烤期TVBMV和ChiVMV上升为优势种类.表现上述危害新特点的县(区)需要开展病毒种类检测,以便针对性制定抗病品种布局和防治措施.

    烤烟打顶花叶型病毒病病毒种类病毒检测

    茭白荧光定量RT-PCR内参基因表达稳定性评价

    马佳琪刘彦承宋思晓缪旻珉...
    5047-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茭白(Zizanialatifolia)是禾本科多年生水生蔬菜,其产品器官是由菰(Zizania latifolia)与菰黑粉菌(Ustilago esculenta)共生膨大形成的可食用肉质茎.选取合适的茭白荧光定量RT-PCR内参基因,是研究菰和菰黑粉菌互作中茭白基因表达模式的基础.本研究以茭白不同时期的根、叶片、叶鞘、茎尖和肉质茎为研究材料,通过 RT-qPCR 技术检测 β-Actin、Actin3、β-ubulin、GAPDH、UBQ5、UBC1、PK、elf1α、eIF4a、SFua2a、18S rRNA等11个内参基因的表达情况,借助内参基因评价软件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以及综合评价软件RefFinder对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进行分析,筛选出茭白适宜的内参基因,并使用茭白ZlADR1基因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SFua2a和eIF4a,其次Actin3在所有样品中表达稳定性较好,适合作为茭白基因表达分析的内参基因.

    茭白(Zizanialatifolia)内参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