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经贸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经贸探索
国际经贸探索

肖鹞飞

月刊

1002-0594

gpietr@mail.gdufs.edu.cn

020-36207076 36317063

510420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

国际经贸探索/Journal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着重研究和阐述国际经贸理论,以利于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依托广州国际大商埠,资讯网络辐射全国,沟通世界;联系粤港澳台实际,大胆探索,及时反映外经贸热点问题;及明反映新情况,勇于探索新问题,总结介绍广东省外经贸的成功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制度型开放的企业加成率提升效应

    戴翔吴玮祺成鹏东
    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边境开放"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开放战略和举措下,中国企业成功融入全球生产分工体系,走出一条"血拼式"发展道路.而在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开放发展下的企业亟待由价格竞争转向非价格竞争,重塑竞争新优势.为此,中国做出了由"边境开放"向"境内开放"拓展和延伸的制度型开放重大战略抉择.文章理论分析认为,制度型开放可以通过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缓解企业资金压力、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促进以企业加成率提升为表现的竞争新优势形成.以此理论分析为基础,文章通过创新性测度中国(省域)制度型开放指数,据此开展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制度型开放确实可以显著提高企业加成率,并且该结果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创新激发效应""资金融通效应"与"壁垒降低效应"是制度型开放影响企业加成率的三个关键机制.此外,文章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制度型开放对企业加成率的促进作用还因企业所有制等差异而表现出不同影响.

    制度型开放加成率创新激发效应资金融通效应壁垒降低效应

    中餐国际化的效率测度、影响因素及潜力分析

    孙俊新林桂军
    2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Euromonitor数据库和Tripadvisor网站的数据,构建了 2006~2021年中餐国际化数据集,分析中餐国际化的典型化事实,并采用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中餐国际化效率,剖析中餐国际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餐国际化规模不断上升,中餐国际化的主要目标市场集中在中国周边国家(地区)和欧美国家;中餐国际化的平均效率在样本期内仅为0.589,国际化拓展空间集中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平均而言有超过两倍的拓展空间;目标市场的经济规模、人口规模、移民规模、区域贸易协定、营商环境对中餐国际化效率有正向影响,地理距离、城市化率有负向影响,文化距离有U型影响.基于此,文章认为应重视中餐经济价值,制定系统化的中餐国际化发展战略;预防中餐国际化对目标市场的冲击,维护与华人社区关系;充分发挥区域贸易协定作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促进中餐的全球化发展.

    中餐国际化效率影响因素潜力国际化策略

    欧盟国家对华技术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以华为和外资审查机制为例

    王雪莹
    4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经济相互依赖增进政治关系"的假定是否成立出发,文章搭建了基于对华依赖、产业政策和美国因素的理论框架来解释欧盟国家对华技术政策的差异.聚焦华为和外资审查机制的实证检验发现:其一,对华经济依赖度越低或对美关系友好度越高的国家限制甚至禁用华为的风险越大;其二,接受中国敏感领域投资越多或对美友好度越高的国家加大外资审查力度的风险越大;其三,调节因素方面,对华依赖机制主要存在于竞争性选举程度相对较低的国家,产业政策机制主要存在于右翼占比相对较低的国家,美国因素机制在前社会主义国家尤为强烈;其四,相互依赖并不总能增进政治关系,但可以作为"减震器"削弱其他负面因素的影响力.

    欧盟对华技术政策对华依赖产业政策美欧关系外资审查机制

    RTA数据跨境流动规则衔接水平的贸易成本效应——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检验

    杨永聪
    5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在对RTA数据跨境流动规则衔接水平宽度和垂直深度进行测算的基础上,通过构建2000~2021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据跨境流动规则衔接水平对国际贸易成本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RTA数据跨境流动规则衔接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了国际贸易成本,而且规则衔接的水平宽度越宽、垂直深度越深,国际贸易成本就越低.机制检验结果表明,RTA数据跨境流动规则衔接水平的提高能够通过缩小缔约国之间政府管理水平差异以及数字基础设施差异这两个渠道降低国际贸易成本.此外,数据跨境流动规则的衔接对国际贸易成本的削减效应在双边价值链关联程度较高的国家之间尤为显著.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背景下加强国际贸易合作网络建设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数据跨境流动国际贸易成本水平宽度垂直深度双边价值链

    制度型开放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来自文本分析的经验证据

    袁瀚坤韩民春
    7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在异质性企业理论模型中,通过引入制度型开放因素,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制度型开放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并利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逻辑测算出地区层面制度型开放指标,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制度型开放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制度型开放显著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制度型开放主要通过生产率效应以及中间品成本效应,实现产品质量升级.异质性分析表明,相比于西部地区企业、国有企业以及加工贸易企业,制度型开放更能提升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一般贸易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在制度型开放的五个维度中,政府职能转变、贸易监管以及投资便利更能提升出口产品质量.进一步分析表明,制度型开放对企业内核心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果高于非核心出口产品.

    制度型开放产品质量自贸试验区文本分析

    北极经济治理的国际机制差异探析

    肖洋
    8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参与北极务实合作,建设"冰上丝绸之路".推动北极经济发展融入全球经贸大循环,是北极经济治理的重要目标.在北极经济治理的复杂性与成员利益诉求差异性共存的状态下,既有北极地区国际机制在协调北极域内外国家的利益、推动跨北极经贸合作、维持北极经济秩序稳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实现北极经济善治,需要厘清既有北极经济治理国际机制在北极经济治理实践中的差异性.文章从国际机制差异的视角探讨国际机制与北极经济治理成效的互动逻辑,以服务于"冰上丝绸之路"在北极地区的实质性推进.北极作为链接西欧、东亚、北美等全球三大经济中心地带的枢纽,其经济治理实践也将拓展经济全球化的地理边界.

    北极经济治理北极治理国际机制差异北极理事会冰上丝绸之路

    海南自由贸易港与粤港澳大湾区相向发展:协同治理与协调发展

    唐志勇王佳莹陈林许钧沂...
    100-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一项重大安排.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区域协同治理和协调发展,形成战略叠加放大效应,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文章以海南自由贸易港与粤港澳大湾区为范本,分析海南自由贸易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在制度、经济和文化方面实现协同治理与协调发展的理论逻辑,探讨二者相向发展的模式.研究发现,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协作方式更有助于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针对海南自由贸易港与粤港澳大湾区相向发展面临的实践障碍,文章从破除要素流动障碍、鼓励人才合作交流、促进特色产业融合和建立协同治理机制等角度出发,对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协作提出建议,为我国区域重大战略稳步推进提供理论参考与现实指导.

    海南自由贸易港粤港澳大湾区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同治理区域协调发展

    《国际经贸探索》2024年总目次

    115-1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