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脑与电信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脑与电信
电脑与电信

吴汉荣

月刊

1008-6609

dnydx@163.com

020-83547151

510033

广州市连新路171号国际科技中心B108室

电脑与电信/Journal Computer & Telecommunication
查看更多>>《电脑与电信》杂志创刊于1995年,是由广东省科技厅主管、广东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主办,全国发行的省级期刊,原名为《广东电脑与电讯》,2003年改名为《电脑与电信》。从2006年起,本刊主要刊登计算机、互联网、通讯、电子等相关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章,以及相关理论研究综述和介绍外国先进技术的论文。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和订阅!《电脑与电信》为月刊,每期定价6元,全年共72元。您可从邮局邮购,也可以直接从编辑部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变频泵站前池恒水位智能控制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张绿原黄晋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变频泵站前池的恒水位控制,设计了恒水位控制主流程以及配套的状态更新计算、闭环控制器,开发了状态信息采集与指令下发、关键控制参数设定、数据质量分析、闭环控制投退设定及状态监视等功能模块.在微改造或不改造原有SCADA系统的情况下,解决了泵站的恒水位控制问题,该成果既适用于新建泵站也适用于老旧泵站改造,在泵站工程中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泵站控制恒水位SCADAPLC

    基于零信任的电子商务平台安全实践方案与研究

    潘莹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网络设备与用户爆炸式增长,网络边界防护管理难度激增,电子商务平台面临数字资产管理不足、安全风险定位难、复杂链路访问请求持续验证能力欠缺等挑战,亟需提升全链路资产风险评估体系的成熟度.为此,引入基于零信任的安全体系,贯彻"永不信任,始终验证"原则,构建身份为基础的动态访问控制机制,在业务流程关键节点设置零信任安全检查,实现风险评估与数据收集.在落地实践中,企业与安全团队需要明确保护对象,部署身份验证与应用检查点,建立安全行为基准,并创建零信任监控视图评估治理成效.同时,企业与安全团队应采用零信任网络访问(ZTNA)加强远程访问安全,设定业务目标,对齐业务目标与零信任策略,聚焦身份访问管理,定义应用功能,清理应用访问权限,准备好应对运营复杂性,确认访问控制与资源隔离的有效性.

    零信任电子商务平台安全实践方案

    网络基础及应用课程思政创新与实践研究

    郑蕊刘杰王欣迟恩宇...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道德素养,深入探讨网络基础及应用课程思政教学,以"培根铸魂、德技并修"为目标进行教学创新与实践.以"基础为本、应用为翼、素养为魂"的课程思政设计为核心,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课程体系、项目实战、课程思政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学生不仅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在文化自信、国家安全意识等方面有了显著提升.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既有扎实专业知识又具备良好道德品质的复合型人才.

    网络基础及应用课程思政信息化教育人才培养

    WEB安全技术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

    方欣
    65-68,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职业院校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WEB安全技术课程模块化教学进行研究,以渗透测试工程师和网络安全运维工程师岗位实际工作需求为依据,按照"聚焦国家安全,融入模块架构,重塑教学内容;对接核心能力,关注三维成效,确定教学目标;依据培优目标,创建三化模式,优化教学策略;聚焦量身定制,探索培优升级,构建评价体系"的整体设计思路开展模块化教学.教学模式上,通过"课前启化、课中内化、课后转化"的三化模式,使课堂参与显著提升、三维目标有效达成、实践能力稳步增强.任务驱动式的模块教学,多师交叉式的双元共育,推动课程内容与时俱进、双师建设赋能增效.

    WEB安全技术模块化教学职业教育

    新工科背景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周翔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工科建设的不断推进,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计算机学科中新工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挑战,提出两个角色弱化和五个方面脱节的问题,然后探讨了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提出"以学生为根本,以实践为导向,以过程为成果,以自主为动力"的教育理念,最后结合实践经验,总结了该模式在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具体应用与成效.

    新工科创新实践智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

    课程思政引领下大数据技术双创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邓小武唐喜燕
    7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地方高校对大数据技术专业学生的思政素质、工程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不足,同时也是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为此,构建了融合思政教育的大数据技术双创培养体系,通过实际项目、专利研发和学科竞赛等多种形式,实施并评估了这一模式的有效性.实践表明,该模式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术科研能力、专利研发水平和竞赛成绩,同时加强了他们的思想政治认知,培养良好的综合素养.

    课程思政大数据技术双创教育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

    基于"五维六性"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探索——以Linux服务管理课程为例

    刘春孙涛缪丽萍谭琨...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与传统实验的深入融合,提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五维六性"是实验设计、虚拟仿真技术、实验教学内容、课程价值观及实验教学实施五个维度方面的综合体现,旨在解决实景教学难以展开的高成本、实验过程不可逆及网络攻防原理难以直观感受等实际问题,同时与传统的实验教学进行虚实结合,实现学生、场景、角色与任务的有机融合,从而提升实验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实验本质的探索精神,为云计算与自动化运维课程群的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

    云计算自动化运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基于线上线下+虚拟仿真的多元化实验教学实践

    孙涛缪丽萍邵国强谭琨...
    8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在资源和时空的限制,以及效果评估的局限性,探讨了基于线上、线下与虚拟仿真相结合的多元化实验教学模式在云计算与自动化运维课程群中的应用研究.研究分析了各类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适用于该课程群的实验教学模式.该模式充分利用在线资源的灵活性、线下课堂的互动性以及虚拟仿真技术的高效性,综合提升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操作能力及创新思维.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线上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线下实验设备的配置与使用以及虚拟仿真环境的构建,学生能够更加系统地理解和应用课程内容.总结了多元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并展望了新兴技术在未来实验教学中的潜在应用,旨在为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虚拟仿真混合教学模式云计算与自动化运维实践教学

    新工科视角下的Web前端开发技术课程建设研究

    余叶兰
    8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Web前端开发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工科视觉下融合"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理念的课程建设思路.课程在改革中以建设一流课程为导向,构建"理实一体、螺旋上升"教学实施路径,运用布卢姆层次认知模型设定课程教学目标,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途径并提炼了"项目导向思政"的思政元素案例.实践表明,学生自主学习频率增加,尤其课外线上学习行为,整体学习效果得到提升.

    新工科Web前端开发技术教学改革布卢姆认知目标创新型人才

    UbD理论下的中职Python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以"for循环结构"为例

    赖宇婷戎小凤王德贵刘雪飞...
    95-9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掌握Python语言对于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类专业学生的必要性毋庸置疑.Python程序设计课程对学生实践和迁移作出了一定的要求,然而当前传统的"教师讲授—实操演示—学生操作"教学实践存在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不强、所学知识迁移性差、难以解决真实问题的现象.基于此,以中职Python程序设计课程为对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课程特征,以UbD(逆向设计)为理论基础,分析该理论与课程结合的可行性,以"for循环结构"为例进行基于UbD理论的教学设计并实施.

    UbD理论Python程序设计教学设计中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