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化工
广东化工

邹思民

半月刊

1007-1865

gdcic200@163.com

020-83380392;020-8302517

510034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116号

广东化工/Journal Guangdong Chemical Industry
查看更多>>本刊一直是广东省化工行业最有权威和影响力的刊物,编委会的委员均是广东省化工界的知名人士,甚至有香港科技大学或城市大学的教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硬度耐磨堆焊焊条的研制

    栗亚松蔡金竹贾晓明陈昶坤...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为了研制具有高硬度和优良耐磨性能的手工焊条,设计了焊条药皮的配方,通过添加来源广泛、价廉经济的高碳铬铁和碳化硼以及少量的钒铁、钼铁、铌铁等合金粉末.采用多层堆焊技术对自主研制的Fe-Cr-B-C为主成分的焊条进行观察并讨论Fe-Cr-B-C等合金元素在焊缝中的组织形态和分布状态.用光学显微镜(OM)和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堆焊层微观结构和相位.结果表明,此次研制的焊条在焊接过程中焊接性能较好,焊后无内部裂纹,脱渣性能较好,堆焊合金的组织主要为针状马氏体+Fe和(Fe,Cr)3(B,C)的共晶组织,堆焊层平均洛氏硬度可达61.8HRC,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

    焊条堆焊Fe-Cr-B-C高硬度

    几种无机混凝剂除浊性能的比较研究

    姜柏敏励炜定王丽丽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校园湖湖水为混凝对象,研究硫酸铁、氯化铝、聚合氯化铝三种混凝剂的混凝性能.研究表明,三种混凝剂浊度去除率均随着投药量的增加而增加,硫酸铁、氯化铝、聚合氯化铝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95.1%、87.1%和90.5%.在25 ℃~55 ℃范围内,三种混凝剂的除浊效率变化不大,氯化铝的除浊效率最为稳定,硫酸铁和聚合氯化铝的除浊效率先增加后减小.氯化铝在碱性条件下的除浊效率低于酸性和中性条件下,硫酸铁的除浊效率随pH增加而提高,聚合氯化铝在中性条件下除浊效率最高.在常温、中性条件下三种混凝剂均可得到较好的混凝效果.当以高岭土、膨润土为混凝对象时,聚合氯化铝和硫酸铁去除率均达90%以上.

    无机混凝剂混凝硫酸铁氯化铝聚合氯化铝

    含水杨羟肟酸选矿废水的氧化降解实验研究

    谢兆倩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杨羟肟酸是一种对氧化矿具有螯合作用的捕收剂之一,因其含有苯环结构而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若不经有效处理而直接排放地表水体,将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目前国内外有多种处理方法,其中氧化降解法受到环境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选择含水杨羟肟酸选矿废水作为研究对象,探索采用过硫酸盐氧化降解法对含水杨羟肟酸模拟选矿废水进行降解处理.考察了自然光照下含水杨羟肟酸模拟废水的降解率、过硫酸盐对含水杨羟肟酸模拟废水氧化降解的影响、微波辐射对含水杨羟肟酸模拟废水氧化降解的影响、微波辐射强化过硫酸盐对含水杨羟肟酸模拟废水氧化降解的影响、含水杨羟肟酸模拟废水初始浓度对微波强化过硫酸盐氧化降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含水杨羟肟酸模拟废水自然光照降解率非常低;过硫酸盐和微波辐射对水杨羟肟酸降解率并不比自然光照下提高很多,但微波辐射强化过硫酸盐能有效提高水杨羟肟酸的氧化降解效果,这主要是微波辐射使得过硫酸盐获得更多的能量,从而使过硫酸盐中的O-O键更容易发生断裂而生成氧化还原电位较高的硫酸盐自由基.

    水杨羟肟酸选矿废水氧化降解过硫酸盐微波辐射

    粉末活性炭去除印染废水中COD的试验研究

    梁铎矫忠直周俊强张帅...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了粉末活性炭去除印染废水中COD的试验研究,探讨了粉炭对某印染废水处理厂的好氧池、二沉池和高密池混合液投加后出水COD的去除效果和相应活性污泥增量.结果表明,在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20mg/L~80mg/L的条件下,COD的去除率可达到了 5.06%~27.7%,活性污泥增量为748mg/L~2435mg/L,出水水质可满足地表准四类规定的印染废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对于印染废水处理厂的稳定出水达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粉末活性炭印染废水投加量COD吸附

    4-甲氨基吡啶-铁异硫氰基配合物晶体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阿布都克力木·买买提明胡宏志徐曾林刘洋...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FeCl3·6H2O、4-甲氨基吡啶和NH4SCN为原料,在甲醇和水为混合溶剂体系内,缓慢蒸发法的方式获得一种新型有机-无机杂化[Fe(NCS)6][C6N2H9]3(1)晶体材料.通过红外(IR)、介电常数、X-射线单晶衍射、热稳定(TG)等测试确定该晶体的结构和性质.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显示化合物1的空间群为三斜晶系P-1,晶体内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相互作用呈现出较为稳定的三维氢键网状结构.材料介电常数在降温-升温过程中呈现出可逆的介电异常,显示化合物1是可逆介电异常型功能材料.

    异硫氰基晶体氢键π-π堆积介电异常

    氨茶碱片仿制药与参比制剂体外溶出一致性评价研究

    林秋婕傅俊陈露蔡姗英...
    46-4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氨茶碱片溶出测定方法,考察10家国产仿制制剂与参比制剂在4种溶出介质中体外溶出曲线的相似性以及10批参比制剂批间、批内的均一性.方法:采用中国药典溶出度测定法第二法,以pH 1.2缓冲液、pH4.0缓冲液、pH 6.8缓冲液和水9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每分钟50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个时间点的溶出量,色谱柱为依利特BDS(5μm,4.5×250 mm),流动相为甲醇-0.12%戊烷磺酸钠溶液(20∶80)(用冰醋酸调节pH值至2.9±0.1),检测波长为254 nm,进样体积为20 μL.结果:测定方法的线性、精密度、回收率试验均符合要求,10批参比制剂在5 min时的溶出量均在27%~33%范围内,30 min时的累积溶出量均达100%,国产仿制制剂5 min时的溶出量均大于50%,30 min时的累积溶出量均达100%.结论:所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度高,可用于氨茶碱片体外溶出曲线的测定;10批参比制剂批间、批内均一性良好,10个厂家的国产仿制制剂在4种溶出介质中均有突释,与参比制剂在体外溶出存在差异.

    氨茶碱片体外溶出曲线参比制剂高效液相色谱法

    南岳云雾茶的品质评价及其方法学研究

    伍姣张思孙锡梅谭玉芬...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茶叶中茶氨酸、5种儿茶素类(+C、EC、EGC、EGCG、ECG)、总黄酮和咖啡因含量测定的HPLC法,并对南岳云雾茶的品质进行评价.方法:茶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参照GB/T 8303-2018,分析采用安捷伦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2%乙酸水(A)-2%乙酸乙腈(B),流速0.8mL/min-1,柱温25 ℃,检测波长为203 nm、278 nm、360 nm.结果:方法学结果显示+C、EC、EGC、EGCG、ECG、咖啡因、L-茶氨酸及芦丁分别在 50.00 μg·mL-1~150.00 μg·mL-1,50.00 μg·mL-1~150.00 μg·mL-1,50.00 μg·mL-1~1 50.00 μg·mL-1,100.00 μg·mL-1~250.00 μg·mL-1,100.00 μg·mL-1~300.00 μg·mL-1,10.00 μg·mL-1~1 00.00 μg·mL-1,100.00 μg·mL-1~400.00 μg·mL-1及10.00 μg·mL-1~100.00 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2.49%-105.56%.在上述条件下,测得南岳云雾茶中茶氨酸、儿茶素类、总黄酮和咖啡因的含量分别为67.32 mg/g、260.4 2mg/g、3.712 mg/g和34.05 mg/g.结论:南岳云雾茶中茶氨酸、儿茶素类及总黄酮的含量相对较高.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重现性好,可为茶叶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南岳云雾茶高效液相色谱法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PNA捕获探针的合成及捕获肺癌EGFR突变体cfDNA的性能研究

    徐小军虞贤浩孙思娴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肽核酸(peptide nucleic acid,PNA)寡聚物是一种合成的具有非天然聚酰胺骨架DNA类似物,因耐酸、耐酶和特异性杂交能力强而广泛应用于基因疾病的诊疗.然而关于肺癌的cfDNA基因检测目前仍然以传统的PCR扩增技术结合基因测序技术为主,检测时间长且费用较高,尤其是对于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较高.为解决以上问题,本课题应用固相合成技术制备PNA捕获探针,结合滚环扩增技术来研究PNA探针对肺癌EGFR突变体cfDNA的捕获性能,从而探索针对肿瘤cfDNA新的检测方法.经研究表明合成得到的PNA捕获探针能特异性识别并捕获pM级别EGFR突变体cfDNA,捕获性能满足检测方法灵敏度和精确度的要求,为肺癌的cfDNA基因检测新方法的建立提供关键技术,也为其他疾病的cfDNA基因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PNA捕获探针肺癌EGFR突变体cfDNA捕获性能

    改性的玉米醇溶蛋白植物胶囊的制备研究

    仝滨菲郭嘉欣张雪麻婷婷...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玉米醇溶蛋白为原料与阿拉伯胶复合,制成具有缓释作用的植物胶囊.方法:玉米醇溶蛋白与阿拉伯胶进行复合工艺研究,以紫外图谱和粘度值为指标,采用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仪进行检验;以玉米醇溶蛋白膜的水蒸气透过系数和透油性为指标,得到性能最优的配方制成植物胶囊,并进行贮存稳定性试验;以吲哚美辛为模型药物,填充于玉米醇溶蛋白植物胶囊中,磷酸盐缓冲液作为溶出介质,进行植物胶囊缓释性能的研究.结果:确定复合工艺固液比为10∶1.3,pH为6,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仪检验的结果表明形成了复合物.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配方条件为:冰醋酸体积分数75%、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0.2 g、聚乙烯吡咯烷酮添加量0.4 g,将复合物0.2 g添加到上述条件中,制成植物胶囊,可使成囊率达到95%.结论:测定药物的释放度符合药典规定,说明植物胶囊具有缓释性能.

    玉米醇溶蛋白阿拉伯胶植物胶囊明胶胶囊释放度

    红砂软膏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钮树芳白万富段姝廷王新伟...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红砂软膏剂的制备方法,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首先通过超声提取法提取红砂中的有效成分,并将提取液浓缩;然后以外观均一性、涂抹延展性、耐热耐寒性、离心稳定性为评价指标,进行油相、水相、油水两相最佳配比及最佳乳化温度的单因素考察,并在此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实验选出最佳软膏基质配比和乳化温度;最后以5%载药量制备红砂软膏,并再次通过L9(34)正交实验及配方优化确定红砂软膏剂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红砂软膏剂的最佳制备工艺是载药量为5%;油水比为1∶2.5;油相:硬脂酸(9.40%)、白凡士林(7.00%)、司盘-80(3.50%)、羊毛脂(4.70%)、液体石蜡(4.70%)、尼泊金乙酯(0.15%);水相:三乙醇胺(3.60%)、甘油(10.70%)、红砂水提物浓缩液和蒸馏水(57.10%).两相分别水浴加热到80℃,然后将水相缓慢加入油相中,快速搅拌即得O/W型红砂软膏剂.结论:研究制备出了一种理化性质稳定、耐热耐寒、外观细腻均匀、肤感较好的红砂软膏剂,为红砂软膏剂后期进一步应用于皮炎湿疹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红砂软膏剂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