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公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公路
公路

谭昌富

月刊

0451-0712

paper@chn-highway.com

010-52190555 82190535

100010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前炒面胡同33号D座

公路/Journal Highwa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于1956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创刊,是中国公路行业出版最早的中央级技术类科学技术期刊。《公路》杂志的主管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主办单位是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原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出版单位是《公路》杂志社。  《公路》杂志的办刊方针是:严格遵守国家出版及相关行业法规;宣传公路行业的科技方针、政策、法规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交流和推广国内、外公路建设与管理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报道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为提高公路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我国公路交通现代化建设服务。  《公路》杂志内容以实用技术为主,兼顾政策、理论和科学实验。《公路》杂志主要服务对象是:从事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科研、养护、监理、管理等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大中专院校师生,市政、铁路、林业、水利、机场、地质、煤矿、石油等部门的科技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沉管基础水下整平和自动移船系统设计

    杨福林干志诚陈昆明孙世鹏...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中通道项目中的沉管隧道具有超宽、变宽、回淤大、施工地质条件复杂等特点,施工难度极高。基于该工程研制的沉管水下整平和自动移船控制系统,成功解决了大型沉管基础处理的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 7 d完成沉管碎石基础10 000 m2整平工作量的目标,创造了日均1 600 m2/d的整平记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碎石整平上位机串口服务器PLC

    ICP配准原理在超宽超大沉管浮态标定中的应用

    刘志刚孔维达李汪讳陈汉冲...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精确监测管节在浮运、沉放和对接时的状态,确保沉管顺利安装,在沉管二次舾装完成后,需对沉管进行二次标定测量。常见标定测量方法通常有浮态标定法、GNSS同步标定法、全站仪同步标定法、双目视觉立体成像技术标定等方法。基于ICP配准原理在实际超宽超大沉管浮态标定中的研究应用,通过合理布置管顶特征点与全站仪数据完成ICP(Iterative Closest Point)配准计算是一种操作方便、精度高、可靠性强的标定方法。

    深中通道超宽超大沉管ICP配准原理浮态标定

    陀螺仪在沉管隧道洞内测量的技术研究

    钟汉滨孙世鹏王信祥彭涛...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中通道工程因东人岛在设计过程没有考虑沉管安装后,施工通道进入暗埋段的问题,导致E32管节安装后无法利用暗埋段控制点进行管内贯通测量,将直接影响到管节沉放后无法进行管内验收测量工作,因此拟在东人岛预留一个竖井口,便于人员进入暗埋段进行后续管节管内施工及沉管内部贯通测量工作。由于竖井口的垂直性,常规的测量方法中,无法实现从洞外直接测点至洞内,采用在竖井口投点测量+管内加测陀螺仪测边的测量方法指导管内测量,保证管节轴线贯通测量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并采用模拟观测与平差计算的方法,对支导线测量误差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沉管及后续复测的要求将是本文研究的方向。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洞内测量陀螺仪竖井口

    保温法结合弃渣换填防治季节冻土山区软基冻害的适用性

    武立波刘惠阳牛富俊林占举...
    65-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地解决季节冻土山区突出的软基冻害难题,提出在弃渣碎石换填层上铺设保温板的"保温换填法"。基于工程实例,运用带冰水相变的考虑路基阴阳坡效应的有限元数值解法,模拟分析XPS保温板在不同的埋深、厚度,以及考虑冻融循环作用和地下水对XPS保温板导热系数不利影响(最不利工况)的条件下,路基不同部位最大季节冻深和路基阴、阳坡路肩横向热差异在30年内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保温换填法"在抬升路基不同部位的最大季节冻深和控制路基阴、阳坡路肩横向热差异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具体效果与路堤高度有关,路堤高度越小效果越好;综合考虑经济性和长期保温效果,路面下0。8 m是XPS保温板合理的埋设深度,8 cm厚是合理的铺设厚度,按《公路路基设计手册》公式确定的6 cm厚在季节冻土山区路基中偏于不安全;同时,"保温换填法"也适用于季节冻土山区地下水位埋深浅的地段。

    季节冻土山区软基冻害弃渣换填保温法合理埋设深度合理厚度阴阳坡

    橡胶混凝土路面板抗冲击性能研究

    薛刚牟一飞董亚杰
    7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橡胶混凝土路面的抗冲击能力,设计了 3种截面型式的橡胶混凝土路面试件,基于自由落锤冲击试验和有限元模拟,研究路面试件的破损形态、冲击能量、冲击加速度、最大冲击力及冲击位移。结果表明,采用橡胶混凝土为冲击接触面的试件CRC-U破坏时,上表面仅有一条水平裂缝,同时有凹坑产生;以普通混凝土作为冲击接触面的试件CRC-D破坏时,上表面产生交错裂缝。试件CRC、CRC-U、CRC-D的冲击能量分别是试件NC的1。095倍、2。671倍和1。191倍。普通混凝土路面试件NC在前期冲击加载中加速度峰值呈现递增的趋势,且球体质量越大加速度峰值递增越明显,含橡胶混凝土的试件CRC、CRC-U、CRC-D在相同冲击荷载下,加速度峰值呈现不同程度的递减。含橡胶混凝土的试件能量吸收率均大于普通混凝土,试件CRC-U的能量吸收率最高。赋予试件冲击能量270 J,冲击力大小排序为CRC<CRC-U<CRC-D<NC,冲击位移排序为CRC>CRC-U>CRC-D>NC,可见橡胶集料不同程度改善了路面试件的抗冲击性能。试件CRC-D的最终破坏形态较轻,冲击作用下的塑性应变较小;试件CRC-U的抗冲击次数最高、能量吸收率最高,抗冲击性能最佳。

    路面板抗冲击性能橡胶混凝土有限元模拟自由落锤

    路堤堆载下深厚淤泥变形特征及演化规律

    孟园英谭鑫周嘉威刘晓明...
    8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厚淤泥沉积区域的地表堆载会导致地层产生侧向变形,可能对堆载邻近基础设施产生不利影响。以广东省南中高速公路深厚淤泥地层条件为背景,开展了大型现场原位堆载试验,获得了淤泥地层在堆载作用下的深部侧向变形曲线。结合室内试验及原位测试结果,建立了反映原位力学特征的地层数值模型,并利用原位堆载试验实测结果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详细分析了深厚淤泥地层在堆载作用下的变形以及附加应力分布模式,分析结果揭示地层侧向位移主要是由于软弱土体进入塑性屈服状态并产生持续侧向流动导致,因此在数值模型中建立能够反映原位地层抗剪强度参数与埋深关系的参数分布模式非常重要。通过参数分析研究了地层组合以及堆载大小对地层侧向位移的影响规律,以期为深厚淤泥地区评估堆载填筑工程相关影响提供借鉴经验。

    路基工程淤泥堆载侧向变形现场试验数值模拟

    运营公路边坡安全风险评价研究

    周娟王琦
    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贵州省已进入周期性的公路养护高峰期,山区运营公路边坡数量众多,随着公路服务时间增加,公路边坡安全风险愈发突出,风险管控难度大,对运营公路边坡开展风险评价尤为重要。基于贵州省运营公路边坡风险管控的需求与实际,在边坡风险评价体系、风险分级标准、风险处置原则等方面开展了研究,提出了适用于贵州省公路边坡风险评价的评价指标,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贵州某山区运营高速公路,验证了该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和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可为其他地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公路边坡安全风险评价评价指标风险管控

    基于CT扫描的钢桥面沥青铺装在抗剪钢筋约束下的层间剪切破坏分析

    周欣叶奋
    101-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钢桥面沥青铺装在抗剪钢筋约束下的层间剪切破坏特征,利用CT扫描得到剪切破坏前后的切片图像,运用数字图像处理软件Avizo对切片进行分析识别、三维重建,得到试件破坏前后内部各层面孔隙率及空隙分形维数的分布规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试件剪切破坏的特征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试件剪切破坏多发生在其初始空隙分布较密集处,空隙越大处的破坏越严重;剪切破坏后分形维数增大,分形维数分布与空隙率分布的趋势一致,说明剪切破坏前后过程是分形的。最后对裂缝的发展规律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抗剪钢筋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钢桥面铺装抗剪钢筋X-rayCT扫描数字图像处理空隙率分形维数裂缝发展

    金属纤维和回收料对微波自愈性能影响研究

    孙圣向军威王辉
    106-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具有微波诱导自愈特性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可提高再生混合料的技术性能并推动路面回收旧料的再生利用,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效益。为研究金属纤维及路面回收料(RAP)对再生混合料微波诱导自愈性能的影响,制备不同金属纤维掺量及回收料掺量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并对其微波加热升温特性和微波诱导自愈效果等进行研究。此外,采用标准试验对再生混合料的道路使用性能进行了全面评估。试验结果表明:再生混合料的各项路用性能均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而有所提高,表明纤维能够提高混合料的整体稳定性,但低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随着RAP掺量的增加而降低;再生混合料的微波升温速度随着纤维掺量的提高而增加,4%纤维掺量比未掺加纤维的混合料提高近30%,而RAP对微波加热速度的影响并不明显;自愈效果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纤维掺量为2%时自愈效果最佳,而随着旧料掺量的增加,自愈效果逐渐降低。

    沥青混合料金属纤维裂缝愈合RAP微波加热

    浅谈高架快速化提升改造项目设计要点

    黄玲玉何帅
    11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G107武汉市东西湖段快速化改造提升项目实例,结合现状建设条件,分析影响该项目实施的外界因素,对项目总体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尤其是高架桥纵断面设计。总体上是从通行净空、景观功能、黄金分割等方面出发,细部考虑现状影响如并行轻轨、预留远期规划空间等因素,同时重视高架桥排水问题。

    高架快速路提升改造纵断面设计交叉口设计高架桥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