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分子植物育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分子植物育种
分子植物育种

张启发

双月刊

1672-416X

mpb@sophiapublisher.com

0898-68966415

570206

海南省海口市海秀大道128号双岛公寓13B室

分子植物育种/Journal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国家新闻出版署核准的刊物。本刊“立足国内,面向国际”,是一份为转基因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常规育种服务的国际化科学杂志。围绕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大豆、棉麻、薯类、果树、蔬菜、花卉、茶叶、林草等,刊登分子遗传育种理论、分子育种方法、分子育种研究动态以及优良种质培育等方面的科学论文报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施氮量与种植密度对玉米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张书萍赵海岩肖万欣刘晶...
    6411-6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玉米叶绿素荧光特性对氮密互作的响应关系.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主区为5个氮素处理,副区为3个种植密度.定株测定了叶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初始荧光(F0)、最大荧光(Fm)、光能转换效率(Phi2)和线性电子传递流(LEF)对氮素用量的响应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且峰值出现在135 N kg/hm2~180 N kg/hm2之间,氮素影响幅度依次为NPQt>LEF>NPQ>Fm>F0=SPAD>Phi2=Fv/Fm.SPAD、NPQ、NPQt和LEF值均随密度提高而下降,在6.00×104株/hm2下较高;F0和Fm值则随密度提高而呈增高趋势,密度影响幅度依次为LEF>NPQ>NPQt>F0>SPAD>Fm>Fv/Fm>Phi2.氮素对所有测定参数平均影响幅度小于密度.综上,在适量减氮增密条件下,叶绿素吸收光能后,能够更加高效地将光能传递至光合系统Ⅱ,提高了有效量子产量和非光化学猝灭反应强度,维持了较高的光能利用效率,本研究为提高玉米光能利用效率、充分发挥氮素和密度利用潜力提供理论依据.

    玉米氮素密度叶绿素荧光

    不同胡麻种质在陇东旱作区的生产性能及营养性状评价

    张素梅宋谦刘杰张婷...
    6420-6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适宜在陇东旱作区种植的胡麻种质,本研究对PL1071、PL1051、PL1015、PL1053、08008、同亚20号、内亚14号、固亚17号、坝亚20号和陇亚13号共10个胡麻种质的生产性能和营养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胡麻种质的籽粒产量介于1.02×103~1.37×103kg/hm2之间,其中PL1071的籽粒产量最高,其次为PL1051和PL1015,内亚14号的籽粒产量最低.此外,不同胡麻种质的营养性状差异明显,其含油率介于37.85%~43.25%之间,棕榈酸含量介于5.16%~6.59%之间;硬脂酸含量介于4.06%~6.80%之间;油酸含量介于23.30%~29.54%之间;亚油酸含量介于14.18%~16.27%之间;亚麻酸含量介于44.34%~50.19%之间.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其生产性能和营养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发现胡麻新品系PL1071在陇东旱作区的籽粒产量高,营养性状好,适宜于陇东旱作区种植.本研究为培育适宜于陇东旱作区种植的胡麻新品种提供一定的参考.

    胡麻生产性能营养性状陇东旱作区

    辣椒种质资源观赏性评价

    邱胤晖傅建炜曾绍贵韦航...
    6430-6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优异的观赏辣椒种质资源及优良育种亲本,提高观赏辣椒育种效率,以94份国内外收集观赏番辣椒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对辣椒种质资源进行观赏性评价,筛选出观赏价值高的优良种质资源.结果表明:供试观赏辣椒种质资源的果实特征约束层在约束层中所占权重最大,果型指标层在指标层中所占权重最大,最终筛选出观赏价值最高的种质材料GS54、GS74、GS83 3个品种的综合评价等级达到Ⅰ级.本研究结果为应用观赏辣椒优异基因资源及改良育种亲本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观赏辣椒种质资源层次分析法

    66份优选贵州低热河谷茶树种质资源的系统评价

    李芳范乔宋勤飞黄政...
    6440-6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种质资源是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表型性状和生理生化的鉴定是茶树种质资源鉴选的基本指标.为系统评价低热河谷茶树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进一步为良种选育提供参考,本研究以前期优选的66份低热河谷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表型性状、生长特征及主要品质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66份低热河谷地方茶树资源整体呈现开张、旺盛的灌木,叶片主要特征为中叶、披针、深绿色、中度光泽、隆起叶面、稍背卷叶身、中等叶片厚度、叶质硬脆、叶齿锐密、叶尖渐尖或急尖、叶缘微波,叶脉对数多为10~13对,细叶脉.氨基酸含量均值为4.05%,其中氨基酸含量≥5%的材料有7个;花青素含量最高为JN-41(6.15 mg/g),最低为JN-42(0.86mg/g),均值为3.03 mg/g,且花青素含量变异系数最大(31.68%);聚类分析显示,欧氏距离D=10.9处,将66份低热河谷茶树种质资源分为4个组群.隶属函数排名将66份材料分为4个层次,F值在0.4~0.5的材料最多(53.03%),在0.5~0.6的材料次之(25.76%).通过表型观测及特征成分分析发现本批优选材料具有一定的优势,适合进行下一步深入研究和良种选育.

    种质资源品质特征表型性状聚类分析隶属函数

    浙江黄麻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李文略陈常理骆霞虹柳婷婷...
    6454-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浙江是中国较早发展黄麻种植的省份之一,保存有丰富的地方黄麻资源.为明确该地方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以收集保存的48份浙江黄麻种质为材料,对其23个农艺性状进行两年田间鉴定,并进行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48份浙江黄麻资源在多个性状上变异丰富,其中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0.17~1.12之间,变异系数为10.31%~60.88%,在果型、后期茎色、种皮色上多样性指数较高.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1.56~2.03之间,变异系数为8.59%~34.13%,在束纤维支数、束纤维强力和鲜茎干皮率上表现较高多样性.主成分分析提取前3个主成分,分别是单株生物量因子、韧皮纤维产量因子和纤维品质因子,提供了原始性状74.381%的信息.聚类分析将其分为3个类群,其中类群Ⅱ包含浙江长荚、双村红旗和干元长果等7份资源,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异,可以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

    黄麻表型性状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基于多指标综合评价的防风产地干燥方法比较分析

    陈雨秋王雪霓高思莹王宇...
    6469-6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产地初加工工艺对防风药材质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不同干燥方式、干燥温度对新鲜防风进行加工处理,以防风的水分、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和色原酮成分含量测定作为评价指标,对30 ℃热风干燥、40 ℃热风干燥、40 ℃真空干燥、自然晾晒和-80 ℃冷冻干燥这5种防风产地初加工工艺进行探究.采用冷冻干燥时,防风药材的水分和灰分含量均显著低于自然晾晒,醇浸物含量和色原酮类成分的含量均显著高于自然晾晒.不同加工方式的防风质量差异明显,以品质进行综合评价认为,冷冻干燥的防风药材综合质量最高.本研究为防风产地初加工工艺提供参考.

    防风产地加工冷冻干燥自然晾晒

    巴戟天离体保存与茎尖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体系的构建

    颜航李春燕李志英王敏瑞...
    6477-6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巴戟天为试验材料,探究试管苗生长的最适培养容器及离体保存的最适培养基,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茎尖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体系.结果表明,组培袋中植株长势更好且延缓生长方面较玻璃瓶和塑料瓶差异不显著,可作为巴戟天离体保存培养容器.高糖低激素培养基在巴戟天离体保存方面有显著效果,试管苗的保存时间从4个月延长至6个月.以高糖低激素培养基预处理的植株茎尖经过常温玻璃法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后再生率可达13.3%.本研究结果为巴戟天离体保存和其茎尖小玻璃化超低温保存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巴戟天组培袋高糖低激素培养离体保存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

    大黄活性成分大黄素甲醚联合振动训练对骨质疏松大鼠骨生物力学和骨代谢的影响

    李利华李欢
    6485-6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大黄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大黄素甲醚(PHY)与振动训练(VT)联合应用对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OP)大鼠骨生物力学和骨代谢的影响.实验选用OP大鼠模型,通过给予PHY和VT的单独及联合治疗,评估其对股骨RANK-RANKL-OPG信号系统的调节效果以及对骨密度、骨形态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Y与VT的联合治疗能显著提高OP大鼠的骨密度,改善骨组织微结构,降低RANK和RANKL的表达,提升OPG的水平,同时增强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氧化应激.这些发现表明,大黄素甲醚联合振动训练可有效改善因糖皮质激素诱导的OP大鼠的骨生物力学性能和骨代谢状况,为OP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新策略.

    大黄(RheumpalmatumL.)大黄素甲醚振动训练骨质疏松RANK-RANKL-OPG系统骨生物力学

    自然低温胁迫过程中4种楸树苗期抗寒性综合评价

    魏兰波董佳慧史文佳钱稷...
    6493-6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楸树优良抗寒种质资源,本研究以滇楸、灰楸、梓楸、金丝楸为试材,在自然低温胁迫期间测定其半致死温度、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干物质含量、ATP酶活性、5'-AMP酶活性和脱落酸(ABA)含量等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对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4种楸树的胞内电阻率(ri)、可溶性糖含量、干物质含量、ABA含量随着半致死温度的增强呈上升趋势;(2)可溶性糖和干物质含量与半致死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淀粉含量与半致死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3)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在自然低温胁迫过程中,4种楸树的抗寒性强弱为梓楸>灰楸>金丝楸>滇楸.本研究为提升楸树良种选育水平以及扩大楸树栽培范围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楸树抗寒性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

    鸢尾属植物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进展

    魏晓羽刘春贵刘红李风童...
    6500-6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鸢尾是重要的观赏花卉,可广泛种植于水域、旱地等多环境,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鸢尾多以分株、播种的方式进行繁殖,繁殖效率低下.以组培的途径建立再生体系可快速扩大繁殖系数,也是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必然趋势.本研究从外植体类型的角度,系统总结对比鸢尾属植物组织培养中外植体的选择、消毒、愈伤组织及不定芽的诱导、增殖分化及生根培养中操作和激素配比的异同,分析鸢尾属植物在炼苗移栽以及组培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方面的解决措施,提出了鸢尾组培中现存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鸢尾属植物组织培养、愈伤体系建立以及工厂化育苗等工作提供思路和帮助.

    鸢尾属组织培养外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