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钟国华

半月刊

1007-1245

imhgn@vip.sina.com

020-83824952、83823782、83823031

510080

广州市中山三路11号越秀区工商联大厦1101房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Journal International Medicine and Health Guidance News
查看更多>>1995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主办。本刊是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栏目:科研课题、基础研究、专家述评、临床研究、病例报告、药物与临床、药学研究、临床检验、中医中药、预防医学、护理研究、医学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关于杜绝和抵制第三方机构代写代投稿件的通知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3266页

    某院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刘灿华蔡栋昊李冉苏歆...
    3267-3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广东省第二中医院221例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耐药情况,为临床针对其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院感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广东省第二中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血培养阳性菌株数据,筛选出221例非重复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信息及药敏结果,其中男95例(42。99%),女126例(57。01%),年龄26-97岁。根据是否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ESBLs)分为产 ESBLs 组(105 例)和非产 ESBLs 组(116例)。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大肠埃希菌耐药率。结果 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院内血培养阳性552例,其中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221例。患者主要来自针康科(55例)和肿瘤科(31例)。产ESBLs大肠埃希菌共105株,占总数的47。51%。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54。30%)、复方新诺明(50。68%)、头孢曲松(53。39%)和头孢呋辛(53。85%)的耐药率较高,但对阿米卡星(3。62%)和亚胺培南(5。43%)、厄他培南(5。43%)2种碳青霉烯类药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比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高(均P<0。05)。结论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主要分布在针康科和肿瘤科。大部分菌株产ESBLs,对多种常见抗生素耐药,但是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性较高,临床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临床特征耐药分析

    肛隐窝炎患者伴情志异常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魏妮孙林梅苏红波唐林...
    3271-3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肛隐窝炎(AC)患者合并情志异常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西安市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的320例A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焦虑[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肠道菌群检测;经SAS、SDS量表评估,将126例合并情志异常者分为情志异常组[男55例,女71例,体重指数(25。10±1。39)kg/m2],194例未合并情志异常者分为非情志异常组[男89例,女105例,体重指数(24。88±1。41)kg/m2];统计患者基线资料,采用双变量相关性Pearson分析焦虑、抑郁与肠道菌群的关系;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AC患者合并情志异常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采用 t 检验、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x2检验。结果 情志异常组SAS、SDS评分均高于非情志异常组[(68。66±5。82)分比(52。87±3。59)分、(69。18±5。03)分比(53。62±3。6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02、32。03,均P<0。05);情志异常组乳酸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水平均低于非情志异常组[(6。67±1。02)logN/g 比(8。28±1。26)logN/g、(6。75±1。32)logN/g 比(7。88±1。09)logN/g、(7。11±1。13)logN/g 比(8。02±1。04)logN/g],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01、8。33、7。39,均P<0。05);SAS、SDS与乳酸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水平均呈负相关(均r<0,均P<0。05);情志异常组病程长于非情志异常组,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得分均高于非情志异常组,合并伴随疾病、非初次治疗患者占比均高于非情志异常组(均P<0。05);NRS、ISI评分高、合并伴随疾病均是AC患者合并情志异常的危险因素(均OR>1,均P<0。05);乳酸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水平高均是AC患者合并情志异常的保护因素(均OR<1,均P<0。05);使用Bootstrap法对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C-index值分别为0。944,校正曲线均与理想曲线拟合反应良好;曲线下面积(AUC)为0。917(95%CI 0。869~0。965,P<0。001)。结论 AC患者肠道菌群水平与焦虑、抑郁的发生密切相关,NRS、ISI、合并伴随疾病与AC患者伴情志异常的发生密切相关。

    肛隐窝炎情志异常患病率危险因素

    阶梯式握力锻炼对慢性肾脏病4期前臂血管过细患者的影响

    熊慧陈卓敏万小惠潘婕...
    3278-3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阶梯式握力锻炼对慢性肾脏病(CKD)4期前臂血管过细患者的影响。方法 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8年2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医院确诊CKD4期前臂血管内径过细患者共5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27例,男17例,女10例,年龄32~74(49。67±13。03)岁,病程5~21(10。26±4。19)年,采用电子握力器锻炼;试验组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28~71(50。31±14。43)岁,病程6~23(10。35±3。80)年,采用握力球阶梯式锻炼。比较两组患者锻炼前、锻炼4周及8周后的血管内径及血流速度、依从性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x2检验。结果 锻炼8周后,对照组与试验组头静脉内径比较[(1。98±0。15)mm比(2。12±0。2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P<0。05);锻炼4周、8周后,对照组与试验组桡动脉血流速度比较[(19。32±0。59)cm/s 比(19。85±0。43)cm/s、(21。07±0。49)cm/s 比(23。38±0。53)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7、16。63,均P<0。05);锻炼8周后,试验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85。19%(23/27)比 51。85%(1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5,P<0。05)。结论 阶梯式握力锻炼能扩张头静脉血管内径、加快桡动脉血流速度,改善CKD4期前臂血管过细患者的血管条件,患者锻炼依从性高。

    慢性肾脏病握力锻炼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条件

    血清IgG4、Th17/Treg评估激素治疗AIP患者效果的价值

    延欢欢张甲龙
    3282-3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4(immunoglobulin 4,IgG4)、辅助性T细胞17(helperT 17,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评估激素治疗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患者效果的价值。方法 选取铜川市人民医院2021年4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95例AIP患者,其中男55例,女40例,年龄(54。28±5。51)岁;48例有吸烟史,49例有饮酒史。治疗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Th17、Treg,计算Th17/Treg,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MY水平。所有患者均采用激素治疗。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无效组(治疗失败)。对比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和血清学指标。分析血清IgG4、Th17/Treg评估激素治疗AIP患者效果的价值。采用t检验和x2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预测效能。结果 AIP患者激素治疗后,完全缓解43例,部分缓解30例,治疗失败22例,有效率为75。00%(73/95),无效率为23。16%(22/95)。有效组Th17/Treg和D-D、AMY、IgG4水平低于无效组[(1。05±0。14)比(2。21±0。34)、(0。23±0。05)mg/L 比(0。52±0。12)mg/L、(296。56±15。74)U/L 比(436。26±18。52)U/I,、(2。47±0。41)g/L 比(4。62±0。7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75、16。556、35。005、17。091,均P<0。001)。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h 17/Treg(OR=4。486,95%CI 1。533~13。125)、D-D 水平(OR=3。333,95%CI 1。139~9。753)、AMY 水平(OR=3。912,95%CI 1。337~11。445)、IgG4 水平(OR=3。077,95%CI 1。052~9。003)是AIP患者激素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均P<0。05)。ROC分析显示,Th17/Treg、D-D、AMY、IgG4、四者联合预测AIP患者激素治疗无效的灵敏度分别为77。27%、63。64%、68。18%、72。73%、90。91%,特异度分别为76。71%、68。49%、69。86%、73。97%、91。78%。结论 Th 17/Treg、D-D、AMY、IgG4水平与AIP患者激素治疗无效相关,联合检测预测AIP患者激素治疗效果更为精准且高效。

    IgG4Th17/Treg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激素治疗

    润魄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老年糖尿病性便秘患者的影响

    席小雯邓庆刘洁琼
    3287-3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润魄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老年糖尿病性便秘患者肛门动力学及肠道菌群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接收的122例老年糖尿病性便秘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61例)和联合组(61例)。参照组男16例、女45例,年龄(64。83±9。97)岁,糖尿病病程(7。49±2。31)年,便秘病程(1。40±0。61)年,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联合组男19例、女42例,年龄(65。18±10。16)岁,糖尿病病程(7。36±2。27)年,便秘病程(1。37±0。52)年,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润魄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排便症状、肠道菌群水平、肛门动力学、生活质量[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量表(PAC-QOL)]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x2检验。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排便症状、肠道菌群水平、肛门动力学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周后,联合组排便次数、乳酸杆菌数量、双歧杆菌数量、直肠排便压均高于参照组[(6。93±1。18)次/周比(5。15±1。07)次/周、(7。04±0。61)IgCFU/g 比(6。18±0。67)IgCFU/g、(8。73±0。79)IgCFU/g 比(7。45±0。80)IgCFU/g、(54。69±3。86)mmHg(1 mmHg=0。133 kPa)比(41。63±1。72)mmHg],排便时间短于参照组[(7。75±1。64)min/次比(10。89±1。58)min/次],大肠杆菌数量、力排肛门残余压、直肠排便窘迫阈值、直肠初始感觉阈值及躯体不适、心理社会不适、焦虑担心、满意度评分均低于参照组[(5。28±0。39)IgCFU/g比(6。40±0。48)IgCFU/g、(46。92±3。37)mmHg 比(62。08±3。98)mmHg、(160。18±3。85)ml 比(165。07±4。01)ml、(40。93±2。97)ml 比(46。93±3。14)ml、(3。98±1。17)分比(5。17±1。08)分、(11。64±1。75)分比(15。75±2。06)分、(14。56±2。95)分比(23。78±2。86)分、(5。34±1。97)分比(8。15±2。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28、7。413、8。892、24。137、10。769、14。144、22。704、6。870、10。842、5。837、11。876、17。526、7。469,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09,P=0。648)。结论 润魄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可显著改善老年糖尿病性便秘患者肛门动力学及肠道菌群水平,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治疗安全,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老年糖尿病便秘润魄汤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肛门动力学肠道菌群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病灶区脓液病原菌的构成比及耐药性分析

    王静柴婷婷
    3292-3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病灶区脓液病原菌的构成比及耐药性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铜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2。15±3。85)岁,病程(29。56±6。12)d。分别于入院后第2天收集所有患者病灶区脓液,进行培养分离鉴定,分析病灶区脓液病原菌构成分布情况,对革兰阳性菌行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对药物耐药性情况。结果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病灶区脓液检测革兰阳性菌81。00%(162/200)、革兰阴性菌17。50%(35/200)、白色念珠菌1。50%(3/200),其中革兰阳性菌中棒状杆菌属占比为68。50%(137/200),革兰阴性菌中不动杆菌占比为8。50%(17/200)。137例脓液棒状杆菌属中,微小棒状杆菌、水生棒状杆菌、G群棒状杆菌、A群棒状杆菌占比分别为30。66%(42/137)、15。33%(21/137)、13。87%(19/137)、9。49%(13/137)。棒状杆菌属中,苯唑西林、克林霉素、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74。74%(71/95)、85。26%(81/95)、81。05%(77/95),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利福平、庆大霉素耐药率均为0;其他革兰阳性菌中,苯唑西林、克林霉素耐药率分别为60。00%(15/25)、72。00%(18/25),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率均为0。结论 革兰阳性菌是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病灶区脓液中主要病原菌,其中棒状杆菌属占比较高,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利福平、庆大霉素耐药率极低,可选择以上药物进行治疗。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脓液病原菌构成耐药

    HOPX表达与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

    李冲王飞
    3296-3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乳腺癌组织中同源域蛋白同源盒(HOPX)表达及外周血HOPX甲基化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9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资料,年龄(50。69±5。48)岁;中高分化71例、低分化58例;Ⅱ B期48例、Ⅲ期81例;淋巴结转移87例。根据新辅助化疗疗效分为病理完全缓解(pCR)、非pCR。检测患者新辅助化疗前癌组织、癌旁组织中HOPX表达及外周血HOPX甲基化水平。分析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HOPX表达、外周血HOPX甲基化率表达与病理特征关系,影响化疗疗效的因素,癌组织中HOPX mRNA相对表达量、外周血HOPX甲基化率预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采用t检验、x2检验,影响因素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预测效能。结果 癌组织中HOPX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1。97±0。32)比(1。13±0。21),P<0。05]。低分化、Ⅲ期、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癌组织中HOPX mRNA相对表达量、外周血HOPX甲基化率分别高于中高分化、Ⅱ B 期、无淋巴结转移者[(2。19±0。37)比(1。79±0。32)、(2。23±0。39)比(1。53±0。26)、(2。14±0。35)比(1。62±0。28),81。03%(47/58)比 56。34%(40/71)、75。31%(61/81)比 54。17%(26/48)、73。56%(64/87)比 54。76%(23/42),均P<0。05]。Cox 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RR=5。557,95%CI:2。286~13。505)、分化程度(RR=5。360,95%CI:2。206~13。027)、HOPX mRNA 相对表达量(RR=4。455,95%CI:1。833~10。827)、HOPX 甲基化率(RR=4。362,95%CI:1。795~10。602)是影响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因素(均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HOPX mRNA相对表达量联合HOPX甲基化率预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预测(0。894比0。774比0。768)。结论 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HOPX mRNA相对表达量、外周血HOPX甲基化率与病理特征、新辅助化疗疗效相关,二者联合预测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效能良好。

    乳腺癌同源域蛋白同源盒病理特征新辅助化疗疗效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TCAB1、lncRNA DLEU2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

    戚新春李阳程卫
    3302-33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组织中端粒酶卡哈尔体蛋白1(TCAB1)、长链非编码RNA DLEU2(lncRNA DLEU2)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陕西省肿瘤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80例PTC患者。其中,男35例,女45例;年龄38~78(54。65±4。75)岁。取所有受检者术后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TCAB1、lncRNA DLEU2的表达水平,分析不同病理参数患者TCAB1、lncRNA DLEU2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TCAB1、lncRNA DLEU2与PTC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对所有患者进行3年随访,将发生新的转移灶、复发灶及死亡的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20例),其余患者为预后良好组(60例)。分析两组患者TCAB1、lncRNA DLEU2表达水平,采用logisi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TCAB1、lncRNA DLEU2对PTC的预后预测价值。行t检验、x2检验。结果 癌组织lncRNA DLEU2相对表达量与TCAB1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1。44±0。27)比(0。75±0。12),72。78%(49/80)比 14。79%(22/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14,x2=18。46,均P<0。05);不同 TNM 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患者lncRNA DLEU2相对表达量、TCAB1阳性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CAB1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428,0。353;均P<0。05),lncRNA DLEU2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430,0。401;均P<0。05);预后不良组lncRNA DLEU2相对表达量与TCAB1阳性率均高于预后良好组[(1。68±0。25)比(1。25±0。13),85。00%(17/20)比 53。33%(32/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48,x2=6。34,均 P<0。05);TCAB1 阳性表达、lncRNA DLEU2相对表达量增加为PTC预后独立影响因素(OR=2。791,95%CI 1。457~5。745;OR=2。146,95%CI 1。525~6。795),均P<0。001)。结论 PTC患者TCAB1、lncRNA DLEU2表达水平与PTC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可通过检测TCAB1、lncRNA DLEU2表达来预测患者预后情况。

    甲状腺癌甲状腺乳头状癌端粒酶卡哈尔体蛋白1长链非编码RNA病理参数预后

    本刊对形态学图片的质量和制作要求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编辑部
    33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