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罗益锋

双月刊

1007-9815

H-TFA@126.com

0571-63373236

101149

北京市通州区滨河路143号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Journal Hi-Tech Fiber & Applica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航空航天及国防军工的关键战略新材料,也是各相关产业领域的重要工业资材。本刊主要配合我国高科技纤维科研攻关的决策和实施,开展高科技纤维学术研讨和交流,发布国内外在此方面研发的信息动态,引导高科技纤维及其先进复合材料的产业方向,促进我国高科技纤维应用的产业化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发展现状与建议

    吕佳滨张冬霞王军锋王依民...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因优异性能在航空航天、军事防护、海洋工程及纺织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战略性新材料.本文梳理了我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发展历程,总结了当前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工艺及成套装备技术创新发展建议

    功能性纤维发展及产业化应用

    赵润倪辰王玉萍
    1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纤维纺织领域研究热点之一,功能性纤维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功能性纤维材料以其特殊性、差别性、功能针对性而受到行业的关注和市场的欢迎,防护性、物质分离、生物医学、卫生保健、传导、智能等功能逐渐应用于化学纤维科技研发中.通过研究功能性纤维的发展历程,综合调研六类功能性纤维国内外研究现状,探究复合纤维功能性机理及功能性纤维防护安全、物质分离、生物医用等特性,以及进一步分析材料的市场化应用现状及产业化应用前景,为功能性纤维的科学开发和工业化理论奠定基础.

    功能性纤维纺织材料应用

    PBO纤维表面特性对酚醛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林晓凤王雪明崔郁杨刚...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复合材料良好的界面结合可使增强纤维发挥最大的承载作用,良好的纤维表面性能有助于纤维性能转化率的提高,从而有利于其力学性能.为研究国产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PBO)纤维表面特性对酚醛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接触角测量仪分析了三种国产高模型PBO纤维的表面特性,并计算其纤维强度转化率.研究发现,PBO纤维的表面粗糙度和沟槽等对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及纤维强度转化率具有显著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国产PBO纤维表面均有明显的黏附物和纤维向沟槽,表面杂质少、沟槽较多,表面粗糙度最大、表面自由能最高的PBO-A纤维强度转化率最高,PBO纤维的强度转化率(40%~50%)远低于碳纤维的强度转化率(70%~90%),其与树脂的工艺匹配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PBO纤维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界面性能强度转化率

    碳纤维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刘艳艳宫玮相文航张顺...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评定碳纤维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测定结果的可靠性,找出影响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测试的主要因素,以进口T800S级碳纤维制备的单向复合材料样件为试样,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计算了测试过程中引入的各种不确定度分量,并获得碳纤维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测试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进口T800S级碳纤维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扩展不确定度结果为(1 859±95.6)MPa,主要来源为厚度测量结果重复性和强度测量结果的重复性.

    碳纤维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结果的重复性

    复合型玄武岩纤维水泥混凝土冻融损伤研究

    朱金民李长康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冻融循环试验,对比研究了玄武岩纤维水泥混凝土与普通水泥混凝土损伤强度,得出玄武岩纤维水泥混凝土冻融损伤强度规律.研究利用公路工程冻融试验方法,开展复合型玄武岩纤维水泥混凝土冻融循环后强度变化分析,同时对比复合型玄武岩纤维水泥混凝土与普通水泥混凝土强度损失影响.试验研究表明:(1)玄武岩粉掺量小于1.5 kg/m3时,掺入对混凝土的抗冻性影响较基准组变化不大;(2)玄武岩纤维掺入对混凝土的抗冻性影响较大,掺量为2.0 kg/m3,混凝土抗冻性能较基准组有所提升;(3)复合型玄武岩纤维水泥混凝土随玄武岩粉、玄武岩纤维等掺量增加,抗冻性能劣化.

    玄武岩粉玄武岩纤维冻融循环损伤强度

    大丝束碳纤维复合材料在风电叶片的应用

    付东升黄翔宇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功率风电机组尤其是海上风电大尺寸复合材料叶片对于材料的强度、耐疲劳性能及长期使用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强度高刚度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拉挤板材为大尺寸风电叶片主梁结构提供了最佳解决方案.国产低成本大丝束碳纤维生产技术突破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风电板材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碳纤维/玻璃纤维(碳玻)混杂成型技术、碳纤维/聚氨酯体系拉挤成型技术为风电板材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技术途径.本文结合上海石化 48K大丝束碳纤维在风电领域应用研究成果及国内外风电板材新型技术进展,总结了大丝束碳纤维复合材料在风电叶片板材的应用途径.

    大丝束碳纤维碳玻混杂聚氨酯拉挤成型

    玄武岩纤维增强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闵建新龙春光周卓
    5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基体、玄武岩纤维(BF)为增强材料,通过熔融共混、注塑成型制备了 HDPE/BF复合材料,对比研究了未改性和硅烷偶联剂KH550 改性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探究了不同BF含量对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导热性、加工流动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BF表面存在KH550 分子,含改性BF的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均优于含未改性BF的复合材料;含10 wt%改性BF的复合材料使其流动速率提高了约65%,改性BF使HDPE的熔融温度最大提高了约 3℃,但大幅降低了HDPE的结晶性能;含 30 wt%改性BF的复合材料导热系数为 0.364 2 w/mK,比纯HDPE 提高了17%.改性BF可以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尤其是15%含量时缺口冲击强度提升了65%.未改性BF对HDPE性能也有提高,但提升幅度均低于改性BF.

    高密度聚乙烯玄武岩短纤维复合材料硅烷偶联剂

    基于国产T300级碳纤维复合材料C型肋结构成型工艺

    陈文黄哲杨帆汪刘才...
    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C型肋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国产T300 级碳纤维单向带预浸料,针对C型肋结构成型过程中存在的R角厚度减薄以及外形轮廓控制等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工艺路线设计优化,通过优化零件封装方式和成型工装固化摆放方式,R角厚度实测值合格率由 4.17%提高到 100%;设计工装回弹角值,制造均衡铺层和对称铺层的试验件外形轮廓均能满足工程要求.通过一系列低成本高效的优化方式,本方法成功解决了成型过程中R角厚度减薄以及外形轮廓控制等问题,为国产复合材料改进研究提供借鉴,缩短了国产复合材料应用研究周期.

    国产复合材料C型肋结构R角厚度减薄外形轮廓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多孔材料的成型与应用

    丁金友陈功林黄伟程金龙...
    7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多孔材料凭借其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较高的比表面积等特性,广泛应用在环境、能源、医疗领域.文章介绍了三种不同形态的UHMWPE多孔材料,同时介绍了多孔材料几个关键指标的表征手段.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UHMWPE多孔材料的常用成型方法(拉伸法、热致相分离法、致孔剂成型法、粉末烧结法、发泡法)以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种成型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了UHMWPE多孔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多孔材料成型方法结构与表征

    夹芯复合材料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曹亚周陈旭葛继文夏元平...
    7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夹芯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减重效果,在轨道交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三类常用的夹芯复合材料,列举了其在国内外轨道交通领域的典型应用,简述了夹芯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建议后续可以在行业标准、计算机辅助设计、工艺改进和多功能化这几个方向做更深入的研究.

    夹芯复合材料轨道交通轻量化多功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