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改革与开放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改革与开放
改革与开放

汪晓宁

半月刊

1004-7069

ggykf@yahoo.com ggykfwz@126.com

025-57712866 83638262

210008

南京市北京东路43-2号

改革与开放/Journal Reform & Opening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将按照党的十七大以来的方针、路线和政策、突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加强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充分展现未来我国在改革开发和经济发展方面多的新成就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民增收路径研究——以广西地区111个县域为例

    韦玉容龙娅琼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传统普惠金融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破除农村信贷困境、缓解农村金融信息不对称,为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加快乡村振兴提供切实可行的新路径。文章以 2016-2022年广西111个县域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广西地区县域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于低收入农民的促进作用更大;区域分异方面,桂北相较于桂南、桂西资源富集区相较于其他地区裴字普惠金融助农增收效应更加显著。文章研究对提升广西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数字普惠金融农民增收乡村振兴金融支农

    企业薪酬设计的学科理论基础比较与耦合研究

    徐全军
    10-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学术界仍难以对薪酬核心问题形成共识的重要根源是忽视了对学科理论基础的讨论。文章使用思辨的方法,对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的薪酬设计理论进行了剖析,认为作为研究要素配置"显学"的经济学、以研究人的心理为己任的心理学和致力于研究要素组合的管理学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对货币薪酬、非货币薪酬和完整薪酬作出了解释,但这些学科在讨论薪酬问题的起始就预设了不同的、稳固的假设,而在此基础上按照各自的理论逻辑阐释薪酬问题,在对薪酬理论发展作出各自重要贡献的同时,却隐含着不能避免的理论局限性。文章认为,国内绝大部分核心期刊论文只是使用经济学学科理论讨论薪酬问题,必然导致对许多薪酬核心问题不能达成一致观点。

    薪酬设计学科理论理论贡献理论逻辑理论耦合

    试论高职院校"五育并举"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内涵、价值与建构

    赵丹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育并举"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高职院校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文章提出,厘清高职院校"五育并举"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内涵特征,深刻体会其所体现的价值意蕴,是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应然定位,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然选择。文章认为,要从文化体系、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和评价体系4个方面建构有效路径,从而实现教育对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五育并举"高技能人才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刘玥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9年,教育部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双高计划"界定了职业教育的教育类型,明确了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赋予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的内涵。"双高计划"聚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深入探讨如何在"双高计划"背景下转变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职业院校的教学水平。现阶段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教师认,知片面、行业发展与学校教学脱节、人才培养错位的问题,因此高职院较需要承担起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的教育重任,以满足新时期我国经济、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的发展需求,促进"双高计划"的落地落实。基于此,文章认为,应对"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

    "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融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提升红色文化引领力的价值与实践路径探析

    江笑园邹文峰朱彦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网络通信技术、大数据技术、数字技术构建了一个资源丰富、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的融媒体平台,成为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新的重要支点。文章依托融媒体平台,从挖掘适合提升高职院校红色文化引领力的网络实践载体、提升百年团史在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中的影响力和促进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传播与系统化保护3个方面入手,分析了融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提升红色文化引领力的价值;从剖析高职院校网络人才队伍培养、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和红色文化育人品牌塑造等3个方面入手;探析了融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提升红色文化引领力的实践路径,引导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文化自信,为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提供参考。

    融媒体平台红色文化引领力价值实践路径红色基因

    社工站参与过渡型社区治理创新研究——以江苏省S市X街道社工站为例

    徐瑾瑜
    34-3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年4月,民政部印发《关于加快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的通知》,要求加快促进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目前,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文章选取江苏省S市X街道社工站及其下属的8个过渡型社区社工室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社工站和社工室在资源整合、社会工作者培训、扶持弱势群体等方面的成效,并探讨了社工站面临的困境,如居民意识薄弱、需求点过多、五社联动机制幂健全等。最后,提出了一系列机制创新建议,包括定制化服务、强化居民参与意识、加强与社会组织合作等,以提高社工站参与过渡型社区治理的效果。

    社工站过渡型社区社区治理

    整体性治理视域下"一窗式"政务服务优化路径分析——以G省"一窗通办'2+2'模式"改革为例

    王田景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整体性治理理论强调以公民需求为导向,信任作为协调机制的基础,并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公共部门改革之中。"一窗通办'2+2'模式"是推进地方政务服务创新改革的特色实践,在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起到了作用。但在实际运行时还存在办事观念未转变为"2+2"模式、综合受理学项授权存在模糊性、行业部门系统融通欠缺等问题。因此,文章建议,以群众需求重塑服务价值、建立协作信任机制以打破部门壁垒、整合行业受理系统并培训等举措来进一步深化改革。

    整体性治理"一窗式"政务服务"2+2"模式

    高校思政课教师理论教育亲和力提升路径研究

    刘美丹吴炎龙蔡荣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论教育亲和力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体亲和力的关键构成要素。当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论课教师的理论教育亲和力不足,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文章提出,从学原理增进理论说服力、笃信仰增进理论感染力、强阐释增进理论信服力、重实践增进理论行动力4条路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教育亲和力,以期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高校思政课教师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论教育亲和力

    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研究

    李广宇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伴随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需求不断变化,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如何适应新形势,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高校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主阵地,如何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新时代十年以来的重大成就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达给青年学生以达到增强历史自信的育人效果,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研究重点。文章提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进行高等教育方法改革与创新研究,对高校青年大学生增进爱国情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立德树人

    数智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数据素养提升探赜

    杨新朋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数智时代,数据素养已成为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提升数据-素养不仅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还能够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因此,文章从数据推进多元化思政资源整合、数据助力思政课精准教学、数据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3个方面探讨数智时代思政课的变革,阐述了思政课教师数据素养的培育价值,进而从国家、学校、思政课教师个人角度寻求实践进路,以期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数智时代思政课教师教师数据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