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石油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石油经济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规划总院
国际石油经济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规划总院

杨朝红

月刊

1004-7298

ipem@163.com

010-62065307

100724

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街6号

国际石油经济/Journal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conomicsCHSSCD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涵盖石油及天然气领域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经济问题;既有全新视角的石油新闻,更有分析入深的权威论坛;既注重国内外研究相结合,又注重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以前瞻性的观点和系统性的信息数据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石油参考大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国产气勘探开发现状与中长期前景研究

    潘继平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十年,中国国产气快速发展,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成绩显著,先后发现30多个千亿立方米级大气田,年均增产125亿立方米。"七年行动计划"、积极利用政策、技术进步与创新、日益完善基础设施以及积极经济支持政策是过去十年国产气大幅增产的主要原因。未来国产气增储上产面临严峻挑战:上游市场竞争和活力不足、改革不配套不协调、外部环境条件和约束加剧、资源品位下降、关键技术瓶颈突出、矿权获取成本偏高等。未来中长期国产气资源潜力大,开发生产前景良好,完全可能延续过去十年的增产态势,2035年产量将达3650亿立方米,考虑其他气源产量,国产气总产量有望超过4000亿立方米。为此,提出六大措施与政策建议:一是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油气增储上产战略规划,继续从国家层面推进提升国产气生产能力;二是深化油气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持续推进油气增储上产的体制机制;三是强化地质理论和技术创新,构建新型油气增储上产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四是加大对油气增储上产政策支持力度;五是健全完善天然气利用政策,营造积极的天然气产业发展环境;六是深化国企改革,持续提升资源开发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国产气勘探开发储量产量资源潜力中长期前景

    中国气电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政策建议

    朱兴珊沈学思李天一蒙青山...
    1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电比煤电更加清洁低碳,可替代煤炭充当一部分基荷或腰荷电源;气电比煤电更加灵活,可作为优质的灵活性电源,承担调峰作用;从天然气掺氢过渡到纯氢发电,可助推电氢耦合发展,增加电力系统消纳新能源的能力;气电与新能源融合更可满足新增电力需求,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对清洁电力的需求。尽管天然气发电的优势十分突出,但其发展仍受到许多现实因素的影响,当下在中国呈现"体量有限、区域集中、利用偏低、潜力待发"的局面。天然气发电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通过对天然气和电力行业的综合分析,从政策、资源、市场、技术4个方面系统梳理了中国气电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和产业政策支持;加大国内增储上产力度和进口资源池建设,加快储运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高资源保障程度;持续推进天然气市场和电力市场化改革;加大燃气轮机技术攻关力度,突破燃气轮机制造和运维"卡脖子"难题。

    碳达峰碳中和制约因素天然气发电新型电力系统氢能电力市场政策

    新版《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实施对城镇燃气特许经营的影响

    王雅菲周淑慧陈进殿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版《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对标《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特许经营活动。《新办法》实施对城镇燃气行业带来3方面重大影响:提升燃气项目经营稳定性和评估价值;加强对燃气企业运营监测评价与风险评估;激发民营和境外资本投资活力。对照《新办法》的具体规定以及各地出台的特许经营项目中期评估内容和评估指标,燃气特许经营项目实施中应重点关注公共性、经营性和安全性3个维度:在公共性方面着力规范项目建设实施和运行,在经营性方面着力提升项目质量和效益,在安全性方面着力保障项目全周期安全和稳定。《新办法》将提高燃气特许经营项目实施质效,保障行业安全可持续发展。

    《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燃气特许经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体制机制改革政策解读

    中国气电政策现状及对云南省发展气电的政策建议

    芮旭涛张珊詹一茗李艳...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云南省内电力供应紧张,调峰能力不足,省内亟需增加电力供应,缓解供需矛盾,优化电力供应结构,充实调峰能力。中缅天然气干线管道经云南省入境,云南省天然气资源丰富且价格相对较低,云南省具备建设天然气发电项目的先天优势。通过梳理中国气电政策现状和气电价格政策发展方向,结合云南省电力供需形势及市场特点,提出云南省气电政策设计的几点建议:一是采用"两部制"定价模式,保证项目投资回报,增强系统灵活性与稳定性;二是建立气电价格联动机制,采用"标杆电价+浮动调整"模式,在易于监管与理解的同时,适应市场化需求;三是深化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完善电能量市场交易规则,探索建立电容量市场,深化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加快形成市场化气电价格形成机制。

    天然气发电气电政策定价机制电力市场

    《天然气利用管理办法》主要内容变化及相关思考

    周斓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6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天然气利用管理办法》,时隔12年对中国天然气行业政策进行了优化调整。结合客观实际和发展需要,《天然气利用管理办法》重点在民生保障、气电培育、车用及储气设施优化、天然气制氢优化、液化天然气冷能利用等多方面升级完善了利用政策,是指导中国天然气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未来,产业链各相关主体应紧紧围绕《天然气利用管理办法》鼓励发展方向统筹研究,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结合国情,可适度提升气电在各地电网调度中的优先顺序,给予气电行业稳定可期的生存空间;同时可参照欧美模式研究出台相关气电市场化平衡服务机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天然气利用管理办法》《天然气利用政策》"煤改气"天然气发电冷能利用天然气制氢

    中国生物油气发展现状及未来对策

    孙慧王乐乐杨雷
    42-4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油气是基本不改变油气利用形态又能实现碳减排的油气产品。2023年中国生物油气产量约为689万吨标煤,占生物质能源产品的17%。与传统油气相比,生物油气具有"分散式小规模""点多面广"的生产经营特点,"就近利用""就近入网"的运输利用特点,"跨行业多部门""特许经营与市场运行并存"的发展模式特点。当前中国生物油气发展面临气候治理和碳中和目标的新动力,规模提升与模式创新并重的新要求,出口受阻与国内市场容量不足并存的新问题。未来生物油气需要实施"原料、市场、模式、技术"四大战略:进一步完善生物油气相关的有机废弃物收集、运输和储存体系,扩大原料规模;扩大国内B5车用燃料推广范围,拓展生物船舶燃料和生物航煤国际市场;以生物油气分布式应用场景、低碳和绿色认证体系为抓手,拓展生物油气负碳效应;以木质纤维素乙醇、微藻柴油、可持续航空燃料、合成生物燃料为重点,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促进生物油气产业迭代升级。

    生物质生物油气生物天然气生物柴油可持续航空燃料

    基于专利分析的石油公司人工智能发展态势研究

    李传云吴聃范向红林超然...
    4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专利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人工智能领域为研究对象,从技术发展现状、关键技术布局、专利合作网络结构及演化趋势等维度,对11家石油公司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申请情况进行深入挖掘。研究表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油气行业人工智能领域专利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趋势,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和国际三大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专利增长尤为显著;中国、美国、加拿大是人工智能专利技术应用最多的3个国家;油气行业人工智能领域专利主要集中在钻井和物探等方向,图像识别、地震数据成像、钻井工具、测井曲线和完井管柱是现阶段的研究热点;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位居专利合作的前三甲,专利合作已成为油气行业人工智能领域专利申请的重要趋势。建议中国油气企业持续加大对油气行业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力度;强化人工智能与钻井、物探等领域相结合的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探索;增强石油公司之间以及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

    石油公司人工智能专利分析合作网络

    美联储降息对国际油价的历史影响与现实启示

    吴宇嘉石洪宇王利宁任贵民...
    58-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利率机制、汇率机制及信息效应与市场预期等传导作用下,美联储降息政策对国际石油市场产生溢出效应,造成国际油价波动。通过构建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分析美联储降息政策与国际原油价格的关系。考虑到WTI原油期货合约于1983年上市,以1983年3月30日—2024年1月23日WTI原油日度价格的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结合期间6次美联储降息周期,进行历史规律分析。美联储的"缓步式降息""骤降式降息""预防式降息"策略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各不相同。当前,在美国通胀放缓、美国经济存在潜在衰退风险的背景下,2024年内美联储可能开启降息周期,短期内国际油价可能先跌后涨,长期将逐步恢复到正常区间。建议多措并举应对油价波动风险,依托上海原油期货规避汇率风险。

    美联储预防式降息联邦基金利率国际原油价格

    东南亚油气市场特征及中国油气装备企业出口问题分析

    于西薇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南亚国家油气资源丰富,是中国油气装备企业最早进驻和开发的海外市场。中国油气装备出口至东南亚遇到的主要问题包括:市场开发难度大,准入门槛高;项目利润薄,风险大;业务持续性差,市场份额难以维系。东南亚油气市场深受资源民族主义影响,"两极分化"严重;虽然有自由贸易政策的支持,但是东南亚国家存在严重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东南亚市场开发活动对当地代理商的依赖度非常大,同时油气生产商越来越倾向于"去中间化";高端产品和技术面临欧美企业的垄断,低端产品受到当地生产商的低成本竞争。建议中国油气装备企业从建设高效的信息服务网,锻造供应链实力,建立风险应对机制几个方面来解决东南亚市场开发的困境。

    油气装备出口国际贸易实务资源民族主义技术性贸易壁垒油气市场东南亚

    中亚国家廉洁建设背景下中国油气企业合规经营对策建议

    王龙坤李佳霖冯连勇
    73-7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继续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资的力度,中亚国家持续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惩处力度,陆续出台系统性的反腐败政策。中亚国家反腐败政策表现出具有惩罚性和预防性、数字化程度增强、国际合作不断加强的走向。外国油气企业在中亚国家的经营环境逐渐呈现有法可依、多方监管、法律环境趋向稳定的局面,但同时面临着法律体系不健全、修改频繁、执法随意、资源民族主义等风险。针对中国油气企业在中亚国家合规经营尚存在的风险,建议:1)政企协作,加强与所在国反腐败政策和机构的对接;2)提高合规守法意识,不断提升自身法律风险防控水平;3)风险防控关口前移,积极规避和化解法律风险;4)面对经营纠纷与争端问题,主动运用法律手段维权。

    中亚国家廉洁建设反腐败政策走向油气企业合规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