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贸易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

钱建初

月刊

1002-4999

intertrade_guo@vip.shina.com

010-64269332;64241423

100710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东后巷28号

国际贸易/Journal Intertrade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对外贸易专业刊物。宣传和阐述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方针、政策、法规,研究和分析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趋势动向。读者对象为:对外经济贸易主管和决策人员、业务人员、理论研究工作者及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企业生产率—出口产品质量错配之谜

    余淼杰田巍曹健
    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有理论和实证文献普遍认为,高生产率企业会生产高质量产品.但文章基于 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海关匹配数据实证发现,这一结论在中国资本密集型行业中并不成立,即企业生产率和出口产品质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文章称之为"生产率—质量错配"之谜.进一步研究表明,错配现象是由不同贸易类型的企业在生产率和出口产品质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的.其中,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率小于一般贸易企业,但出口产品质量却高于一般贸易企业.给定企业贸易类型,无论是加工贸易还是一般贸易,企业生产率越高出口产品质量就越高的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进口中间品能促进企业产品质量提升,由于加工贸易企业比一般贸易企业进口更多国外中间品,所以前者产品质量更高.

    企业生产率出口产品质量贸易类型加工贸易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利用外资事业:成就、经验与未来展望

    卢进勇陈虹曦孙淑彬
    19-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利用外资事业蓬勃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文章全面总结分析了十余年来我国利用外资规模、结构与质量提升的显著成效,概括梳理了外资法律建设和监管模式的巨大变化及取得的重大突破,具体阐述了营商环境优化带来的重要成果,并系统研究了产业领域对外资实施的大幅度和跨越式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利用外资事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积极开展制度创新,着力打造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各级政府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切实为外资企业排忧解难,发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引领作用.展望未来,应从服务业负面清单缩减、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接、中西部地区优势开发、营商环境优化、制度保障建设等几个方面持续发力,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通过推进利用外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经济迈上新台阶.

    党的十八大利用外资营商环境负面清单高标准经贸规则

    中美竞争与"第三国"贸易——兼论新质生产力关键行业链路重构

    李三川葛顺奇李川川
    3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美大国竞争是当前国际经贸环境的重要背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应对复杂挑战的有效途径.在相互竞争博弈的背景下,中美贸易直接关联出现"脱钩",而又通过东盟、印度、墨西哥等"第三国"实现"再挂钩".这种间接关联方式扭曲和推高了中美贸易成本,但同时也在中美竞争中起到缓冲作用,稳定了双方贸易.然而,"第三国"贸易目前面临新的风险,特别是新质生产力关键行业链路在迅速发展和重构过程中遭遇竞争与挑战.对此,中国应加快构建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推进制定互利的跨境电商合作中国方案;进一步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和全球生产布局调整,鼓励和引导企业出海投资、科学配置产业链供应链;同时依托建设高水平开放平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我国高水平开放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和助力.

    中美竞争产业链重构贸易转移新质生产力

    新发展格局下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的现实约束、演进逻辑与政策取向

    邓富华倪铭杰姜玉梅
    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面临泛安全化倾向挤压开放合作空间、国际经贸规则重构抬高开放标准和要求、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突破等现实约束,需要处理好供需动态平衡、内外开放平衡、区域发展平衡,遵循由"效率优先兼顾安全"转向"效率与安全并重"、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转向"制度型开放"、由"产业演化路径依赖"转向"产业链协同创新"的演进逻辑.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要着力提升自贸试验区的平台能级,强化质量与安全导向,聚焦打造多点多极的双循环节点枢纽、提升国际经贸规则制定话语权、扩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带动效应"三向发力".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政策取向为:坚持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有效应对"脱钩断链";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新发展格局

    "印太经济框架"下供应链协议的内容、影响及中国应对

    贺小勇罗震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供应链"支柱是美国拜登政府推出的"印太经济框架"中的重要部分,在四大支柱谈判中率先达成并发布正式文本.在防范供应链风险、维护经济安全的目标下,美国试图通过构建"供应链同盟"对华推行"去风险化"战略,重新确立其在印太地区的经济主导地位.供应链协议的出台将与美国其他遏华战略形成"联动",通过制定推广"美式"标准规则,加速中国制造业供应链外移,遏制中国关键产业供应链发展,并进一步加剧印太地区经济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对此,中国应该坚持多边主义和非歧视原则,以"一带一路"倡议、RCEP等合作机制为平台加强对外供应链合作,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提升关键产业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国际经贸规则供给能力,以应对"印太经济框架"下供应链协议带来的风险与挑战.

    "印太经济框架"供应链协议"去风险化"

    全球农业贸易规则演变与中国粮食安全战略

    王俊叶林伟张鹏清
    5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全球农业贸易规则正从多边治理向多边—双边双重治理转换、由低标准治理向高标准治理提升、由边境规则向边境内规则拓展、由规则协调刚性向包容并蓄转变,这是全球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变动下国家竞争的结果.文章重点考察了农业贸易规则演变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市场准入规则加剧了粮食贸易逆差,投资规则可能诱发跨国公司在华垄断,高标准SPS规则降低了农产品竞争力,而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电子商务、竞争中性等边境内规则对中国粮食安全产生了多重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从构建全球自由贸易区网络、主动对接和积极构建农业贸易规则、构建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加强外商投资的引导与监管、加快培育国内粮食龙头企业、完善粮食安全应急保障机制等六个方面提出强化粮食安全的战略举措.

    农业贸易规则WTO自由贸易协定粮食安全

    国家文化出口基地高质量发展机制完善与路径选择研究

    王海文孙柳明
    6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作为推动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试验田,其所辐射的空间范围不断拓展,与城市特色和功能区作用愈加匹配,然而依然在突破产业边界、加强供需双向互动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从区域和城市维度加强规划布局,更加重视改革的系统集成、协同推动及机制的创新完善.为了进一步推进国家文化出口基地高质量发展,可以将联动、集聚、融合、竞争和共享机制建设作为重要着力点,继续扩大联动机制的作用范围,强化集聚机制的功能和水平,拓展融合机制功能发挥的通道,开辟竞争机制作用新空间,增强共享机制作用的效果.为此,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应在推动机制系统集成建设、加强平台经济支撑、强化数字科技保障、增强改革创新动力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拓宽自身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国家文化出口基地高质量发展文化贸易数字科技

    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内在逻辑、现实挑战与对策

    张慧智李犀尧贝宁
    7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与东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双方在贸易、投资和金融等多方面展开了深入的合作,共同推动了区域经济的繁荣.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合作具有紧密的内在逻辑,双方历史渊源深厚、地理位置紧邻、经济互补性强、政治合作密切,这些因素促进了双边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然而,中国与东盟在产业结构、文化基础、法律体系等方面的差异给经贸合作带来了一定的现实挑战.为此,文章提出中国与东盟应通过深化自由贸易机制、加强投资基础设施合作、注重监管交流政策协调和防范地缘政治风险等策略促进双方经贸合作的持续发展.

    东盟经贸合作现实挑战

    以金融业高水平开放助力金融强国建设:实践基础、现实困境与策略进路

    张方波
    8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金融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金融业开放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业高水平开放通过助力打造中国特色现代金融机构体系、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提升全球金融资源配置和链接能力,以及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四个方面推动金融强国建设.金融业经过四十多年的开放历程取得了阶段性成就,如初步形成金融业领域外资市场准入型开放制度、金融机构"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开放格局、依托开放平台的先行先试机制以及逐步融入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体系,但同时也面临着国际金融规则话语权缺失、中资金融机构"走出去"存在梗阻、外资金融机构"引进来"存在壁垒、配套措施尚未跟进以及形成多维度金融风险等现实困境.我国需要从稳步扩大金融业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中资金融机构"走出去"的能级、消除外资金融机构在华展业壁垒、协调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统筹金融业高水平开放与金融安全五个方面入手推进金融强国建设.

    金融业高水平开放金融强国实践基础策略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