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顾海良

月刊

1672-4038

xuebao@naea.edu.cn xuebao2011@163.com

010-69248888-3120/3122

102617

北京市大兴区清源北路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是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的在全国教育管理研究界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刊物,为双月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自1987年创办以来,本刊以"交流教育管理研究成果、推动教育管理研究、促进教育管理改革、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为宗旨,充分发挥我院作为全国高级教育管理人员培训基地的资源优势,芸萃知名学者和有关官员来院讲学的精彩报告和最新研究成果:广泛交流教育管理改革的新经验、新认识及有关社科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力推介教育管理改革的成功范例:关注教育管理改革的热点、难点,有计划地组织专题研究,引领教育管理研究的前行方向,使刊物成为了教育管理研究等领域学术争鸣的园地,教育政策宣传、解释、咨询的渠道,研究者与实践者对话的平台,教育决策部门与实际工作部门构建双向互动关系的桥梁。全体编辑同仁正在为打造学术名刊而努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贡献高校智慧力量

    任小龙
    3-6页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中医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唐志书
    6-9页

    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不断健全高校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马贵生
    9-13页

    论教育强国建设中地方师范院校的职责与使命

    王德强陈升雅
    14-2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龙头是高等教育.地方师范院校作为培养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师资的"工作母机",是服务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发挥好地方师范院校在服务基础教育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是每一所地方师范院校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研究认为,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地方师范院校应主动担负起教育强国建设所赋予的历史使命与职责,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融通"师范性"与"学术性",坚定不移地服务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以打造新师范为抓手,勇担服务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以区域教师教育联盟为依托,探索引领服务区域教师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新路径;创新服务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模式,发挥地方师范院校对区域基础教育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区域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互动互促、协同发展的"大教育"格局,诠释地方师范院校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价值与使命.

    教育强国基础教育师范院校职责使命

    以高等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政策线索与现实路径

    方建锋王克宇房欲飞
    2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教育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龙头,在畅通教育、科技和人才一体化的良性循环中,能够推动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资料技术含量提升和劳动对象范围扩大,以直接升级生产力要素和间接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的方式服务于新质生产力发展.党的十九大以来,高等教育政策脉络暗含了高等教育与新质生产力之间强大的现实共性,应适时将办学建校的小逻辑与为国利民的大逻辑相结合.处在社会有机体中的高等教育,必须加快面向现实的改革步伐,在学科专业、经济产业和劳动就业共构的"三业一体"中为新质生产力赋能.建议高等教育围绕经济基础的新变化进行改革,加快区域导向的学科专业布局优化,探索产教融合、以产业办学为主的新型高校形态,建设国家高等教育人才供需对接数据库.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政策新质生产力新型生产关系

    劳动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价值定位与路径创新

    刘向兵曲霞
    34-4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动教育作为与社会生产关联最直接、最紧密的一育,具有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天然优势和底层支撑作用.因此,要强化劳动教育的政治宣示功能,筑牢新质生产力共享发展的价值导向;强化劳动教育的接班人培育功能,站稳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民立场;强化劳动教育的社会生产动员功能,优化新质生产力的人力资源流动;强化劳动教育的意识形态建构功能,汇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精神动能.实践中,可通过聚焦新质生产关系,优化劳动教育必修课建设;强化劳动价值引领,推动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把握新质生产力要素质变特征,搭建虚实结合的劳动实践平台;立足新质生产力的文化底蕴,构筑学校劳动文化浸润体系四条路径,切实发挥劳动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作用.

    新质生产力劳动教育高校中国式现代化

    高校权力问题的外部性分析及其规制策略研究

    常亮李成恩
    4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权力问题及其规制是大学治理的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为揭示和阐明高校权力问题的基本规律与底层逻辑,将经典的外部性理论引入大学治理情境,提出并建构了集叙事和诊断于一体的高校权力问题分析框架.进一步分析认为,权力负外部性影响了高校办学资源使用效益、降低了大学治理效能,是引发高校权力问题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规制高校权力问题,需要构建高校党委权威领导下的跨权力协调机制.基于OECD提出的跨权力协调分类方法,结合我国大学治理实际与权力外部性分析,将党委权威领导下的跨权力协调机制丰富为一致性机制、结构性机制、程序性机制和补偿性机制四个组成部分.

    大学治理现代化高校权力问题权力外部性跨权力协调

    拟态环境下教育领域"舆情幻象"的审视与化解

    杨建义欧惠琛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的信息偏差为教育领域"舆情幻象"的产生提供了客观基础.尤其是网络时代,信息社会催生了拟态环境的新特征,进一步使"舆情幻象"的形成有了更加泛在的条件.人们易于把网络"个体意识"当成"群体意识",把舆情的"可能性"当作"事实性",以"大动作"应对"小舆情".深入分析教育领域"舆情幻象"的生成诱因和其给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带来的冲击,认为要加强调查研究,筑牢对教育舆情"处变不惊"的基石;加强上下沟通协同,保持面对教育舆情的理性心态;加强舆情信息管理,着力强化网络舆论引导和监督;增强内外有效协调,构建教育舆情有效治理体系.

    拟态环境舆情幻象协同治理

    四大经济区高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变化与差异研究

    兰金林石伟平黄松洁
    6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圈建设、区域协调发展是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高等职业教育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以2012-2021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数据为分析对象,探索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和成渝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变化以及区域差异.研究发现:2012-2021年,四大经济区的高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得到优化,但区域内部均衡水平不足;京津冀、长三角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在良好的办学基础上寻求差异化布局,粤港澳、成渝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则面临生源激增带来的严峻挑战;虽然高等职业教育布局有效满足了区域内人们的教育需求,但是其对京津冀和成渝地区经济发展的适应能力有待提高.为进一步增强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应加强省际统筹,推动与区域经济分布相适应的高职教育布局规划;以优带弱,推动经济区内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均衡流动;推动整合共享,深化经济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素共建.

    高等职业教育区域布局实证研究协同发展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执行"试点"机制的研究

    黄巨臣霍胜君
    7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策试点是一种本土化治理机制,可作为理解我国职业教育政策过程的研究视角.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语境中,"试点"作为一种探索与试验性质的教育治理活动,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试错""验真""知识生产"的多重价值功能.研究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基于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经验的考察,廓清执行的过程与机制,发现:试点城市经历了规划与宣传—选点与设计—总结与学习—部署与扩点的多阶段渐进过程;宏观上呈现为纵向政治势能驱动下的央地互动机制和横向学习、竞争、模仿驱动下的地方互动机制,微观上还存在决策系统施压下的知识生产机制;此外,中央政府的"推动力"和地方政府的"创造力"是驱动试点政策扩散和再造的关键变量.

    职业教育政策政策试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