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教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教论坛
高教论坛

曹方

月刊

1671-9719

gjlt@vip.163.com

0771-5318141

530022

广西省南宁市教育路3号

高教论坛/Journal Higher Education ForumCHSSCD
查看更多>>教育类刊物。以高教理论与实际应用方面的学术性论文为主,着重发表高教研究的成果和实践经验,同时密切结合高教战线各个时期重大工作进行宣传报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价值意蕴与实施路径

    苏亚莉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推进教育数字化已是大势所趋.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精准设计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多维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场域、持续活跃思政课实践教学氛围的重要价值.目前,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还面临着数字化教学理念和认知存在偏差、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能力不足、教师数字素养和能力有待提升等现实困境,需要增加数字化赋能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念认知、打造思政课实践教学数字化资源平台、提升思政课教师数字素养和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数字化手段,从而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数字化技术思政课实践教学价值路径

    地方高校产教融合实施困境及优化策略

    梁楚颖王小明
    58-6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教融合作为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阐述地方高校产教融合的内涵与价值,并针对当前产教融合面临的主体利益诉求不适配、合作模式不清晰及运行机制不顺畅等现实难点,提出构建产教融合利益共同体、优化产教融合合作模式、完善产教融合配套机制等地方高校产教融合实施路径和优化策略.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实施路径

    人工智能在高校美育教育体验中的价值与策略

    石林吕太锋滕有平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教育的深度变革.人工智能技术冲击下的教育体验在教学场景、主体关系、教学流程等方面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本文以教育体验为视角,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体验的影响.从当下美育教学遇到的问题出发,从重塑美育教育的教学场景、重构美育教育的主体关系、重设美育教育的教学流程三个层面,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对高校美育教育体验的价值.从丰富教育体验场景、建立教育体验协作、加强教育体验反思,探讨了人工智能赋能高校美育教学体验的策略.

    人工智能教育体验高校美育课程价值策略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高等教育示范区:广州优势与实践路径

    陈万灵陈金源温可仪
    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高等教育示范区是新时期打造中国教育开放新高地的时代使命.基于国际教育中枢理论与"三螺旋"协调理论,广州具备基础保障、教育支撑、集聚规模与品牌建设的核心优势.境外消费、自然人流动、跨境提供与国际投资的四种教育模式,是广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高等教育示范区的关键.笔者提出培育"中国—全球胜任力"国际化高等教育人才、推动高等教育高水平"走出去"与"引进来"、合理选择并打好国际教育模式"组合拳"、打造广州国际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体系、构筑国际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新平台的实践路径.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高等教育服务贸易高水平对外开放全球胜任力

    返本与辟新: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协同进路

    李亮亮邢云文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数字技术的革新与迭代升级打破了传统教育空间的固有形态,由此建构出的虚拟空间也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形塑着理想信念教育的空间、模式与场景.这就更加需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拓展教育教学空间、丰富教育实践范式,发挥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和文化的合力作用,探索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的具体实现方式,进而形成政府主导为先、学校教育为要、家庭教育为基、社会联动为链、文化涵养为魂的协同机制,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主动回应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协同创新

    "三全育人"视角下本科高校学生工作矩阵管理模式探究

    李滋阳张诗怡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管理育人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内核要义,也是践行"三全育人"理念的重要一环.然而,高校学生工作管理面临三类问题,即学工系统协同管理效能有待提升、团委系统的自我组织效能有待提升以及辅导员与大学生的互动效能有待提升.通过明确矩阵管理模式的构建导向,推动学工组织的破垒化一,促进团学组织的延伸入微,实现辅导员工作的深入细化以构建本科高校学生工作矩阵管理模式.最后,力争达成三大实施效果,即师生协力打造人人育人格局,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角色贯穿育人始终以及引导学生实现立德立功同频互促.

    三全育人管理育人矩阵管理年级团学联

    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内涵要义、实践探索及评建策略

    刘蓬黄文祥王超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贯彻落实中央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举措,新一轮审核评估在评估理念、评估内涵、评估模式和评估技术等四个方面进行系统设计,立德树人导向更加鲜明,坚决破除"五唯"顽瘴痼疾,注重夯实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积极探索评估分类,引导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并在评估实践中形成了质量共同体工作理念、分类施策工作思路、个性化定制工作方式、多元专家组工作结构、弹性可选工作机制、立体多维评价体系、递进式问题诊断方式、示范案例推荐渠道等操作路径.文章在解读新一轮审核评估内涵要义、分析实践路径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评建策略,旨在为"十四五"时期参评高校、教育行政部门等有效开展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提供借鉴.

    审核评估内涵要义实践探索评建策略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教师学术社会化的风险审视与调适

    刘之远魏浩许思扬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时代的高校教师学术社会化面临着深刻的转型,呈现出知识创新与传播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跨学科研究模式的突破性构建、科研生态与制度的全面革新等特征,面临着知识权威性的重塑、学术伦理与隐私保护的重构、技术鸿沟对学术公平的重建、人机交互范式下教师角色转型的重视等风险与挑战.应着重加快人工智能立法进度,完善科学研究伦理框架;加强信息素养教育,提高对人工智能的批判性认知;优化人工智能算法设计,推动资源公平分配与机会平等;促进人机共生学术生态构建,倡导跨学科协同创新.

    学术社会化人工智能风险调适高校教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民族地区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路径探赜

    赵宇飞
    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本质要求."一站式"学生社区作为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交流为一体的重要场域,承载着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对深化民族地区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提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效能、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当前民族地区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面临制度体系不完善、队伍配备不健全、资源供需不合理、特色文化不明显的困境,本文提出通过完善建设制度、打造育人队伍、整合育人资源、挖掘育人文化等路径更好地发挥"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功能,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成效.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地区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实施路径

    西部文科高校本科生赛研融合育人机制的构建与实践——以内蒙古财经大学为例

    刘娇余雪杰李德龙
    9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科生学科竞赛和科学研究是高校典型的高阶育人路径,两者融合实施更有助于突破高级别、高质量育人成果,但对于专业集中度较高的西部文科高校来说,在融合实施过程中存在政策支持不充分、师资团队和配套资源有限、学生意识水平低且投入时间短等问题.文章结合现有研究构建出适合西部文科应用型高校的本科生赛研融合育人运作机制,从育人理念、导师团队、配套资源和学生意识等四个层面进行了深度剖析,对应提出了打造高级成果孵化导师团队、推进校校合作与校企合作、倡导资源共享与成果共享、延长赛研育人链条和育人周期等四条机制创新建议,并从国家和地方需要、学校发展需要、学科专业建设需要等三个层面提出了育人机制实施路径.

    赛研融合文科高校本科生两性一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