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
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
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Modernization Studie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社会域""社会力"与国家治理

    张成福杨崇祺
    6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域"是以强互惠为核心特征的公民共同生活场域,在现实中主要由体现这一核心特征的各类社会组织构成,是这些社会组织的关系网络或构型.由于协同治理、民主政治、国家认同以及社会本位的需要,社会域对国家治理至关重要.社会域对国家治理的影响即为"社会力",主要体现在监督政府、监督市场、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发展、提供公共服务、维护道德秩序、公民人格塑造与扩大社会参与等方面.面向现代化的国家治理,需要发展社会域、提振社会力,并通过培育社会成员现代意识、发展社会组织、繁荣公共领域、注重社区营造、充实社会资本、激活社会经济等途径逐步实现.

    社会域社会力国家治理社会本位

    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民生路径

    唐任伍杨雨杉
    8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百年奋斗史,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构以民生为基础的现代国家的百年历程.本文论述了以民生为基础的现代国家建构的基本定义、功能定位、价值旨归、实现方式和作用路径等基本问题,试图揭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建构现代国家过程中呈现的"民生救国""民生立国""民生富国""民生强国"的历史演进逻辑,展现从现代"主权国家"到现代"人民国家"建构的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建构以民生为基础的现代国家过程中所积累的历史经验,已经成为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宝贵财富.

    现代国家建构中国共产党民生路径内在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法逻辑"

    封丽霞
    100-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解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内涵与特点,需要从中国自近代以来的现代化历史进程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宏观视角出发,提炼和诠释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法治发展的特有逻辑.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党领导型"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政治权威、组织机制和领导能力在法治建设中起着核心主导和关键引领作用.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有其深刻的政治和法治关系逻辑,"党"与"法"的关系成为决定当代中国法治现代化事业的核心要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深刻决定了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显著的独特性、自主性和创新性内涵,也使得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成为一种具有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的法治叙事,从而极大丰富和拓展了后发现代化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法治文明形态和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法治现代化政党领导型党法关系依法治国

    论中华民族现代法治文明的四重超越

    郭晔
    11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现代法治文明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开辟的人类法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和特殊表达.回望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实践解决了法治领域的传统和现代、中国和西方、理论和实践、制度和人诸关系的难题,开辟了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拓展了中国式法治文明新境界.中华民族现代法治文明的生成逻辑可以概括为"四重超越",即从"传统"蜕变为"现代"的传承性超越、从"他者"回归到"自主"的包容性超越、从"悬设"外化成"实践"的创造性超越、从"至善"升华至"至美"的审美性超越.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法治文化全面依法治国良法善治

    告知承诺制改革进路研究

    胡税根仓依林
    12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告知承诺制以事前承诺代替事前审批,合理运用信用监管简化审批流程、规制政府权力、放宽准入门槛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有助于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和便利化营商环境.目前,我国告知承诺制改革主要围绕行政审批集成化、承诺事项清单化、信用监管体系化等方面进行渐进式试点探索,但在制度体系、信息技术、监管工具、联合奖惩等领域仍存在系统性缺失难题,因此,应加快告知承诺制改革的整体性推进.告知承诺制改革系统整合、整体推进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以制度整合完善政策体系、以机制创新深化"一件事"改革、以监管协调保障履约践诺、以责任明晰健全联合奖惩、以主体合作推动多元协同治理等.

    告知承诺制行政审批营商环境信用监管事中事后监管

    数字商务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探索——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

    葛红玲杜昕然
    136-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商务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区域经济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学界对数字商务的理论内涵、内容边界和发展实践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总结,加强数字商务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日益迫切.本文从界定数字商务的概念内涵入手,阐释数字商务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分析我国数字商务发展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以技术、政策、信用、人才以及推进体系为框架的数字商务发展建议,以期为我国数字商务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借鉴.

    数字商务数字经济粤港澳大湾区电子商务数字贸易

    印度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差别研究

    冯立冰
    149-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农互促、城乡互补是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印度现代化进程未能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反而造成城乡差别日益扩大.本文梳理印度独立后工农业发展政策,分析造成印度现代化进程中城乡差别的政策原因、结构制约与政治影响.实际上,印度独立后,在工业与农业、城市化与乡村发展的关系方面发生过大量争论,在实践层面也经历了曲折与反复.印度的现代化进程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印度的传统社会结构,各种工农业发展计划、惠民政策与民主实践,没能促进工农业协同进步与城乡融合发展.农村土地精英和富农阶级做大做强、阻碍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城市地区贫富差距严重,难以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融合发展.

    印度现代化农村城市二元结构城乡关系

    稿约

    《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编辑部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