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教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教学刊
黑龙江省创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高教学刊

黑龙江省创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旬刊

2096-000x

gjxkzzs@163.com

0451-82613427

15004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平路66-3号创展国际B座1405室

高教学刊/Journal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查看更多>>《高教学刊》杂志是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的学术期刊。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创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国内统一刊号 CN23-1593/G4,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6-000X,旬刊,邮发代号:14-357。刊发高等教育教学与高教理论研究成果,交流高校教学与建设的改革措施和实践经验,探索高等教育管理创新思路,为高校和教学管理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国家海洋无人装备重大战略需求的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黄桥高尹雅芬叶鹏程施瑶...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家海洋无人装备重大战略需求下,培养具有战略认知、海洋情怀、实践能力的创新驱动人才尤为重要.针对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加快培养国家战略所需创新人才,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建立"核-壳"二元协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创建以研究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科研、平台、竞赛相融合的"一核三维"研究生培养机制,实现突破"四模块"闭环迭代的培养途径,形成以科研育人、学术育人、平台育人和竞赛育人为抓手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军民海洋装备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作出重大贡献.

    高校海洋强国人才培养无人装备科研育人

    虚拟仿真学习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

    蒋艳张欣莉周子凯殷芳...
    5-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虚拟仿真学习对大学生创造力影响的相关数据,利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和学习者特征等维度,探讨虚拟仿真学习方式对大学生创造力提升的效果和作用机制,并提出三个研究假设.以 2023 年全国仿真创新应用大赛为数据来源,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虚拟仿真学习方式能显著提升大学生创造力,专业素养正向影响大学生创造力,参与虚拟仿真学习能通过创造性个人、创造性过程、创造性环境和创造性产品等四个维度实现大学生创造力的提升.最后,该文针对虚拟仿真学习方式在大学生创造力提升方面的应用提出建议,以期为大学生创造力培养提供新思路,促成高校创新工作的发展.

    大学生创造力虚拟仿真学习学习者特征虚拟仿真技术高校创新

    汽车产业重大发展战略需求下创新型研究生培养与实践

    王书翰赵俊玮董鹏徐向阳...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生培养是国家与社会赋予高校和导师的责任和义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适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自主创新型人才是新时代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任务.北航智能传动研究中心(ITRC)长期以来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出"定目标、强基础、重实践、融创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先后培养汽车领域的领军人才、技术骨干和青年拔尖人才.该文将阐述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在研究生教育规模快速扩大环境下、在汽车产业与技术变革快速更新迭代期,如何加强对高质量研究生的能力培养,如何加快所培养研究生对汽车产业重大需求的适应速度,如何加深研究生自主创新的学风氛围.同时,总结和梳理北航ITRC团队在自主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上所取得的经验,以期为培养汽车及其他行业拔尖创新人才提供新的育人思路和实施方法.

    研究生培养自主创新型汽车产业培养模式育人经验

    旧金山湾区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启示

    马少华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鉴于旧金山湾区是世界一流湾区,且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定位及条件颇为相似,该文拟对旧金山湾区教育、科技、人才深度协同的实践经验进行梳理.在分析教育、科技、人才协同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旧金山湾区教育、科技、人才互促共荣的经验做法,最后总结旧金山湾区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可资粤港澳大湾区借鉴的经验启示,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成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湾区

    结合"三位一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以智能机电系统实践课程为例

    张洪玉尹文生柴智敏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断探索新工科的教学模式是推动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开展基于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创新设计,深度融合课堂讲授与创新实践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对加强本科生主动学习能力以及系统性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该文结合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教育理念,以本科生课程智能机电系统实践为例,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该课程通过优化理论知识与工程技术知识的课堂讲授环节和以完成任务目标为导向的创新实践环节,显著加强本科生从课堂知识学习向动手实践转变的能力.

    新工科三位一体理实一体化智能机电创新实践

    "00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社会网络视角

    程利娜
    25-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宿舍人际关系质量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分析"00 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00 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状况不太乐观,宿舍成员间的异质性、宿舍规模、性别是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社会网络分析法宿舍人际关系"00后"大学生大五人格量表宿舍网络密度

    波谱分析一流课程建设与优质教学资源进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韦国兵胡奇军廖夫生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质量工程建设的中心工作,是保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是促进高校教学改革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发展的关键,是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内容.作者结合主持波谱分析一流课程建设经验,从课程建设历程、一流教材、一流师资、一流教学方法及一流教学管理等方面对波谱分析一流课程建设及优质资源进课堂的做法进行探讨,以期与同行的一流课程建设及优质资源进课堂的教学改革共享.

    波谱分析一流课程优质资源教学改革教材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学科前沿课的教学思考——以有孔虫-古大洋环境重建的重要标志课程为例

    丁旋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海洋强国,需要培养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国际化的视野、很强的创新能力的海洋科学专业高层次后备人才.为此,我们为海洋科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开设学科前沿课有孔虫-古大洋环境重建的重要标志.该课程以引导、自主学习、讨论和实验等方式,锻炼学生们通过重建有孔虫及其壳体地球化学特征知识体系,探索其在大洋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古洋流重建、古海水化学、古生产力以及海岸带演化等方面国际前沿问题的能力.初步实践表明,对新时代的大学生,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式.

    海洋科学学科前沿课有孔虫古环境指标教学思考

    "双一流"背景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研究生专业核心课建设——以油气勘探开发地质理论技术前沿课程为例

    宋泽章聂美怡罗情勇刘钰铭...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意义重大.深化研究生教学改革,推进油气勘探开发地质理论技术前沿课程建设,服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流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油气勘探开发地质理论技术前沿对标"双一流"背景下的一流课程建设要求,准确定位课程存在的问题;坚持以一流为目标,接轨国际资源,打造国际化教师培训队伍,将国际化教学融入到专业核心课中;坚持以学科的五大重点攻关方向为基础,优化课程架构,充分拓展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帮助学生了解学术动态,把握科学前沿;坚持以创新为导向,优化考核机制,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该门专业核心课建设形成一套体系化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可为相关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油气勘探开发地质理论技术前沿双一流课程建设案例教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下变形观测与变形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郭楠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变形观测与变形分析是测绘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兰州交通大学第二批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培育)项目,及甘肃省首批认定的"一流课程",基于国家"一流课程"建设的目标要求,课程组持续更新原有课程教学内容,重新构建现有线上线下授课内容,同步优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不断完善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同时,测绘工程需要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课程组成员深入学习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相关内容,建立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课程对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评价体系.课程组成员及时调整和更新授课内容,完善课程线上资源,大篇幅增加工程背景和工程案例内容,扩宽学生工程实践途径,强化工程应用及创新,并完善现有线上资源,针对课程目标建立线上案例库.课程组成员结合课程目标明确课程线上线下学习知识单元,细化线上线下学习环节,强化课程思政设计,着力研究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用"大思政"的视野规划布局本门课的课程思政点,然后用"小思政"将课程思政精心付诸实践.最后,立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需求,建立对应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方式.最终完成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深度混合,深化"变形观测与变形分析"专属在线课程(SPOC),继续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打造在线课程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一流课程".

    变形观测与变形分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一流课程金课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