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公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公路
公路

谭昌富

月刊

0451-0712

paper@chn-highway.com

010-52190555 82190535

100010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前炒面胡同33号D座

公路/Journal Highwa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于1956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创刊,是中国公路行业出版最早的中央级技术类科学技术期刊。《公路》杂志的主管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主办单位是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原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出版单位是《公路》杂志社。  《公路》杂志的办刊方针是:严格遵守国家出版及相关行业法规;宣传公路行业的科技方针、政策、法规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交流和推广国内、外公路建设与管理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报道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为提高公路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我国公路交通现代化建设服务。  《公路》杂志内容以实用技术为主,兼顾政策、理论和科学实验。《公路》杂志主要服务对象是:从事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科研、养护、监理、管理等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大中专院校师生,市政、铁路、林业、水利、机场、地质、煤矿、石油等部门的科技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改进小波阈值去噪法对公路交通流数据处理研究

    陈均栋李敏何廷全王少飞...
    253-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证公路交通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对小波阈值去噪算法进行改进,并将其应用于公路交通流数据处理。介绍小波阈值去噪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对传统阈值及阈值函数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对阈值的选取和阈值函数的构建进行改进,改进中采用遗传算法对小波阈值参数的选取进行自适应寻优,并对遗传算法进行改进,克服了过早收敛的缺点。并以具体公路交通流数据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改进算法相比传统算法及文献中提出的改进算法去噪信噪比更高、均方根误差更小,去噪效果更优,能很好地应用于公路交通流数据的处理。

    智能交通交通流小波去噪阈值选取阈值函数遗传算法(GA)

    高速公路穿越既有尾矿库相互影响安全性分析

    刘艳强
    258-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繁五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为依托,根据尾矿库与路线之间的空间关系建立平面二维水动力数值模型,反演了尾矿库溃坝过程,得到了尾矿流淹没范围、淹没深度及流速等参数,并参考规范对隧道施工爆破引起的尾矿库库区地表震动参数进行了验算,据此分析公路工程建设及运营与尾矿库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为安全性量化评估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尾矿库溃坝后形成的尾矿流将浸没下游高速公路路基,飞溅高度超出桥面和隧道出口高程,其最大流速产生的冲击力将达到508。3 kN/m2;岩头隧道采用常规装药量爆破施工产生的地表震动烈度位于6度和7度之间,大于尾矿库的抗震设防烈度;鉴于工程建设及运营与尾矿库之间的相互影响巨大,建议采取尾矿库搬迁或加固以及对路基和桥梁设置防护等措施,以减小尾矿库对本项目造成的安全威胁。

    公路工程尾矿库安全性分析水动力分析爆破震动

    波形梁护栏的改造与提升技术研究

    姚日和谢海周武政杰姚冬财...
    263-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提出一种利用老旧波形梁护栏结构改造的双层波形梁护栏,采用理论计算、有限元仿真分析与实车碰撞试验的方法论证其安全性能。通过需求分析确定防护等级,通过力学理论计算确定护栏所需承受的撞击力,并为护栏结构的确定提供数据支撑,按照SB级碰撞条件建立护栏相关模型,通过仿真结果对材料、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评估;仿真结果表明:双层波形梁护栏的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且相关数值较优,其防护等级能达到SB级。双层波形梁护栏的应用,将改善行车安全性,且大大缩减养护成本。

    波形梁护栏护栏改造理论计算有限元仿真

    "窄路密网"背景下的支路规划设计探索

    王正同吴奇峰刘洋
    267-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机动车快速发展背景下的道路设计多以保障机动车通行效率优先,对道路其他使用者的考虑明显不足,干路宽、支路缺乏现象明显,道路交通拥堵不断加剧。近年来,随着居民对交通出行品质要求越来越高,道路设计理念逐渐从"道路"向"街道"转变,倡导适宜绿色出行方式的"窄路密网"建设模式。从雄安新区中交未来科创城实际案例出发,探讨"窄路密网"模式的设计初衷,应注重以人为本,从"服务机动车"回归到"关注人的体验和生活方式",鼓励绿色交通出行方式,提升出行空间品质,促进街区活力繁荣。分析"窄路密网"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1)慢行空间吸引力不足,街道缺乏活力;(2)交通组织不顺畅;(3)道路细节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此基础上,提出支路设计的原则,从横断面设计、道路环境提升设计、交通系统设计等方面提出中交未来科创城支路规划与设计的创新思路和措施,以期为雄安新区及其他地区道路规划设计和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交通规划中交未来科创城窄路密网一体化设计横断面设计交通系统设计

    基于交通冲突分析的智慧高速隧道主动风险防控方法研究

    张楠刘彬
    272-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境内隧道主动安全风险防控的需求,为了有效地预测和管理隧道及其周边区域的交通安全风险,提出了一种基于累积频率曲线的计算方法,用于确定隧道及其影响区的交通冲突风险阈值,提供能够预测事故先兆的高效快速分析能力。以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连接线为例,采用真实的隧道感知数据实现了基于间接安全评价模型(SSAM)的交通冲突指标自动化分析,为采用隧道主动交通管控提供了参考信息,探讨了基于隧道及其影响区冲突分析的渐进式主动风险防控方法。

    交通工程智慧隧道冲突分析风险防控

    多指标正交试验优化石粉RPC制备工艺研究

    黄前龙蔡燕霞张君瑞洪伟华...
    27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凝灰岩石粉高值化利用、优化其制备活性粉末混凝土(RPC)配合比和养护工艺,以水胶比为0。18的RPC配合比为基体,基于多指标正交试验设计理论,以28 d立方体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为评判指标,利用综合平衡法对多指标正交试验极差分析结果进行了评价,得出了制备工艺优化方案,并揭示了养护温度(A)、养护时间(B)、水胶比(C)等因素不同水平对掺石粉RPC力学性能的影响程度和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凝灰岩石粉作为部分细集料制备RPC具有致密增强的作用,同时实现石粉高值化利用,降低RPC制备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水胶比对立方体抗压强度影响最为显著,养护时间对抗折强度影响最为显著,凝灰岩石粉RPC制备工艺优化方案为养护温度85℃,养护时间24 h,水胶比0。18。

    活性粉末混凝土凝灰岩石粉制备工艺正交试验极差分析

    玄武岩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能

    姚华彦王旭洋扈惠敏张明远...
    285-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能,选用玄武岩纤维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增强,在不同温度下,开展了不同长度、不同质量掺量的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半圆弯拉试验(SCB)。通过断裂能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能,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分析纤维增强机理。结果表明:纤维的掺入使试样荷载位移曲线表现出更高的峰值荷载和更大的变形,纤维长度为3 mm或6 mm时,断裂能随纤维掺量的增大而增大,纤维长度为9 mm时,断裂能先增后减,在掺量0。3%时达到最大,超过0。3%后提升效果减弱;纤维掺量相同时,断裂能随纤维长度的增加而增大。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抗裂性能提升的原因在于掺入纤维之后,纤维在沥青混合料中搭接形成三维骨架、延缓裂纹的扩展,从而提升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能。研究结果可为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道路工程沥青混合料玄武岩纤维半圆弯拉试验断裂能抗裂性能机理

    降黏材料对改性沥青降温和流变特性的影响

    王强姚鸿儒张震牛晓伟...
    293-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低碳环保型降黏材料的两种橡胶油和USP改性剂制备改性沥青,研究了环烷油(N)、芳烃油(A)和USP对改性沥青的常规性能、降温效果和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降黏材料均能够显著提升改性沥青的疲劳寿命和低温性能(延度、蠕变劲度S和蠕变速率m、连续分级温度Tc),黏度的降低意味着具有作为温拌剂的潜质,但同时会损伤高温性能(车辙因子、Tc、不可恢复蠕变Jnr),累计应变反应和应力敏感性的增大,交通水平由H级降低到S级。环烷油改性沥青的降温效果、疲劳性能和低温性能最优,且高温性损伤较小。芳烃油改性沥青具有优异的耐老化性能、但具有最大的累计应变反应、应力敏感性和较低的疲劳性能。USP改性沥青的老化最为严重,但适度的老化增大了 Tc值,降低了 值,高温性能优异。环烷油和芳烃油对低温性能的显著改善效果分别体现在柔韧性和应力松弛能力上,而USP改性剂综合改善了沥青的柔韧性和应力松弛能力,但受油分、塑料和橡胶等辅助材料的综合影响较大。

    改性沥青降黏材料常规性能降温效果流变特性

    欢迎订阅2024年《公路》期刊

    299页

    玄武岩料源与加工特性对路用性能影响分析

    姜宏维王群力张艳红田佳磊...
    300-3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不同料场获取的玄武岩集料,按照设计的配合比制备沥青混合料,并进行常规高温稳定性、低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试验。研究了不同加工特性对粗集料的棱角性、针片状含量和含泥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料源直接影响混合料的性能;随着针片状含量的增加,两种混合料的浸水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都明显降低,特别是对于多孔集料制备的混合料,降低幅度更为显著;随着针片状含量的增加,两种混合料的疲劳性能也会下降,但增加针片状含量后,混合料的疲劳寿命对应力变化的敏感程度降低。

    道路工程沥青混合料玄武岩料源特征加工特性路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