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分子植物育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分子植物育种
分子植物育种

张启发

双月刊

1672-416X

mpb@sophiapublisher.com

0898-68966415

570206

海南省海口市海秀大道128号双岛公寓13B室

分子植物育种/Journal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国家新闻出版署核准的刊物。本刊“立足国内,面向国际”,是一份为转基因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常规育种服务的国际化科学杂志。围绕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大豆、棉麻、薯类、果树、蔬菜、花卉、茶叶、林草等,刊登分子遗传育种理论、分子育种方法、分子育种研究动态以及优良种质培育等方面的科学论文报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巴戟天RNA-seq的bHLH转录因子的鉴定与分析

    任可谢德金万佳艺张盟...
    2873-2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巴戟天中参与生长发育及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bHLH转录因子,本研究基于巴戟天的转录组数据,对巴戟天的bHLH转录因子进行筛选鉴定、亚细胞定位、保守结构域、GO功能注释、系统进化树及组织特异性表达差异分析.结果显示,鉴定出的90个巴戟天bHLH转录因子的保守结构域大约有60个氨基酸组成,包含2个不同的功能结构区,其中83个bHLH转录因子具有识别并结合E-box的能力.63个bHLH转录因子定位于细胞核中,27个位于细胞外基质.GO功能注释分类结果显示与生物过程、分子功能和细胞成分有关的GO terms数量分别为39、109和61个.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可知,除S2、S4、S12、S14、S17和S20亚家族外,90个巴戟天bHLH转录因子在其他亚家族均有分布.RT-qPCR结果验证了部分MobHLH转录因子在巴戟天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鉴定的90个巴戟天bHLH转录因子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巴戟天bHLH转录因子家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巴戟天bHLH家族生物信息学表达分析

    黄梁木SAC磷酸酶蛋白家族的鉴定与分析

    杨姝琦王明俊胡欣荃龙健梅...
    2882-2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磷酸肌醇(PI)是多种细胞功能的重要调节剂,含有SAC(Suppressor of actin)结构域的磷酸肌醇磷酸酶参与PI合成,称为SAC磷酸酶,目前SAC磷酸酶在木本植物中研究较少,为了探究SAC磷酸酶对黄梁木的生长发育和抗逆性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得到10个黄梁木SAC基因,并对其编码的蛋白进行系统进化和表达模式分析.结果显示,NcSACs蛋白序列长度为508~1 734 aa,NcSACs蛋白有4个显酸性和6个显碱性,且均为亲水性蛋白,其中包含4个稳定蛋白,NcSACs蛋白具有多个潜在磷酸化位点,可通过磷酸化位点调节NcSACs酶活性.10个NcSACs蛋白都具有保守的SAC结构域,且NcSACs蛋白可根据C端序列的差异性被分为Ⅰ、Ⅱ、Ⅲ 3个亚型.系统进化分析也显示NcSACs分为Ⅰ、Ⅱ、Ⅲ 3种亚型,且NcSAC8和NcSAC9与AtSAC6和AtSAC7亲缘关系较近,推测具有相近的功能,在植物根系伸长以及盐胁迫抗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对NcSACs进行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NcSACs家族基因的表达有组织特异性,其中NcSAC4在果实、根系和老叶中有较高的表达量.本研究为深入研究NcSACs基因的功能以及探索SAC磷酸酶对林木生长发育及抗逆的影响提供了理论基础.

    黄梁木SAC磷酸酶生物信息学

    胡桃楸激素调控相关JmDELLA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范新蕊秦柏婷蔡佳友傅靖棋...
    2891-28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胡桃楸激素调控相关JmDELLA基因在花芽性别分化过程中的调控机理,本研究从胡桃楸转录组测序数据库中筛选出与激素调控相关DELLA基因的差异片段,通过PCR扩增技术获得DELLA基因CDS全长序列,命名为JmDELLA(GenBank登录号:400411).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JmDELLA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T-PCR对胡桃楸不同器官组织进行表达分析.克隆获得JmDELLA基因的CDS序列全长为1 842 bp,编码613个氨基酸,将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与核桃(Juglans regia)、薄皮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杨梅(Morella rubra)亲缘关系同源性可以达到80%以上.RT-PCR表达分析表明胡桃楸激素调控相关JmDELLA基因在雌、雄花芽中表达量最高,因此推测该基因参与了胡桃楸花芽性别分化的整个过程.该结果为深入解析胡桃楸雌雄异型异熟性别分化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胡桃楸性别分化JmDELLA基因克隆表达分析

    天山云杉ABI5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活性测定

    范晓聪王佳琰阮晓奚雨欣...
    2898-2904页
    查看更多>>摘要:ABI5又名植物脱落酸不敏感蛋白5(Abscisic acid-insensitive 5),作为ABA 信号通路中重要的转录因子,协调参与了种子发育和萌发、植物生长、逆境胁迫等方面的调控.目前的研究多是以拟南芥为对象,而在天山云杉等木本植物上报道极少.本研究以天山云杉的cDNA为模板进行了 PCR扩增,得到了天山云杉ABI5序列,经测序发现其全长为1 071 bp,共编码了 352个氨基酸.将ABI5基因连接pET-24a原核表达载体,得到了重组质粒pET-24a-ABI5.对IPTG浓度、诱导时间、培养基类型和孵育温度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最适培养条件为采用LB培养基,IPTG终浓度为0.2 mmol/L,20 ℃下诱导8 h.通过SDS-PAGE检测纯化产物发现大部分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对部分包涵体蛋白进行了复性并利用孔雀石绿显色反应进行了活性的验证.

    天山云杉ABI5分子克隆原核表达包涵体复性

    毛竹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PeTERT)生物信息学鉴定及表达分析

    董琦石伟佳康兰李哲...
    2905-2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端粒酶(Telomerase)主要通过合成端粒DNA使得端粒延长,以维持端粒的完整性,而端粒酶逆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是端粒酶的核心组分.目前关于多年生草本植物毛竹PeTERT基因相关研究还未见报道.本研究对PeTERT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RT-qPCR技术检测毛竹PeTERT在不同组织及外源激素和非生物胁迫处理后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在毛竹基因组中鉴定到PeTERT基因序列,CDS序列全长3 789 bp,PeTERT含有1 262个氨基酸,等电点为9.45,相对分子质量为143.74 kD,含有TRBD和RT保守结构域,二级和三级结构具有TERT的基本特征;PeTERT启动子序列包含多个响应激素和非生物胁迫元件;PeTERT在细胞分裂能力强的毛竹愈伤组织中表达量为幼苗根、茎、叶的2.5~5倍;外源激素ABA、MeJA、GA3、SA均可不同程度地影响毛竹幼苗PeTERT的表达,同时PeTERT可响应低温(4 ℃)、高温(42 ℃)、高盐(200 mmol/L)、干旱(20%PEG-6000)等多种逆境条件,表明毛竹PeTERT具有非端粒功能,研究结果为探讨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重要参考.

    毛竹端粒酶逆转录酶生物信息学非生物胁迫表达模式

    二穗短柄草BdGATA2基因的表达及其功能分析

    严明雄彭伟业李魏宋娜...
    2916-2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GATA基因广泛调控生长发育、环境胁迫和次生代谢等生理功能,但是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晰.本研究克隆了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GATA转录因子BdGATA2基因,并进行亚细胞定位和表达分析,为深入研究GATA基因的功能机制提供理论参考.通过无缝克隆试剂盒从二穗短柄草cDNA中克隆BdGATA2基因;使用农杆菌介导烟草瞬时表达系统进行BdGATA2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利用酵母系统验证BdGATA2的转录激活作用;使用RT-qPCR检测在高温和低温胁迫下二穗短柄草体内的BdGATA2基因转录水平变化;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BdGATA2蛋白互作网络.结果表明,BdGATA2与大麦(Hordeum vulgare)GATA基因AC256257.1相似度最高,达到98.32%,表明其具有高度的保守性;BdGATA2蛋白在细胞核中表达,且具有自激活作用;在低温胁迫下,BdGATA2基因表达上调;蛋白互作预测结果显示,BdGATA2蛋白分别与JAZ4(茉莉酸通路)和PYDK1(植物生长素合成途径)互作.结果说明,BdGATA2基因具有典型GATA结构域,发挥转录激活功能;在二穗短柄草受到高温和低温胁迫时,BdGATA2基因差异表达;互作网络分析推测BdGATA2蛋白可能参与抗病和生长等多种生理过程.

    二穗短柄草BdGATA2逆境胁迫表达分析

    水稻耐盐性基因SKC1的KASP标记的开发与利用

    李瑶程灿周继华牛付安...
    2923-29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籼稻品种'Nona Bokra'中携带的SKC1NB等位基因水稻耐盐性的主效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位点.为了提高对水稻SKC1基因型鉴定效率,根据SKC1NB基因中的功能性SNP位点开发了一个KASP分子标记SKC1NB-KASP,利用该标记对'NonaBokra'与粳稻品种'繁14'、'花B'和'武1B'的回交BC3F2群体进行SKC1等位基因的分型,发现在BC3F2群体受测的65个单株的DNA样品中,有16份样品的基因型与供体亲本'NonaBokra'相同,31份样品显示杂合基因型,18份样品与轮回亲本基因型相同.对这65份DNA样品的SKC1基因进行测序以检验KASP标记基因分型结果的准确性,发现测序结果与KASP标记分型的结果完全一致.以上结果说明SKC1NB-KASP标记可以高效、准确地鉴定SKC1位点的基因型,大大提高了耐盐性水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效率.

    水稻(Oryzasativa)耐盐碱SKC1KASP

    普通野生稻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机制分析及主效QTL定位

    农保选郭辉张宗琼夏秀忠...
    2930-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给水稻生产带来巨大的产量损失,开展水稻对该病的抗性机制分析及抗性基因定位,将为抗病品种培育提供材料基础和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QTL-seq技术结合连锁分析定位抗病野生稻材料Y11的抗性主效QTL.结果表明,Y11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源于对病毒的抗性而非抗虫性,属于数量性状.此外,在第6染色体上SSR标记RM20148和RM20297之间检测到一个新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主效QTL qSRBSDV6.本研究初步阐明了普通野生稻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机制,定位到一个新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主效QTL.研究结果将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普通野生稻抗性QTL分子标记

    花椰菜花球中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RT-qPCR内参基因的筛选

    张冠杨迎霞陆国清陈锐...
    2938-2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花椰菜收获过程中花球变紫的现象与花青素含量密切相关,目前针对花椰菜花球里花青素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表达分析的内参基因尚未报道.本研究以花椰菜始终不变紫色的白色花球组织和变紫花球中的未变紫、浅紫和深紫花球组织为研究材料,采用RT-qPCR技术测定了 6个候选内参基因在不同颜色花椰菜花球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用ΔCt法以及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和RefFinder软件分析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花椰菜不同颜色花球组织中,6个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性综合排名为SKIP16>A CT>PP2A>TUB>UBQ>EF1α.SKIP16基因综合稳定性排名第一,其次是A CT基因,均适合作为花椰菜花球组织中花青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研究的理想内参基因;geNorm软件通过计算配对变异值分析最适内参基因组合的数量为2个,综合选用SKIP16和ACT基因.本研究结果可作为分析花椰菜花球花青素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准确测定的参考依据.

    花椰菜花青素内参基因RT-qPCR

    基于KASP标记快速鉴定瓠瓜杂种F1纯度的方法

    冯子珊吴晓花李艳伟鲁忠富...
    2947-2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瓠瓜为中国南方重要特色瓜类蔬菜之一,随着瓠瓜育成品种数量逐年增多,同名异种、同种异名引发的知识产权纠纷多见.传统上对品种的鉴定主要依靠田间种植,效率低.本研究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新育成的高品质短棒瓠瓜杂交种'浙蒲9号'及其亲本为试材,选取了 3对'浙蒲9号'亲本特异性SNP引物,基于LGC KASP高通量技术平台,对'浙蒲9号'父本、母本以及92份F1材料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浙蒲9号'F1种子纯度为97.8%,与田间种植纯度鉴定结果一致.该方法准确性好、成本低且高效,单孔不超过1元,检测全程仅需5 d左右,大大缩短了品种鉴定的时间,是一种准确、简便、快速的瓠瓜品种鉴定和纯度检测方法,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瓠瓜KASP标记纯度鉴定快速浙蒲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