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粤北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接受至少4个周期抗肿瘤治疗的不可切除NSCLC患者484例,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E+ICI组85例中男58例、女27例,年龄68(61,76)岁,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ICIs治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每次210 mg持续化疗泵输注维持3d,每3周注射1次;ICIs的使用参照说明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和ICIs不允许降低剂量.C+ICIs组351例中男256例、女95例,年龄61(51,70)岁,接受化疗+ICIs治疗,化疗药物包括卡铂(AUC=5)或顺铂75 mg/m2,吉西他滨1g/m2,多西他赛75 mg/m2,培美曲塞500mg/m2或紫杉醇175 mg/m2,根据临床常规对化疗药物进行剂量调整,排除低于75%标准剂量患者.ICI组48例中男37例、女11例,年龄72(68,78)岁,接受ICIs单药治疗.4~6个周期姑息治疗后,E+ICI组以相同剂量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及ICIs维持治疗,C+ICI组和ICI组以ICIs维持治疗,每个月注射1次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耐受毒性反应.主要研究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次要研究终点是客观缓解率(ORR)和高龄亚组的PFS和OS.采用x2检验、Kruskal-WallisH检验、Log-rank检验.结果 E+ICI组与C+ICI组具有相似的PFS(mPFS:8.12个月比 8.96个月,P=0.131)和OS(mOS:16.32个月比 17.28个月,P=0.160),E+ICI组的PFS、OS均长于ICI组(mPFS:8.12个月比6.16个月,P=0.009;mOS:16.32个月比 10.10个月,P=0.001).E+ICI组、C+ICI组和 ICI 组的 ORR 分别为 52.94%、48.43%、35.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2).E+ICI组3级以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AEs)发生率低于C+ICI组.E+ICI组、C+ICI组、ICI组就诊时年龄≥70岁患者分别有41例、111例、27例.在高龄(≥70岁)患者中,E+ICI组的mPFS、mOS均长于ICI组(10.08个月比6.16个月,P=0.003;16.68个月比10.03个月,P<0.001).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ICIs治疗NSCLC耐受性良好,疗效与化疗联合ICIs治疗相当,但优于ICIs单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