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1005-1422

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Journal Guangdong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征稿启事

    1页

    从城乡同一到城乡融合——马克思和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研究

    姚玉平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乡关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是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城乡之间出现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系列思想理论.这一思想理论以空想社会主义城乡思想、自然科学发展成果、工业革命以及城市化为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将城乡关系发展趋势概括为"城乡同一""城乡对立"及"城乡融合"三个不同的阶段,阐明实现城乡融合必须具备的物质前提、制度基础以及人的主体性前提等必要条件,并指出实现城乡融合是城乡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不仅有助于了解和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理论体系,更有助于为当今中国社会处理城乡关系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指导,进而推动新型城乡关系的创建.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重要论述融入艺术院校学生培养研究

    赵培森
    9-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代的发展中,面对着新时代日益多样的文化发展需求,做好家庭家教家风教育显得愈发重要,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论述指引下,如何引导新时代艺术类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社会价值观念,更好投入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建设中来,这需要艺术院校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顶层设计,统一思想站位,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融合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家庭家教家风重要论述艺术院校学生培养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师生数字素养能力提升的策略探析

    王筠榕
    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化是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深度融合的关键在于师生的数字素养能力水平.当前,高职院校师生数字素养能力的现状是:师生数字素养能力基础较差,教师数字技术融合水平不高,学生网络信息安全屏障薄弱.鉴于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数字化教学中获得感不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在理念上以培养数字公民为目标构建数字素养结构框架,在教学应用中聚焦学生数字学情特点创新教学教育模式,在网络阵地上破除学生信息壁垒守住学生的数字信息节点,以此推动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数字化转型.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数字化数字素养

    新时代海陆丰地区澎湃红色文化建设现状及路径分析

    左利华杨震郑奕源钱丹萍...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陆丰地区是"中国农民运动大王"彭湃的故乡,有着十分丰富的红色资源.海陆丰地区有着全省数量最多的红色景点,孕育出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彭湃红色革命史是我国近代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澎湃红色文化开发利用是本地化英雄浸润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全面化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历史性成就凝聚文化自信的重要范例.海陆丰地区将澎湃红色文化的教育和宣贯工作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带来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的新时代,海陆丰地区需要探究澎湃革命斗争史,凝练澎湃精神,着力打造粤东红城,科学开发红色旅游,不断强化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丰富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彭湃红色文化现状分析建设路径

    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精准化

    何小梅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要树立精准思维,特别强调要对准焦距、找准穴位,精准解决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何增强育人实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飞跃,关键在于要树立精准思维,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出发,全力、全面推进精准思政.因此,应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涵与当代价值为基础,从共同性和差异化两个角度中探寻精准化的路径,有针对性地解决各种思想认识问题、提高教育效能,从而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使命.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精准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矛盾论

    张彤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矛盾论是唯物辩证法中最根本的法则.用矛盾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新时代辅导员队伍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诸多矛盾,对于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更好地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着思想领域客观形势与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矛盾、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人价值选择的矛盾、主导性学习与主动性学习的矛盾、辅导员队伍建设情况与辅导员工作职责要求的矛盾、辅导员队伍育人模式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矛盾、网络思政与线下深度辅导的矛盾、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矛盾等.解决高校辅导员队伍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诸多矛盾,应从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出发:一是坚持矛盾的对立统一原则,实事求是、敢于揭露和面对矛盾,二是,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具体分析普遍矛盾和具体矛盾.三是坚持矛盾"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统一,科学解决矛盾.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矛盾论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道德叙事

    肖欣奕伍雪英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需要理直气壮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道德叙事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方法,影响着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道德叙事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下,采用叙述道德故事的方式,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展示、引导和反思,使受教育者提升科学文化素养,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教育实践活动.从现实角度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道德叙事处于两大困境:一是少数教师僵化解读教材,忽视叙事体系建构.二是叙事过程流于表面,缺乏有效衔接与引导.面对此类问题,教师需要不断提高道德叙事水平,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重视对叙事内容的选取和叙事过程的引导和反馈,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促成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目标的实现.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道德叙事

    "一带一路"政策在高校历史类课程中的融合与传播——以《历史上的中国与世界》课程为例

    王学深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政法大学开设的《历史上的中国与世界》课程紧扣国家"一带一路"政策中东西交流的理念,以整体史和通史形式讲授中国与世界互动交流的具体史实.课程以教学团队集体备课的形式开展教学任务,在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教学方式等方面协同分工,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实现"以文育人"的目的,是高校思政类课程融入"一带一路"政策的有益探索与尝试.

    "一带一路"历史中国与世界高校课程

    试论粤港澳历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途径与方法

    唐富满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适当融入地域性历史文化资源,突显出地方特色,是一项既符合教学考试大纲要求且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一种教学方式.粤港澳地区拥有丰富的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因此,将粤港澳历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有利于丰富课程教学,促使学生在了解本土历史的基础上学好"四史"、厚植爱国情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师在把握适度融入、有效融入、精准融入的原则上,可综合运用穿插讲授法、专题教学法、体验式实践教学、欣赏娱乐式教学、网络平台式虚拟教学等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内在吸引力、增强课堂实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粤港澳历史文化教学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