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1005-1422

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Journal Guangdong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角色的困境与出路——以马丁·布伯的"我—你"思想为视角

    赵芷琪
    7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生态带来的革命性变化,思政课教师的传统角色行为模式面临着系列的挑战和亟待变革的现状.研究马丁·布伯的"我—你"思想,挖掘其中的道德教育思想理念,有助于高校思政课教师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变革其角色行为模式.思政课教师要通过在角色意识上认识到学生"你"之存在、在角色方法上采用对话教育模式、在角色关系上建构"我—你"的关系、在角色场域上将虚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作用.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角色马丁·布伯我与你

    党史进课堂视域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路径探究

    周文恩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新时代高职要进一步发挥好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强化党史与思政课的深度融合,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使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影响党史进高职思政课的因素,既有教学内容、教学条件,也有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因素.为了提高党史进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教师要通过活化教学内容、丰富实践活动、运用信息技术和教学平台等多重因素,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感染力,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党史高职思政课路径探究

    论民办高校党建引领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栗镜涵
    8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民办高校经过转设,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民办高校如何整合现有资源,坚持加强党建引领教师队伍建设,对学校长久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民办高校应该正确认识坚持加强党建引领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员教师自身能力建设、持续推进党员教师发展等对策,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最终有利于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

    民办高校党建引领教师队伍建设

    习近平关于党史学习重要论述的三重维度

    蔡玥波
    8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史学习和教育工作,并深刻阐述了为什么要学习党史、学习怎样的党史、如何把握和践行党史学习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本文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的重要论述,从价值维度上阐述了党史学习研究的重要意义,从方法论维度上归纳了把握党史的正确方法,从实践维度上总结了践行党史学习的基本路径,对从党史学习中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习近平党史学习价值维度方法论维度实践维度

    大学生党建工作进公寓的实践路径

    郑继聪叶运黎
    96-99,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基层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和高校公寓现代化程度的不断发展,学生公寓在育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党建工作进公寓是高校党建工作提升覆盖面的基层需要,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探索,是适应新时代教育形势的迫切要求.由于学生公寓党建工作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当前大学生党建工作进公寓存在三个问题:一是部分高校对公寓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二是高校公寓党建工作机制尚不完善,三是高校公寓党建工作中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突出.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方小小学生宿舍,立德树人大有可为.因此,要使学生党建和学生公寓管理形成1+1>2的育人合力,高校必须完善高校党建工作组织模式、建立学生公寓党建工作制度和创新学生公寓党建工作机制.

    高校学生公寓党建工作

    论高职院校党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深度融合

    王燕
    10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新时代高职院校践行使命的重要途径,利用好这两种途径更能保证"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任务的完成.高职院校应以此项任务为出发点,充分发掘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契合点,积极探究两者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上达到内在高度统一性,实现党建引领和思政铸魂双成效.

    高职院校党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深度融合

    新媒体去权威现象的生成机理与干预对策分析

    凌石德杨光宇
    106-11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权威是维护社会秩序,确保主流价值观得以贯彻执行的中枢,但新媒体借助信息传播革命和市场经济规则迅猛发展,对传统权威形成挑战.新媒体通过生成非主流话语、曲解名言警句、编造虚假故事等各种方式解构权威,引发价值观混乱和意识形态安全危机,为此必须采取措施主动出击维护好政治权威,同时依法管理好新媒体,防止因权威解构而危害意识形态安全.

    新媒体解构权威干预

    高职院校二级院系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实效性研究

    张容
    112-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级院系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与直接责任方,提高二级院系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对学生、学校和社会各方均有重要意义.二级院系应采取六项主要措施来增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其中,提升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能力是前提,构建全过程系统化的就业指导模式是重点,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与服务是核心,凝聚就业指导的最大合力是关键,加强就业指导相关平台的建设是保障,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绩效评估是导向.

    高职院校二级院系就业指导实效性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研究——以粤西地区为例

    李筱曼林小敏
    117-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粤西地区农村学校长期存在固定的教育模式、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及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等情况,教育信息化水平落后.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能促进农村人才培养和优化农村发展模式.厘清和分析粤西地区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限制因素,运用比较法研究城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差距,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决策提出相应措施,进而改进粤西地区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现状.

    乡村振兴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

    高校校训、校史与学风建设的关系探析

    孙蓉蓉
    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校史是高校办学经验、学源传统、历史文化的积淀和延续.高校校训是大学精神、文化传统、时代风貌的集中表征和理性总结.从本质上而言,对高校校史校训精神的认可程度会深刻影响当下的学风建设.具体来看:一是价值观念层面引领学风精神内核的形成,二是规章制度方面奠定管理制度建设的根基,三是行为规范层面规正全体师生行为标准,四是实践取向角度敦促学风资源整合和项目落成.因此,高校要在"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循环提高的过程中,提炼校训、校史之精华,以生生不息的大学精神培育充满活力的学风,从而滋养新一代青年学生不断成长、拥抱人生.

    校训校史学风建设关系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