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古建园林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古建园林技术
古建园林技术

马炳坚

季刊

1000-7237

010-84130668

100011

北京安德里北街甲20号

古建园林技术/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专业性期刊。报道古典园林管理经验,探讨古建园林艺术。栏目有古建筑、传统技术、古典园林工程、古建修缮经验、传统建筑与园林的设计施工、古建园林艺术研究、古建历史文献介绍、古建维修保护政策研究、古建文物集锦。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佛山祖庙之灵应牌坊建筑形制改变对文物保护工程的影响研究

    刘奇俊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佛山祖庙灵应牌坊于2022年进行全面修缮,在修缮过程中发现较多形制疑点,经历史资料及现状论证分析,牌坊多处形制并非始建时原状,而是后期修缮或重建时发生了改变.形制上的改变对灵应牌坊的受力、外观产生了 一定的影响,并导致了部分构件残损病害.经过对"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进行解读,本次修缮保留了牌坊不同时期有价值的构件和工艺手法,针对形制导致的病害,采取特定的措施进行修缮,最终既保留了灵应牌坊的历史信息和文物价值,又确保牌坊的稳固和安全.

    佛山祖庙灵应牌坊修缮工程建筑形制

    清昭西陵隆恩殿柱头科斗拱研究

    李东祖曹鹏徐苏斌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昭西陵建筑是清初官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十九世纪60年代,其隆恩殿因破败被迫落架保护,大量构件被集中保存.在对隆恩殿平身科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辈学者基于清工部《工程做法》与实例的著作,发现并分析了柱头科独特的连做构件及以此引发的构造问题,揭示了昭西陵隆恩殿柱头科的尺寸设计方法与独特的构造做法,以期厘清清初斗拱承上启下的发展流变过程,为正确解读中国建筑技术史发展环节贡献力量.

    昭西陵隆恩殿柱头科连做构造

    从工具变革看石作传统做法的流变——以故宫建福宫花园遗址石活修缮为例

    何川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故宫建福宫花园遗址石活修缮作为案例研究,探讨了石活加工制作工序视角下传统与现代工具的使用问题,分析了工具的变革中,传统工艺做法在操作技术、用工用料所发生的不可逆性改变及其在特定社会语境之间的关系.

    石作工具建福宫延春阁工艺做法

    古代地中海地区低技术力下的石作营造技艺探析

    孙晓倩陈兴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基于文献考证和实物调查,探讨地中海地区早期石作结构类型和技术能力,揭示地中海文明石建造技艺营造策略,理解传统建造方式和施工工艺的演进.透过石作现象,发现推动技艺发展与特征变换的因素——社会形态与神祗信仰、材料认知与结构理性、金属冶炼与工具发展等在以手工劳动为主要方式的古代社会,有着跨越地域和时代的共通性,本文旨在为研究古代低技术力的传统石作技艺研究提供新的视野和思路.

    石作营造技艺低技古代地中海

    冀南传统民居修缮工程研究——以武安市伯延镇房方民居为例

    况源李世芬秦云鹏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冀南传统民居在我国北方民居建筑中占据重要地位,而有关其修缮技术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以武安市伯延镇房方民居保护修缮工程为契机,通过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法、建筑类型学、文化地理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深入解析房方民居建筑形制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从大木构架、小木装修、屋面、墙体、地面五个方面,系统研究房方民居的修缮技术与营造技艺.以期为冀南传统民居的修缮设计施工与科学保护利用等研究提供参考.

    修缮技术营造技艺冀南传统民居伯延镇

    大华·1935老南门损伤判别与修缮设计研究

    张勇为边兆伟易术春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华·1935老南门作为陕西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但经过八十九年的岁月洗礼,门楼墙面残损严重.通过现场勘察和检测,详细描述了门楼构造尺寸、损伤状况和变形情况.按照最小干预原则对老南门墙面和地基基础进行了修缮加固,该方法对门楼或古建牌楼的保护和传承具有实际有效的参考借鉴意义.

    革命文物损伤判别修缮设计保护研究

    南宋衙署建筑特征研究——基于对钓鱼城范家堰遗址的考察

    刘炜姜汉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蒙战争时期,南宋为保证四川地方政权的稳定,多将州、府衙署迁至抗蒙山城.近些年,抗蒙山城遗址随着考古发掘重现天日,出土于钓鱼山西侧的范家堰遗址被考古专家推定为合州衙署.在山地地形限制下,范家堰山城衙署遗址的布局、形制及营造同平原城镇相比有一定的差异性.文章以钓鱼城范家堰发掘出土的建筑群遗址为基础,并参照南宋时期的地方志与建筑营造书籍中相关资料,试探讨南宋时期山地衙署建筑特征.

    范家堰遗址衙署布局建筑特征建筑营造

    北京老城恢复性修建中传统营造技艺的真实性表达

    王冬玉马全宝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营造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对于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的整治与修复工作而言,至关重要.但在恢复性修建过程中出现了传统营造技艺缺失的现象,有些非传统的形式或做法广泛流行,甚至成为"范式".出现这类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对传统建筑的认识不彻底,尤其是缺失"原汁原味"的传统做法.因此,本文以延寿街恢复性修建过程当中的立面装饰为例,探究传统营造技艺的真实性表达,以期为历史街区的传统风貌恢复做出积极探索.

    传统建筑设计恢复性修建传统营造技艺真实性

    "空间生产"视角下青海撒拉族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变迁与重构——以三兰巴海村为例

    张鸽娟王慧洁王晓菲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按照社会学对于空间的"物质与社会"双重属性界定,青海撒拉族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可分为宗教性、世俗性、行政嵌入性公共空间三种.三兰巴海村公共空间的变迁体现出空间生产过程中"空间实践-空间表征-表征空间"的三元辩证关系.面对当前旅游开发背景下村落公共空间生产的建设失序、价值分化、正义缺失等问题,基于空间生产逻辑提出村落公共空间重构的策略,有助于引导乡村在社会组织协同参与下提升公共空间质量.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空间生产空间重构

    即墨南关仿古廊桥建筑设计体会

    秦岩王欢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廊桥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桥与屋的独特结合体,是历史上具有一定精神性的聚落标志景观,是当代城市中能够塑造功能性和文化性的公共空间.本文介绍了即墨南关仿古廊桥的设计体会,阐述了基于传统建筑营造的构思立意,并结合当代城市功能和景观定位分析布局,遵循传统匠作技艺且细化形制做法,探讨面向当代城市建设的传统营造实践.

    廊桥仿古建筑设计城市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