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化工
广东化工

邹思民

半月刊

1007-1865

gdcic200@163.com

020-83380392;020-8302517

510034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116号

广东化工/Journal Guangdong Chemical Industry
查看更多>>本刊一直是广东省化工行业最有权威和影响力的刊物,编委会的委员均是广东省化工界的知名人士,甚至有香港科技大学或城市大学的教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铝搪瓷锅表面条纹缺陷检测分析

    宋丰轩陈梅兰宁雯雯何珊珊...
    102-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某企业报废的铝搪瓷锅体表面条纹缺陷是由于铝材本身的冶金因素而非搪瓷化处理所导致.进一步地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技术对缺陷处铝材中的第二相粒子进行测试分析,并对铝搪瓷锅体新裸露铝表面阳极氧化处理后进行观察,排除了搪瓷条纹是由铝材中的粗大第二相粒子脱落所引起.综合以上检测分析,确定搪瓷条纹缺陷的产生是由于铝材中晶粒大小不均匀,导致拉深成型过程中铝材变形不协调,从而产生表面擦划伤,使得搪瓷化处理后表面出现条纹缺陷.

    铝锅搪瓷条纹表面缺陷检测分析

    基于离子液体/Bi2WO6光电化学检测多巴胺

    岑亚来覃思莹杨书恒蓝莉...
    105-10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采用水热法制备花状Bi2WO6,然后将离子液体(IL)/Bi2WO6复合材料滴涂到ITO电极,制备得到IL/Bi2WO6/ITO光电极并成功应用于多巴胺的含量测定.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XRD)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Bi2WO6的结构和形貌,通过安培电流-时间曲线法(i-t)、电化学阻抗谱法(EIS)研究传感器的检测性能.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基于IL/Bi2WO6/ITO构建的光电化学(PEC)传感器对多巴胺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在0.25~37.5 μmoU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检测限为0.093 μmol/L(S/N=3).

    Bi2WO6离子液体光电化学多巴胺

    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中硝基苯类化合物与有机氯农药

    韩军文田慧孙晓晖
    10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了一种液液萃取-气相色谱同时测定水中10种硝基苯类化合物与8种有机氯农药的方法.对比了不同萃取溶剂、萃取体积和萃取时间对回收率的影响,最终确定以10.0 mL甲苯为萃取溶剂,萃取5 min后定容至20.0 mL.净化方式确定使用硅胶小柱净化,回收率均在80%以上.目标化合物检出限为0.035~0.45 μg/L,测定下限为0.14~1.78 μg/L.分别测定低、中、高三种不同浓度的加标水样,重复测定6次,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1.7%~10.6%,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0.6%~110%,均能满足实验室质控要求.该方法简单快捷,耗时短,精密度和检出险也较为理想,可以同时测定水中的10种硝基苯类化合物与8种有机氯农药.

    硝基苯类化合物有机氯农药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

    UPLC测定不同牛大力样品中刺桐碱的含量

    吴渝谢寅正邹子铭凌晓彤...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优化牛大力中刺桐碱的提取方法 ,并建立测定牛大力中刺桐碱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方法,从而比较不同牛大力中刺桐碱的含量.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牛大力中刺桐碱的提取,含量测定采用Agilent XDB-C18(1.8 μm,2.1×100 mm)色谱柱,乙腈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8 nm,流速0.3mL/min,柱温30 ℃.结果:确定牛大力中刺桐碱80℃水浴回流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为1∶15g/mL,提取时间为1.5h,乙醇浓度为70%;建立的刺桐碱含量测定方法快速、准确、稳定、可靠.结论:22个不同的牛大力样品中刺桐碱含量差别较大,与品种、生长环境和生长年限等因素有关.

    牛大力刺桐碱提取工艺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何首乌致肝损伤作用机制研究

    梁幼玲黄娟白俊其丘小惠...
    116-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技术和方法,筛选何首乌相关化学成分映射肝损伤作用靶点,构建何首乌成分-靶点-肝损伤网络图,探讨何首乌致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ID、TCMGenDIT数据库及综合已报道文献检索何首乌化学成分,从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BATMAN-TCM数据库筛选并获取成分对应靶点;通过DrugBank、DisGeNET、GeneCards多数据库联合检索肝损伤靶点,整合分析交集靶点建立STRING蛋白交互关系,利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肝损伤可视化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基因功能(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收集何首乌化学成分38个,成分靶点307个,肝损伤靶点6140个,成分与肝损伤交集靶点252个,GO生物功能富集分析共涉及838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为111条,预测其涉及肝损伤作用机制通路主要包括cAMP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HIF-1信号通路、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结论:进一步阐释了何首乌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共同作用的特点,为解析何首乌致肝损伤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

    网络药理学肝损伤靶点通路机制

    HPLC法测定兰柏消炎膏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陈燕梨梁诗敏刁军飞杨贤娜...
    12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制备以黄柏为君药的兰柏消炎方的软膏剂,经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君药黄柏中的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为该制剂的工业化生产与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以黄柏、侧柏叶、大黄、薄荷、泽兰等为主药制备兰柏消炎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以45∶55的比例将乙腈与0.1%的磷酸溶液混合,作为流动相溶液,其中每100mL的流动相溶液中需要添加0.1 g的十二烷基磺酸钠.以1.0mL·min-1的流速操作,每次的采集量设定为10 μL,并且所采集的光谱范围是265 nm,柱温为25℃的色谱条件下检测对兰柏消炎膏中的盐酸小檗碱进行测定,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溶剂和阴性溶液对盐酸小檗碱的测定无吸收峰的干扰.盐酸小檗碱的峰面积在11.8~141.6 μg·mL-1的浓度范围内呈现出上升趋势,其回归方程Y=38905X-65.441,R2=0.9957,这表明盐酸小檗碱的峰面积与其浓度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联.结论:建立的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合理、准确,稳定可行,可用于兰柏消炎膏的质量控制.

    兰柏消炎膏小檗碱质量控制高效液相色谱法

    广西产半枝莲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李舒婷赵登高马燕燕
    12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广西产半枝莲的黄酮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综合利用正反相柱层析、MCI柱层析、HPLC等色谱分离技术对半枝莲全草进行提取分离,并通过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半枝莲中共分离和鉴定了 5个化合物,分别为白杨素(1)、芹菜素(2)、木犀草素(3)、千层纸素(4)、柚皮素(5).结论: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类型均为黄酮类化合物,可为广西半枝莲的黄酮成分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半枝莲黄酮提取分离结构鉴定

    铜仁缬草不同部位药效成分的质量研究

    张进芳范琳琳龚安慧
    12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铜仁宽叶缬草的质量标准研究.方法:在500 nm波长处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铜仁宽叶缬草药材中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10.6736x+0.0024(r=0.999935,n=5).结果表明,芦丁进样量在0.008~0.056mg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试验,结果,RSD=0.0011%(n=5),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稳定性试验,结果,RSD=0.0026%(n=6),表明供试品溶液在120 min内稳定性良好;重复性试验,结果,样品中芦丁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71%,RSD=0.13%(n=6),表明本方法重复性良好: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RSD=1.66%(n=6).结论:本方法能准确反映铜仁宽叶缬草不同部位中总黄酮的含量,作为参考只有在符合宽叶缬草叶子、茎部、根部样品中芦丁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在11.59%、0.98%、0.71%以上才符合铜仁宽叶缬草的质量要求;本实验在实现资源利用充分的同时,其总黄酮的质量要求范围为铜仁宽叶缬草的质量标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宽叶缬草质量标准检测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黄酮类

    防晒产品防晒能力检测现状

    杨玉兰刘海军张晔翔
    130-13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列举近期市场上防晒产品的抽样情况,结合国内外防晒指数的标识要求,分析了市场上防晒人体检测和仪器检测方法的相关情况,以及消费者对市场上产品的反应和不合格抽样案例.并通过列举同一个样品两家不同机构的小样本人体测试具体案例,进行了 SPF和PA数据对比,给国内防晒产品开发上的启示和监管上的探索,为防晒产品开发和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防晒SPFPA检测监管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探究舒胸方治疗冠心病的机制研究

    杨策冉珍珍龙冰冰易东阳...
    13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舒胸方治疗冠心病(CHD)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TCMSP获取舒胸方中红花、川芎、三七的化学成分,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预测舒胸方活性成分和冠心病靶点;用STRING数据库绘制成分-靶点PPI网络图;以Cytoscape软件绘制"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对于所获得的靶点和化合物分子信息应用微生信平台分别再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使用PDB、Pubchem数据库和AutoDockTools软件对舒胸方核心化合物和CHD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得舒胸方中497个化学成分及8408个CHD的相关靶点;PPI网络分析获取353个交集靶点后,根据Degree值得到30个核心靶点,其主要核心靶点包括SRC、STAT3、PIK3R1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112条与生物过程相关条目、102条与分子功能相关条目、63条与细胞组分相关条目(P<0.05),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P13K-Akt、MAPK等164条通路(P<0.05)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木脂素与SRC,6-羟基黄酮与STAT3,杨酶酮与PIK3R1具有较高的对接活性.结论:舒胸方的多种活性成分,如木脂素,6-羟基黄酮,杨酶酮可能通过抑制SRC,STAT3、PIK3R1的基因表达进而调控PI3K-AKT、MAPK等信号通路来治疗CHD.

    舒胸方网络药理学冠心病分子对接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