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金融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金融研究
国际金融研究

陈卫东

月刊

1006-1029

010-66594327 66594243

100818

北京复兴门内大街1号

国际金融研究/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介绍和分析国外金融界的发展情况和趋势。主要栏目有时评、理论园地、环球金融、国际银行业、中国金融观察。国外银行经营与管理、金融市场、金融科技、海外文献、新书评介、大事记等。读者对象为金融工作者及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有英文目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技术炒作、信贷扩张与科技资产泡沫:美国纳斯达克股市资产泡沫和风险的检测与分析

    朱民杨斯尧巩冰
    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纳斯达克股市继2023年上涨43%以后,2024年上半年继续上涨超18%,主要由七大科技公司领涨.2024年4月以后,科技股和非科技股走势出现分叉,科技股继续上扬,非科技股开始下跌,说明市场对科技企业和非科技企业的预期开始分化,市场开始出现纳斯达克股市是否存在泡沫的讨论(Dalio Ray,2024;Goldman Sachs,2024;朱民等,2024).加强对国际资本市场风险,特别是对国际股票市场资产泡沫风险的监测与预警,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议题,由此,本文对纳斯达克股市可能存在的泡沫和风险进行了研究.首先,本文运用GSADF检验对1974-2024年纳斯达克指数资产泡沫水平进行测度,发现纳斯达克指数的确在2020年以来出现了较大的资产泡沫,GSADF值达到1.21,高于2007年的房地产泡沫,但低于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为进一步探究泡沫的成因,本文将经济基本面与资产定价方程相结合,构建DSGE-AP模型发现,股票收益冲击带来的市场异常情绪、GPT技术进步和缺乏实体经济大规模运用形成的不可持续的技术炒作,以及货币政策冲击带来的信贷扩张是纳斯达克股市资产泡沫形成的三个主要驱动因素.目前,三大因素都处于显著性敏感阶段.2020年以来纳斯达克股市资产泡沫是否产生大幅调整风险取决于美联储货币政策改变的时点、技术进步能否跟上泡沫扩张的速度,以及非科技企业能否大规模投资和运用GPT技术推动实体经济增长避免美国经济衰退.唯有当科技创新的速度能够与市场期望的热度保持同步时,美国经济能够"软着陆"和流动性仍然宽松才能有效避免本轮资产泡沫大幅调整风险.本文的研究补充了与科技资产泡沫的形成、扩张与破裂机制相关的现有文献,为与金融市场相关的宏观理论建模提供了拓展性研究框架,为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如何防范风险提供了政策建议.

    资产泡沫广义确界检验(GSADF)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全球新变局之下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驱动因素、方案比较与未来展望

    张明王喆陈胤默
    2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新变局之下,国际货币体系面临调整与重构.短期内,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暂不会被取代;中长期来看,国际货币体系可能会发生新的变革.当前,代表性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案包括部分以大宗商品为锚的布雷顿森林体系Ⅲ、以SDR或数字货币为基础的一体化超主权货币体系、以多种储备货币为基础的多元化货币体系.本文基于货币发行和货币竞争两个维度构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二元分析框架,对上述代表性改革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信用货币体系仍然是符合货币演进规律的主要货币本位形式,多元化的国际货币格局可能更为现实,数字货币亦有可能成为国际货币激烈竞争的新维度,但其影响尚不确定.在此背景下,我国应当在国际金融秩序重构过程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以安全与发展为目标,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国际货币体系货币国际化改革方案人民币国际化

    数字贸易规则与高技术产品贸易——基于贸易依赖关系测度与社会网络分析

    武娜苗培王群勇
    3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社会网络分析框架下,利用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探索数字贸易规则对高技术产品贸易依赖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贸易规则的深度对于高技术产品贸易依赖关系没有显著影响,但数字贸易规则中的核心经济体更容易接收到来自其他经济体高技术产品的贸易依赖关系,从而在高技术产品贸易依赖网络中处于优势地位.通过对条款的异质性分析发现:签订的双边数据流动条款和服务贸易条款存在创新的溢出效应,可以缩小双方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差距,减弱该贸易依赖关系;而双边深度知识产权保护条款则会促进双边高技术产品贸易依赖关系的形成;电子商务条款深度对高技术产品贸易依赖关系的影响不显著.从绝对数量来看,四类子条款签订数量和深度推动了经济体创新水平的提升,对于经济体接收贸易依赖关系均有显著正向影响.

    高技术产品贸易数字贸易规则贸易依赖指数随机图模型

    数字金融发展指标构建与国际比较研究

    钟红陆香怡
    4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金融正在全球快速发展,成为各国金融竞争的关键领域.为了全面准确地刻画各国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提高我国数字金融竞争力,本文从数字金融基础、数字金融治理、数字金融服务三个维度构建数字金融发展指标体系,系统评估2018-2022年全球60个主要经济体的数字金融发展状况.研究发现:不同经济体数字金融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北美、东亚、欧洲地区发展水平较高,二十国集团(G20)成员和发达经济体的平均水平较高.美国、英国、韩国和中国是数字金融发展指数排名前四位的国家,四者在细分领域拥有不同的竞争优势.我国在数字金融基础和数字金融服务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数字金融的耦合协调水平较低,在数字金融治理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结合测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本文为我国数字金融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数字金融发展指标体系国际比较研究耦合协调

    银行数字化转型与系统性风险

    蒋海王梓峰
    6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异质性银行的理论模型,论证了银行数字化转型与系统性风险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2015-2021年73家中国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银行数字化转型与系统性风险之间存在U型的非对称关系.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的风险效应只存在于中小银行,大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对系统性风险无显著影响.此外,进一步分析表明,银行的战略数字化转型显著抑制了系统性风险,而业务数字化转型对其系统性风险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管理数字化转型与系统性风险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

    系统性风险数字化转型中小银行流动性

    中国式金融分权会抑制碳排放吗?——基于绿色金融改革的视角

    厉启晗杨瑞龙
    7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自下而上"为特征的中国式金融分权模式为研究对象,在检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开启前后金融分权对碳排放整体影响变化的基础上,深入讨论由于地方不同的政策投入选择,金融分权对本地和异地碳排放所产生的差异化影响.结果显示:开启改革试点后,我国金融分权总体上与碳排放强度呈U型关系.在影响路径上,改革试点地区选择支持绿色技术创新从而推动企业清洁化和低碳化转型的金融政策减碳效果最明显,并通过溢出效应降低非试点地区的碳排放强度.限制对高污染企业金融供给的政策投入对本地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是U型的,即初期有效,长期、大规模采用反而可能产生副作用,并且不具有溢出效应.

    金融分权绿色金融碳排放强度溢出效应

    "国家队"基金与债券信用利差——基于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风险传染的视角

    甄红线李佳王玺
    8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安全是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本文基于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风险传染的视角,探究"国家队"基金持股对于防范跨市场风险传染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国家队"基金持股能够显著降低债券信用利差.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减少股债风险传染、提升投资者信心以及降低预期违约风险是主要作用机制.进一步分析发现,持续且稳定的"国家队"基金持股作用效果更强;"国家队"基金增、减持产生非对称影响.当债券发行无担保条款以及债券信用评级较低时,"国家队"基金持股的积极作用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如何保障资本市场有序健康发展以及健全金融稳定长效机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风险传染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债券信用利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