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古建园林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古建园林技术
古建园林技术

马炳坚

季刊

1000-7237

010-84130668

100011

北京安德里北街甲20号

古建园林技术/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专业性期刊。报道古典园林管理经验,探讨古建园林艺术。栏目有古建筑、传统技术、古典园林工程、古建修缮经验、传统建筑与园林的设计施工、古建园林艺术研究、古建历史文献介绍、古建维修保护政策研究、古建文物集锦。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佛山祖庙之灵应牌坊大木结构修缮技法研究

    刘奇俊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灵应牌坊修缮工程中,4 根中柱是主要结构构件,也是重要的历史遗存构件.但是 4 根木柱残损严重,病害问题复杂,影响牌坊整体结构安全.如何解决木柱的病害问题,消除安全隐患,同时保留木柱的历史价值,是本次修缮的关键.本文详细描述4根木柱的病害残损情况,并对病害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和影响分析,根据病害分析结果研讨最佳修缮方案,详细记录修缮的施工措施和关键技术.为文物建筑木柱的修缮提供经验和参考.

    佛山祖庙灵应牌坊修缮工程木柱修缮

    汉藏文化交融背景下的安多地区藏族建筑檐下装饰构件做法研究

    李江刘纯溪杨菁刘亚如...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多地区是我国三大藏区之一,处于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四川盆地过渡的关键地带.在汉、藏建筑文化交流与碰撞的背景下,安多地区藏族建筑基于自身地域特点发展出了"摞活""挑头檩""挂牌""花板代栱"等类型多样、兼具汉藏融合特点的檐下装饰构件做法,极大丰富了藏族建筑异彩纷呈的整体面貌.以往安多地区受到了地理尺度巨大、科研力量欠缺等研究限制,而如今成为"一带一路"沿线的热点区域后,其地域性营造特征又面临着特色丧失的显著趋同化威胁,亟需对安多地区藏族建筑具有代表性和多样化的檐下装饰构件做法开展深入研究.

    汉藏文化交融安多地区藏族建筑檐下装饰构件

    金中都西南角城墙夯筑工艺初探

    谢文驰付然徐华烽张龙...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中都城墙始建于天德三年(1151 年),地上遗存至今仅西南段三处.本文基于《营造法式》夯筑城墙相关制度、城墙考古发掘与出土材料科学检测,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前人调查成果以及同期城墙实例,探讨金中都西、南两处城墙遗址夯筑流程、筑基、立柱、夯土成分、夯层以及夯窝等问题,初步揭示两处城墙遗址的夯筑工艺特点,为金中都城墙土遗址的保护与展示奠定了坚实基础.

    技术金中都城墙遗址营造法式夯筑工艺

    晋陕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砖墙预加固经验研究

    韩卫然严少飞孙鸽王彦磊...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晋陕地区是黄土高原的重要构成部分,该地区民居营建实践历史悠久,对建筑的安全耐久性能尤为注重.本研究以该地区砖砌墙体为例,梳理归纳了四类典型砖砌墙体类型,深入剖析其墙体的病害表现与破坏特征,总结凝练出两类四种低技高效的传统预加固经验措施,揭示了传统民居建筑中所涵育的绿色营建智慧与经验.同时,以期能够对当下建筑的安全设计有所借鉴与启发.

    晋陕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砖墙预加固绿色营建

    徽州传统建筑的绿色营建技术研究——以南屏为例

    王晓健化亮亮尚海超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徽州传统建筑作为承载地域文化与宗族文明的见证者,其营建智慧与策略在中国居住文明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对现代绿色建筑设计也具有启迪意义.基于对徽州南屏宗祠与民居的调查研究,通过微环境实测数据以及Ecotct模拟分析,对其水系营建、冷巷技术、通风环境等方面详细讨论,解读归纳南屏古建筑的绿色营建技术.发现南屏传统建筑依据自然环境、空间布局、冷巷技术等策略,营建出适宜人们生活的居住环境,通过我们的研究希望为因地制宜的乡村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徽州宗祠民居营建技术冷巷人居环境

    "安流湏轨,引水济漕"元代北京城市运河工程营建智慧研究

    蔡宇威陈璐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辽金两府"中都到元大都,再到明清二朝北京城,千百年来兴修水利,完备的理水体系最终成形于元代.漕运是历朝历代一项重要举措,用现代的理解就是一种利用河流调运粮食的专业运输,部分运河在元大都穿城而过,左右着城市格局,是北京城市水利建设史上重要一步,共同构建了这座别具一格的东方山水之城.本文根据历史文献资料记载,围绕着元代北京城市运河工程历史演化成因、空间布局结构及营建工程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揭示其对当代意义的几点思考,旨在为现代城市水系构建提供一定借鉴.

    元代北京地区运河工程营建研究

    智化寺明代彩画绿色颜料的检测、分析与复原

    任明霞钱威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化寺始建于明正统初年,明清至今经历数次修缮,现存主要建筑的内檐梁枋彩画及天花彩画保存完整,具有典型的明代特点.本文结合文献研究和纹饰分析,选取八处具有代表性的明代彩画,继而分析其绿色颜料的使用情况.借助拉曼光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及透反射偏光显微镜三种技术检测仪器,揭示智化寺明代彩画人工合成氯铜矿的普遍使用现状、氯铜矿与铅白的调合方式及氯铜矿的元素存在类型,同时结合文献与实物推测槐花罩染氯铜矿的可能性,并进行彩画复原实践.

    智化寺明代彩画绿色颜料氯铜矿罩染

    基于尺度复原和构造辨析的三原城隍庙明代大木特征研究

    孙攀吴国源李陆斌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实地测绘、文献解读、数据分析、构造对比等手段的综合探讨,对三原城隍庙明代建筑营造尺进行推算,发现其随时间逐渐变大的用尺规律;对拜殿、寝殿的面阔、进深测绘数据分析,发现其尺度上沿袭整数尺开间制,但存在数间均分整尺的现象,攒档并未控制开间尺寸;明初建造的拜殿采用自下而上整数加举的做法.丁栿、大额等大木构件做法,反映营造制度约束下地方做法在低等级官式建筑中仍有生命力.这一案例表明三原城隍庙明代大木构造做法在官式规制下的变通,是能够反映关中地区明代大木作传承演变的重要实例.

    技术三原城隍庙明代大木尺度构造

    数字化勘测技术在三圣瑞现塔中的应用

    范雨佳费梦奇张宪谱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结合国家对文物档案管理和文物保护工程勘察测绘成果的逐级要求,立足古建筑勘察测绘项目的实际要点和难点,以三圣瑞现塔的勘察测绘为例,介绍传统测绘方法及现代测绘手段在进行密檐砖塔类文物建筑测绘中各自的优劣.针对本文研究的密檐砖塔高耸、内部空间狭小的特点,研究应用手工测绘、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完成对三圣瑞现塔的数据采集.面对现有不完善的测绘成果,展望测绘数字化勘察的发展方向.以期探索数字化勘察测绘技术在文物建筑的档案管理、文物现状信息采集上的新应用,扩展建筑遗产修缮保护、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的新思路.

    建筑测绘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数字化保护

    西安东岳庙大殿建筑特征及祭祀空间研究

    喻梦哲马清雅高衡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安东岳庙是第一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北宋始建,重建于明,为关中地区的东岳总祠,颇能体现本地道教建筑与官式做法融合后的空间与形制特征.以殿内七十二职司壁画的完整性和分布规律为线索,探讨了该构历代门洞开辟方式与室内流线的变易历程,结合大殿中代表性的样式、构造做法与尺度构成规律,审察了建成空间与祭祀活动间的适配情况,复原推衍了其中的道教斋醮场景,深入探析了东岳庙建筑本体与礼拜仪式的互动关联.

    西安东岳庙东岳信仰祠祀行为空间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