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观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观察
国际观察

胡礼忠

双月刊

1005-4812

gjgc2008@126.com

021-35372901

200083

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科研楼711室

国际观察/Journal International Review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研究国际问题和传播国际信息的综合性刊物,融学术性,知识性于一体,着重刊登国内知名国际问题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中青年研究人员有真知灼见的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三大全球倡议"看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陈文兵
    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发展、世界和平安全、文明交流互鉴都面临严峻挑战.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习近平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三大全球倡议"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重大国际公共产品,分别从发展、安全和文明的角度,具体回答全球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理念、怎样实现共同安全,人类文明向何处去、怎样推动人类文明走向光明前途等重大问题.自提出以来,"三大全球倡议"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特别是元首外交的广阔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支持和肯定."三大全球倡议"内在蕴含于中国式现代化之中,与中国式现代化有不可分割的理论联系."三大全球倡议"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内实践总结,致力于通过破解世界发展难题、应对国际安全挑战、促进全球文明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大全球倡议"在世界范围内落地走实,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本质要求与重大原则,并使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不断得到彰显.

    习近平外交思想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国际政治社会学的理论、议题与未来

    白云真张旗
    2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建构中,中国国际政治社会学具有别具一格的学科性理论价值,成为中国学派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社会学方法的启发,以郭树勇、袁正清等为代表的中国国际政治社会学学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实体本体论,吸纳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英国学派和美国建构主义等学说,努力在元理论、本体式理论与经验性理论方面进行理论建构,为建构中国国际关系自主知识体系做出了贡献.在未来研究议程中,中国国际政治社会学者需以(国际)政治社会学的中西方研究传统为参照,进一步以马克思政治哲学与中国具体政治社会实际相结合以及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学术精神,不断推进政治哲学的规范性理论化、关系性实践本体论与辩证方法论的元理论理论化、包括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内的不同共同体形态的历史性实践的本体式理论化、全球现代性场域中安全与国别等议题的经验性理论化,发展和完善中国国际政治社会学理论体系,进而争取为全球政治社会学的建构提供更多中国式贡献.

    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社会学"两个结合"中国学派

    计算外交:基于智能驱动的外交革命

    董青岭曹飞翠
    4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全球外交数字化转型的产物,计算外交是数智环境下由算法和算力所驱动的一种智慧外交新形态,其发端于新一波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网络外交、新媒体外交和数据外交不同,计算外交的核心特征在于实现"可计算"的外交实践过程,强调的是外交的计算能力及其可实现,其本质是数智环境下外交技术工具和外交工作形态的智能化再升级.在计算外交的驱动下,计算思维与计算能力建设将会成为全球外交能力建设的关键角逐点.放眼未来,计算外交的发展趋势在于迈向智能化外交,它在赋能外交战略实施、外交形势研判和外交工作流程革新的同时,也给现实国际政治运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这些风险包括:算法武器化滥用会引发算法军备竞赛;以计算宣传为代表的信息操纵会带来认知安全隐患;算法赋能网络攻击会威胁他国网络安全;算法操纵会降低战争门槛并引发新型国际冲突.有鉴于此,在计算外交时代,需要以计算思维对抗计算思维、以技术对抗技术,在强化计算能力建设的同时加强计算外交人才培养、推动计算外交理论体系的构建.

    计算外交数字外交算法算力智能外交

    数字空间的政治秩序建构:数字权力、主体累加与多位面互动进程

    封帅
    7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技的持续进步,国际关系研究的空间背景正在进入现实空间与数字空间联结融合的新阶段,数字空间的政治秩序建构已经成为影响国际体系运行的重大问题.作为人类活动的新场域,权力仍然是数字空间中界定主体间关系的核心概念.基于对不同资源要素的掌控,数字权力表现为不同的功能性特征.在数字空间的演进历史上,技术社群、数字企业和主权国家等不同主体先后推动了多轮数字内容累加,从而造就了当前数字空间丰富多彩的形态.而这些不同主体也在这一过程中分享了数字权力,从而拥有了参与数字空间秩序建构的关键主体身份.由于多元主体掌控异质的数字权力,数字空间内的主体互动在不同维度上同时展开,形成了非常复杂的多位面互动进程.凭借在现实空间内压倒性的权力地位和对数字权力框架中阻断性权力的有效掌控,主权国家推动的数字地缘政治议程与数字空间治理议程获得了广泛关注.但作为创新理念的代表,多元共生秩序建构议程也在持续推进.数字空间政治秩序及相关议题的研究将会成为国际关系学科在新空间背景下的理论增长点,需给予高度重视和系统规划.

    数字空间数字权力多元主体数字地缘政治数字治理

    全球南方崛起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以国际规则和制度为例

    周桂银
    9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南方极大地推动了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作为当代国际秩序的有机组成部分,全球治理体系始终是变动不居的,其构成要素、议题领域和规则制度随着不断增多的国际行为体和愈益重要的全球议题而持续不断地发生变化.全球南方的崛起在国际权力结构、交往方式以及规则和制度三个方面推动了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其中,在国际规则方面,全球南方提出了以平等权和发展权为核心的一系列新的原则、规则和规范;在国际制度方面,全球南方倡导或参与创建了全球及地区层次的诸多机制平台.这些规则和制度创新,展现了全球南方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未来趋势.

    全球南方全球治理体系国际规则国际制度

    破解全球治理困境的国际道义性权力及中国的实践

    刘妍希李慧明
    130-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治理面临着价值危机、合作危机和效能危机三重挑战.全球治理本身是一种为人类共同利益服务的人类集体行动,需要具有较强的国际道义性力量持续推进.可以说,国际道义性权力是化解全球治理困境的重要力量.国际道义作为利他性、合法性及约束性的正向价值共识,是重要的权力资源和权力基础.国际道义性权力能够塑造国际道义共识、促进国际道义行为并提升国际道义效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展现负责任大国的作为和担当,作为全球治理的关键行为体,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的国际理念为全球治理作出贡献,塑造了价值共识;以"一带一路"倡议和"三大全球倡议"为主要平台增进了全球治理合作;发挥道义示范效应带动全球性问题解决,增进了全球治理效能提升.在新形势下,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性挑战,中国继续发挥国际道义性权力功能,为全球治理价值聚合贡献更大智慧、为全球治理合作升华提供更多方案、为全球治理效能倍增注入更强动能.

    全球治理国际道义国际道义性权力人类命运共同体三大全球倡议

    征稿启事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