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分子植物育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分子植物育种
分子植物育种

张启发

双月刊

1672-416X

mpb@sophiapublisher.com

0898-68966415

570206

海南省海口市海秀大道128号双岛公寓13B室

分子植物育种/Journal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国家新闻出版署核准的刊物。本刊“立足国内,面向国际”,是一份为转基因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常规育种服务的国际化科学杂志。围绕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大豆、棉麻、薯类、果树、蔬菜、花卉、茶叶、林草等,刊登分子遗传育种理论、分子育种方法、分子育种研究动态以及优良种质培育等方面的科学论文报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茄子果实形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张永楠黄诗诗胡胜平王鹏...
    517-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果实形状是园艺作物商品性的主要指标之一.明确茄子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可为开发相关分子标记以及选育消费者喜欢的果形新品种提供依据.本研究以卵圆茄BC01和长条茄Rf为亲本,构建P1、P2、F1、F2世代遗传群体,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果实纵径、横径和果形指数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茄子果实纵径、横径和果形指数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性,F2代的果实纵径、横径和果形指数均呈双峰偏态分布.果实纵径由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遗传效应以加性效应控制为主,主基因起增效作用,在F2代的遗传率为73.41%;果实横径由2对等加性主基因控制,主基因起减效作用,在F2代的遗传率为90.99%;果形指数由1对加性主基因控制,在F2代的遗传率为81.46%.

    茄子果实形状遗传分析主基因+多基因

    不同形态氮肥对黄瓜生长和营养元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班甜甜李晓慧马超
    526-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揭示同等氮水平下不同氮肥形态对黄瓜生长和营养元素吸收利用的影响.通过无土盆栽试验,研究 6 种同量不同形态氮肥处理(100%NH4+-N,50%NO3-N+50%NH4+-N,100%NO3--N,50%NO3--N+50%CO(NH2)2,100%CO(NH2)2,50%NH4+-N+50%CO(NH2)2)对黄瓜生长指标和 N、P、K、Ca、Mg、Fe 的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50%NO3--N+50%CO(NH2)2处理时,干重、株高、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最高,100%NH4-N处理时最低,而50%NO3--N+50%CO(NH2)2处理时茎粗和叶绿素相对含量与最大值之间差异不显著;三种单一氮肥中,100%CO(NH2)2更有利于黄瓜植株对N元素的吸收,但混合氮肥对N吸收作用优于单一氮肥;100%NH4+-N促进了黄瓜对P和Fe元素的吸收而不利于K、Ca、Mg的吸收,100%NO3--N不利于黄瓜对P和Fe的吸收却显著增强了 K、Ca、Mg的吸收,50%NO3--N+50%CO(NH2)2等混合氮肥可一定程度促进黄瓜对P、K、Ca、Mg、Fe的均衡吸收;50%NO3--N+50%CO(NH2)2处理时,N、K每株的积累量达到最大值,Ca的积累量虽然没有达到最大值,但与最大值之间差异不显著,而P、Fe则在50%NH4+-N+50%CO(NH2)2处理时积累量达到最大值;相关性分析发现,干重、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与N的积累量变化规律一致,均在50%NO3--N+50%CO(NH2)2处理时达到最大值,且与N积累量之间极显著正相关.综上可得,相同氮水平下混合氮肥更有利于黄瓜的生长和对营养元素吸收利用,且本研究中最合适的氮肥形态组合为50%NO3--N+50%CO(NH2)2.这一结论为黄瓜生产中黄瓜品质的提升和氮肥的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氮肥形态黄瓜生长营养元素

    独占春×美花兰杂交后代观赏性状综合评价

    韩豫陈彧饶丹丹陈显臻...
    535-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充分开发利用海南野生兰资源,有效保护海南野生兰种质资源,对海南原生种独占春和美花兰进行杂交育种.本研究以独占春×美花兰F1代群体中筛选的7个株系为材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植株整体形态、花部性状等20个性状指标进行观赏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7个株系除了花开展情况性状表现一致外,其他19个性状表现上差异显著,变异系数在7.56%~71.63%之间;20个性状指标可归纳为5个成分因子,即花数、花形、花香、花色和花枝5个成分因子,累积贡献率达95.62%;利用主成分法计算各株系主成分分值,筛选出2个观赏性状优良的杂交后代株系,此研究结果可以为兰花新品种选育提供重要依据.

    海南原生种独占春美花兰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

    金柑种质的特异性SSR标记筛选及亲缘关系分析

    吴娟莉杨柳易自力黄红梅...
    543-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金柑属植物的特异性SSR标记,解决金柑属植物的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问题.本研究选取金柑及其近缘属种质38份,通过23对引物扩增得到265有效性条带,多态性条带250条,多态性比率为92.99%,扩增得到的片段在100~1 200 bp之间不等;SSR标记筛选得到47个特异性标记,不同种质之间的特异标记数量差别较大,最多的公孙桔达到7个特异性标记,柑橘属及枳属种质均可被标记,而无特异性标记的11份种质均为金柑属;聚类分析发现,金柑属与柑橘属、枳属的遗传相似系数均在0.70以上,这表明金柑属与枳属、柑橘属均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在相似系数为0.902处,未找到特异性标记的11份金柑属种质聚在一起,这也表明金柑属各品种亲缘关系及近,存在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

    金柑SSR标记亲缘关系

    抗坏血酸调控水曲柳成熟胚褐化和体胚发生的适宜浓度

    谢添伊程雪王秋水杨玲...
    552-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可以调节水曲柳(Fraxinus manndshurica)体胚发生外植体的褐化和体细胞胚发生(somatic embryogenesis,SE)的诱导率.为了确定体胚发生最佳的处理浓度,本研究基于前期基础细化ASA处理的浓度梯度,检验来自不同地点不同母树的水曲柳成熟合子胚外植体对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低浓度(5~20 mg/L)和高浓度(150~200 mg/L)的ASA会抑制外植体的褐化和体胚发生,90~120 mg/L的ASA会促进外植体的褐化和体胚发生;110 mg/L的ASA为诱导水曲柳成熟合子胚子叶外植体体胚发生的最佳处理浓度,体胚发生率比对照提高65.05%,褐化发生时间比对照缩短5 d,体胚发生时间比对照缩短9 d;体胚大部分发生于3/4褐化的外植体上,占总体胚发生数的65.17%;未褐化外植体的体胚发生数仅占总体胚发生数的0.67%;来源于不同地点和同一地点不同母树的外植体的体胚发生率差异较大,不同地点外植体体胚发生率排序为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实验林场>韦河青山种子园>临江金山种子园;同一地点不同母树来源外植体的体胚发生率最高可相差4.08倍.由此可以推断,水曲柳成熟合子胚外植体褐化和体胚发生对抗坏血酸处理有明显的浓度效应和基因型效应,适当浓度的ASA处理可以提高外植体褐化率、加快褐化速度的同时有效提高体胚发生率和加快体胚发生速度.

    水曲柳(Fraxiniusmandshurica)体胚发生抗坏血酸外植体褐化基因型

    9种青冈属植物抗寒性综合评价

    焦雪辉乔雨轩申潇潇史喜兵...
    561-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青冈属不同种之间抗寒性的差异,选择了 9种青冈属植物5年生苗,对露地冻害情况进行调查,测定了一年生枝条在7个低温梯度下的各项生理指标,运用Logistic方程计算出半致死温度,利用相关性分析筛选出与抗寒性相关的关键指标,结合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对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小叶青冈、细叶青冈和青冈栎露地越冬表现较好,受冻害较轻.9个树种相对电导率变化均为"S"型曲线,半致死温度在-7.92~-15.12之间,其中小叶青冈半致死温度最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本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丙二醛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不同树种同一温度下各指标含量差异显著.隶属函数法推断出抗寒性从强到弱依次为小叶青冈、细叶青冈、青冈栎、赤皮青冈、多脉青冈、褐叶青冈、毛果青冈、突脉青冈、滇青冈.聚类分析结果小叶青冈为第一类,抗寒性最强,细叶青冈、青冈栎、赤皮青冈、突脉青冈和褐叶青冈为第二类,抗寒性较强;毛果青冈为第三类,抗寒性中等;突脉青冈和滇青冈为第四类,抗寒性最弱,与露地表现基本一致.

    青冈属露地冻害生理指标抗寒性

    萱草属植物的花芽分化与开花特性

    庹星婧张凤娥陈取英刘菁菁...
    571-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萱草属(Hemerocallis)植物花朵明艳,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丰厚的文化内涵.萱草属花期短的特点使得植株整体观赏期大大缩短,成为萱草作为景观花卉面临的主要难题.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升级,理想的观赏性状能够在短时间内有目的性地获得,使培育花期长及可以连续开花的萱草新品种成为可能,对萱草属的品种改良是积极的探索.本研究旨在全面梳理和总结萱草属植物的开花特点和相关研究成果,为了解萱草属的开花特点、调控机制,更好地开发适应观赏需求的新品种提供依据和参考.

    萱草属花芽分化开花特性

    被子植物花粉管导向胚珠生长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毕泽楷王逸伦李非
    578-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受精是被子植物特有的生殖方式,主要为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并在胚囊中释放精细胞,一个精细胞与卵细胞结合,另一个精细胞与中央细胞结合完成双受精的过程.而花粉管的导向生长则是被子植物双受精过程完成的前提,它能够保证精细胞被准确地运送到植物的雌配子体中.花粉管导向分为孢子体导向与配子体导向两个阶段,在配子体导向中,雌雄配子体的互作可精确定向控制花粉管导向胚珠生长,但是雌雄配子体的具体互作机制仍有待研究.因此本研究主要以拟南芥、玉米等模式植物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介绍雌雄配子体在调控花粉管导向胚珠生长过程中的分子机理并做简要总结.

    花粉管导向配子体胚珠

    园林植物遗传改良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以提高观赏性与抗逆性为例

    施天驰何心一
    587-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园林植物遗传改良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特别关注其在提高观赏性和抗逆性方面的潜力.研究发现,通过遗传改良,可以获取具有更丰富花色、叶形和生长习性的植物,从而丰富园林景观设计的多样性.同时,遗传改良还能提升植物的抗逆性,如耐旱、耐寒和抗病虫能力,降低园林维护的成本和复杂性.然而,该技术的应用也面临生物多样性减少和潜在环境风险的挑战.因此,本研究呼吁在应用遗传改良技术时应持审慎态度,并推崇跨学科合作,以实现园林设计与生态可持续性之间的平衡.

    园林植物遗传改良观赏性抗逆性园林规划设计

    益母草活性生物碱益母草碱对大鼠运动性疲劳的缓解作用

    王海英刘永敬郭晓强
    593-6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探讨了益母草的活性生物碱—益母草碱对大鼠运动性疲劳的缓解作用以及其调节Nrf2/Keap1/ARE信号通路的机制.实验采用动物模型,研究了益母草碱对骨骼肌的保护作用,探讨了它在调节抗氧化酶活性和降低细胞氧化应激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益母草碱显著延长了大鼠的力竭游泳时间,降低了血清中的LDH、CK和cTnI水平,并显著提高了骨骼肌中SOD、CAT和GSH-Px的活性,减轻了 MDA水平.这些发现揭示了益母草碱在减缓运动性疲劳中的显著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益母草碱通过激活Nrf2/Keap1/ARE信号通路,增强了 Nrf2及其下游靶基因HO-1和NQO-1的表达,抑制了 Keap1的表达,为骨骼肌提供了更强的抗氧化防护.当使用Nrf2抑制剂ML385时,这一益母草碱的效果受到抑制,验证了其通过Nrf2/Keap1/ARE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的机制.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益母草碱作为一种天然的活性生物碱,具有显著的抗运动性疲劳作用,通过调节Nrf2/Keap1/ARE信号通路来减轻骨骼肌的氧化损伤,揭示了其作为一种新型抗疲劳天然化合物的巨大潜力.

    益母草(LeonurusjaponicusHoutt.)益母草碱运动性疲劳抗氧化骨骼肌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