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化工
广东化工

邹思民

半月刊

1007-1865

gdcic200@163.com

020-83380392;020-8302517

510034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116号

广东化工/Journal Guangdong Chemical Industry
查看更多>>本刊一直是广东省化工行业最有权威和影响力的刊物,编委会的委员均是广东省化工界的知名人士,甚至有香港科技大学或城市大学的教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种多用途消毒液杀菌效果及毒性观察

    高嫄张雨薇戴慧史莹飞...
    139-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一种由双链季铵盐与真菌提取物复配制备的多用途消毒液杀菌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消毒模拟现场及现场试验、金属腐蚀性试验和动物毒性试验方法对该消毒液的杀菌效果及相关性能进行观察.结果:该多用途消毒液原液杀菌效果显著,毒理学评价结果均为阴性,金属腐蚀性弱.结论:该消毒液高效、温和、低毒,适用于完整皮肤、普通物体表面以及织物洗涤消毒.

    双链季铵盐真菌提取物杀菌效果毒性

    基于GC-MS技术和网络药理学预测麻黄挥发油干预支气管哮喘的作用

    李磊柴慧芳刘方园薛娟...
    142-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麻黄不同产地的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及含量变化,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麻黄挥发油成分干预支气管哮喘可能的作用机制.从吉林麻黄、内蒙古麻黄、四川麻黄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得到13、6、6 个成分.Venny分析得到交集靶点95 个,PPI分析筛选出 20 个核心靶点.GO分析得到 1377 个功能条目,KEGG富集分析得到 151 条相关通路."成分-交集靶点"网络分析得到 1-苯基-1,2-丙二酮、4-甲氧基苯乙烯、香叶醇等核心成分,可能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潜在活性成分.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麻黄挥发油治疗支气管哮喘潜在作用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麻黄挥发油GC-MS网络药理学化学成分

    基于人5α还原酶活性试验对化妆品控油原料的筛选

    冯锋黄丽琼黄全胜包计贤...
    146-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测试样品对人5α还原酶活性的抑制率来评估筛选化妆品原料的控油作用,在1%的测试浓度下,柠檬巴豪提取物、柳兰提取物、红车轴草提取物、苦参提取物和富锌酵母都对5α还原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在22.29%~55.28%,其中富锌酵母效果最好,抑制率为55.28%.在5%样品浓度条件下,茶树纯露、马鞭草迷迭香纯露、薰衣草提取物、迷迭香提取物和金缕梅提取物对5α还原酶的抑制率在48.24%~68.34%,其中金缕梅提取物和薰衣草提取物效果相对较好,抑制率分别为68.34%和 60.00%.在 0.5%浓度测试下,壬二酸和一水柠檬酸效果非常好,对5α还原酶的抑制率达到90%以上,分别为 95.29%和 92.36%.植物复合单宁酸、乳糖酸和葡萄糖酸内酯对5α还原酶的抑制相对弱一些,抑制率分别为51.38%、65.33%和44.27%.

    5α-还原酶控油富锌酵母金缕梅提取物壬二酸

    复合油脂纳米乳液质量评价及其修护功效研究

    郑傲枚夏洁任环宇罗绍强...
    149-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聚甘油类乳化剂为主乳化剂,甘油为助乳化剂,3种植物油脂(牡丹籽油∶红花籽油∶深海两节荠籽油=1∶1∶1)作为被包裹对象,采用高压均质技术制备得到复合植物油脂纳米乳液,对其理化特性进行考察,同时结合人体评测方式对纳米乳液的肤感与修护功效进行探究.结果显示:所制备的复合植物油脂纳米乳液为水包油型乳液,具有丁达尔现象,粒径(D90)129 nm,PDI 0.183,Zeta电位-33.37 mV,满足纳米乳液的基本要求.且具有极佳的稀释稳定性,电导率22.04 μs/cm,pH 7.05,折光率1.4312、粘度57.11 mpas.在肤感上,添加5%复合植物油脂纳米乳液的精华露在保湿性、滋润感、柔软感以及整体满意度均优于空白组;在修护功效上,添加5%复合植物油脂纳米乳液的精华露在 4h和6h与涂抹样品前相比,其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分别改善了32.97%、34.47%,经皮水分散失分别改善了26.80%、30.52%,均优于空白组,且p<0.05,表明其具有很好的修护功效.

    牡丹籽油红花籽油深海两节荠籽油纳米乳液修护

    Al掺杂硫铟锌光催化剂的制备综合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

    刘琦徐亚超赵振皓于静...
    153-155,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设计了硫铟锌(ZnIn2S4)基光催化剂的制备综合性实验.实验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Al掺杂硫铟锌光催化剂,系统地表征分析了光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形貌以及光电化学特性.该实验是将典型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了解该领域的前沿科学成果和研究方法,掌握光催化剂的制备技术,进而深入理解光电化学性能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科研反哺教学有利于创新实验教学内容,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综合实践能力.

    硫铟锌光催化剂元素掺杂溶剂热法光电性能

    开放性实验设计:Co/SiO2和Cu-Co/SiO2催化剂的表征及在γ-丁内酯加氢反应中的性能评价

    孙道来刘桂华景冉
    156-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放性实验教学能够较好的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是本科实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课程.本文以 Co/SiO2和Cu-Co/SiO2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在生物质基γ-丁内酯加氢反应中的性能为主要内容设计了一个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教学的开放性综合实验.该实验可以强化学生的绿色化学思想和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开放性实验绿色化学生物质催化转化γ-丁内酯

    NiSx/氮掺杂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产氢综合实验

    邓蒲辉郗传俊
    160-163,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能源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氢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利用光催化制氢技术成为解决能源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为了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本文将科研引入到实验课程,设计了利用简单的高温热聚合法制备氮掺杂氮化碳并使用光化学合成方法将镍硫化物负载其表面来制备光催化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光催化分解水产氢性能研究的综合实验.采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材料的物相结构和表面元素价态进行表征,并且通过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分析了材料的光吸收能力和光生载流子的复合情况.另外,也研究了可见光下该材料光催化分解水产氢性能.通过该实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验素质,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氮掺杂氮化碳镍硫化物产氢综合实验光化学合成

    "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制药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探索研究——以Fe3O4@SiO2核壳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应用实验为例

    相欣然李文瑄
    164-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工科"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生物制药专业教学育人的新方式,对培养"明德求真,弘药济世"的卓越应用型工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以Fe3O4@SiO2核壳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应用实验为例,顺应教育部"三全育人"的战略要求,在调动学生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探索生物制药与有机化学之间的联系,挖掘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独特优势,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新工科多学科交叉融合纳米技术Fe3O4@SiO2核壳磁性纳米粒子DNA提取

    微通道连续流制备碳量子点的创新实验设计

    林良良常宽何一波张磊...
    168-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新工科背景下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兼具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化工人才,自主设计开发了微通道反应平台用于本科化学工程实验教学中.以牛奶为原料设计连续流制备碳量子点的综合实验平台,通过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碳量子点的形貌、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通过该实验训练,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微通道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掌握相关的实验操作及表征方法.此外,该实验涉及化学、化工、材料、自动化控制等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能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其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与合作精神.

    微通道技术过程强化碳量子点创新实验微反应器

    计算化学应用于金属材料腐蚀与防护实验课程

    谭伯川邓洪达兰伟曹献龙...
    173-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计算化学对材料的设计、研发以及机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金属材料腐蚀与防护实验课程中有许多抽象难懂的作用机理.我们可以借助计算化学形象生动的展示作用机理.本论文探究了二硫代水杨酸(DSA)、双(2-氨基苯基)二硫(APD)和 2,2'-二苯甲酰氨基二苯二硫(DPD)对铜在硫酸溶液中的缓蚀作用机理.生动有趣的给金属材料方向的学生呈现了缓蚀剂中不同官能团对其缓蚀性能的影响.阐明前线分子轨道(HOMO 轨道和 LUMO 轨道)、Fukui 指数与其缓蚀性能之间的关系,并且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探究二硫衍生物中给电子基团和吸电子基团对缓蚀性能的影响.二硫代水杨酸中的羧基属于吸电子基团、双(2-氨基苯基)二硫和 2,2'-二苯甲酰氨基二苯二硫的氨基和苯酰胺属于供电子基团.增强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和创新本领,学会利用量子化学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来处理金属腐蚀防护的相关科研问题.

    金属材料腐蚀与防护实验课程计算化学缓蚀剂二硫衍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