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公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公路
公路

谭昌富

月刊

0451-0712

paper@chn-highway.com

010-52190555 82190535

100010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前炒面胡同33号D座

公路/Journal Highwa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于1956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创刊,是中国公路行业出版最早的中央级技术类科学技术期刊。《公路》杂志的主管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主办单位是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原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出版单位是《公路》杂志社。  《公路》杂志的办刊方针是:严格遵守国家出版及相关行业法规;宣传公路行业的科技方针、政策、法规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交流和推广国内、外公路建设与管理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报道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为提高公路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我国公路交通现代化建设服务。  《公路》杂志内容以实用技术为主,兼顾政策、理论和科学实验。《公路》杂志主要服务对象是:从事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科研、养护、监理、管理等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大中专院校师生,市政、铁路、林业、水利、机场、地质、煤矿、石油等部门的科技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张靖皋长江大桥北航道桥北锚碇沉井基础钢筋模块预制及安装施工技术

    王显臣彭林林翟兵兵王志强...
    229-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沉井钢筋施工大多采用劲性骨架支撑定位,钢筋在后场加工、现场人工安装的工艺,存在现场高空作业量大、工效低、安全风险高的问题.以张靖皋长江大桥北航道桥北锚碇沉井基础施工为背景,详细介绍了沉井钢筋模块预制、运输、存放及安装施工技术.实践证明该技术可提高施工工效,降低施工成本,保证施工质量安全,可为类似施工项目提供借鉴.

    桥梁工程沉井基础钢筋模块劲性骨架匹配加工存放胎架张靖皋长江大桥

    可伸缩移动导向架高精度沉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李建如史虎彬韦博
    238-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中施工区域具有大潮差、浅覆盖层的施工环境,而且因地势起伏导致钢管桩设计长度相差较大.为保证钢管桩的沉桩精度,研发了船载式三层可伸缩移动导向架,保证了钢管桩在高、低潮工况下均能在两层液压抱桩臂限位条件下施工.移动导向架设置在可移动的大型起重船上,焊接牢固,打桩船应用船舶高精度自动锚缆系统进行定位,可以实时进行平面位置的调整.本研究形成了一套适用于外海大型桥梁建设的高精度桩基施工技术,同时合理利用了船机资源,满足了项目海中区钢管桩施工垂直度均控制1/300以内,整体位于承台底面处中心偏差小于100 mm,钢管桩之间相对偏差小于80 mm的高精度打设要求.

    桥梁工程高精度沉桩移动导向架复杂施工环境施工流程

    基于FEM-BIM模型的30 m预制箱梁结构局部优化设计

    姜虎赵鹏洲李太平张宏伟...
    243-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陇东地区静宁~天水高速公路项目为依托,建立30 m跨径小箱梁结构的三维FEM-BIM模型,针对简支转连续小箱梁结构中预应力束、普通钢筋及锚垫板等构造存在冲突的问题,进行钢束、锚板与钢筋位置碰撞分析并优化小箱梁构造设计;围绕较大钢束张拉力作用下的箱梁受力问题,进行多工况下局部构造优化分析,以改善箱梁结构受力性能.结果显示,顶板钢束及锚垫板设置与周围普通钢筋存在较为严重的位置冲突,可采取调整钢束位置、采用扁锚锚具、修改配筋设计等措施来解决;预应力束张拉槽口底部或竖向拐角处容易开裂,可通过对张拉槽口设计细节和受力方式进行局部优化,提高预制小箱梁结构制造精度及受力合理性.

    桥梁工程30m预制箱梁预应力钢束张拉槽口结构优化有限元分析

    在建小半径钢箱梁倾覆问题分析

    陈佳段孟霞
    248-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箱梁由于其卓越的跨越能力和良好的受力性能,多用于大跨径、小半径匝道桥来跨越被交道路,但钢箱梁自重较轻,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易存在倾覆风险.以广东某在建曲线桥梁倾覆为依托,分别进行了成桥抗倾覆分析验算、施工过程抗倾覆分析验算和倾覆过程还原分析,系统地梳理了该钢箱梁抗倾覆稳定性在各阶段的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为避免此类倾覆事件的发生提供借鉴.

    钢箱梁小半径倾覆临时加劲肋验算

    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建造工厂

    来猛刚姚晓飞
    253-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工业化的高效发展,将建造业向制造业有序推进,智能建造工厂的界定、规划和针对性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对智能建造工厂的内涵及特性给予了界定;第二,对智能建造工厂的区划进行了规定,并对厂区的每一区划给出了相应的功能匹配;第三,将智能建造工厂从功能上划分为监控、质量检验、数据采集及分析、信息传输及共享、协同控制及决策,并对协同生产加以示意;第四,针对现有的技术发展,对软件平台、钢筋工业化、柔性化生产及智能化水平等4个技术瓶颈提出建议与思考.文章中涉及的功能区划、工厂架构、智能技术及技术短板,可以有助于从业者深度理解和发展智能建造工厂进而提升工业化水平,将交通基础设施工业化智能建造推向新的高度.

    交通基础设施工业化智能建造工厂内涵及特性智能板块智能化水平

    公路特长隧道内疲劳唤醒区视觉行为特征研究

    尚婷谢磊连冠刘建...
    260-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特长公路隧道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因驾驶疲劳引起的交通事故越来越多,提升隧道交通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有效阻断因特长隧道环境因素影响导致的短时疲劳效应,基于疲劳唤醒理论定义了特长隧道疲劳唤醒区,从视觉刺激、听觉刺激、触觉刺激三方面分析其作用原理,以完善疲劳唤醒理论.结合疲劳唤醒区作用原理,因为色彩是驾驶人在驾驶过程中最易感知的视觉信息,故主要研究驾驶人在特长隧道内对于疲劳唤醒区有关色彩类型的视觉行为特征.由于在运营中的公路隧道进行自然驾驶试验存在成本高、难以长期开展等问题,因此采用室内驾驶模拟仿真试验的方式进行研究.通过K-medoids聚类算法将驾驶人注视点兴趣区域划分为7个,以研究注视点分布特性,并通过分析瞳孔变动特性从而研究驾驶人对于不同色彩类型的疲劳唤醒区的视觉行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特长隧道内设置冷色色调疲劳唤醒区能够有效缓解驾驶人的驾驶疲劳,且疲劳唤醒区的唤醒效果还受到行车速度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特长隧道疲劳唤醒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交通工程特长隧道短时疲劳疲劳唤醒区K-medoids

    基于改进D-S证据理论的管廊施工风险评估

    宛明晨景月岭马乐乐孙冉...
    274-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管廊施工所引发的安全问题,提出了基于云模型和改进的D-S证据理论相结合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研究思路.充分考虑综合管廊施工在安全评估过程中的模糊性和随机性,构建安全评估多指标体系,借助云模型完成指标的基本概率赋值,针对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时的证据冲突,引入马氏距离进行改进,并采用熵值法对不同种类监测项目进行权重分配,进而完成对各监测指标隶属度函数的融合,增强了融合结果的可靠性.将该风险评估方法应用于合肥某管廊施工实例,验证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段管廊施工整体安全评估的隶属度为m=[0.306 8,0.643 3,0.045 2,0,0,0.004 7],即该段管廊施工整体处于较低风险状态,与现场巡查结果一致,研究可为综合管廊施工过程中的多指标综合安全评估提供参考.

    管廊施工安全云模型D-S证据理论多源信息融合

    预制梁工业化生产绿色低碳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

    徐爱敏王东妹张蒙蒙秦伟华...
    281-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交通基建领域尚缺少梁厂建设及生产阶段的绿色低碳评价体系,难以有效地评估预制梁工业化生产减污降碳水平.在充分分析现有预制梁生产工艺工法的基础上,结合专家调研法、频度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和有效度检验法,构建了 2个维度4个层级20个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单位用地面积、物料损耗量、能源消耗、绿化率、碳排放量和绿色低碳管理措施方面指标,确定了指标标准值、评分方法、赋分标准和评价等级划分标准.通过对我国华东地区某高速公路预制梁厂建设工程实例计算研究,验证了评价指标体系在预制梁工业化生产绿色低碳评价方面的可行性,为我国预制梁厂甚至交通基建领域的可持续绿色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撑.

    桥梁工程桥梁工厂预制梁工业化生产绿色低碳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

    考虑路网性能的交通事件影响下高速公路路径诱导策略

    王超孔德兰李晨曦吴伟令...
    288-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交通需求迅速增长,高速公路交通拥堵的频次和严重程度不断上升,严重时交通拥堵甚至会波及相邻道路.对局部路网造成不良影响.交通诱导分流已成为从整个路网层面上缓解拥堵、平衡网络车流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在考虑诱导对整体路网性能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事件条件下基于重复度最小的路径诱导方法,并从路网层面对诱导策略进行整体评价.诱导策略主要包含3个方面:首先确定基于重复度指标确定分流路径;而后判断路网中容量情况以确定需分出的流量开采用Logit分配交通流量分配到诱导路径;最后选用事故路段排队长度、路段与路网行程时间可靠性指数作为评价诱导实施效果的指标.实验以济南市绕城高速公路网络为例,基于SUMO仿真软件建立路网与需求模型,并通过SUMO的二次开发评估诱导算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显示采用诱导方法可有效减少事故路段的排队情况、提高路段以及路网行程时间可靠性.研究可为事件条件下的高速公路诱导分流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支持,减缓交通拥堵对道路网络的影响,提高高速公路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率.

    交通工程高速公路网络交通事件路径诱导交通仿真

    基于视觉信息熵的高速公路雾区诱导研究综述

    李欣雨李晓雷詹银霞杨斌...
    295-3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进一步研究以驾驶人视觉信息熵为核心的高速公路雾区行车安全问题,对高速公路雾区视觉诱导领域重点问题进行了概述.首先,阐述了雾对交通系统带来的影响,明确了常规性雾天和团雾天气交通事故率上升的根本诱因是雾天导致的能见度下降;然后,阐述了视觉信息熵的概念、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并且对比总结了近几年来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最后,根据雾区诱导设施的不同将雾区视觉诱导分为"静态诱导"和"动态诱导",并结合驾驶人动态视觉对雾区诱导进行研究分析.考虑到目前诱导雾灯存在的不足,未来的研究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建立高速公路雾区驾驶人视觉信息熵模型、计算团雾环境不同能见度下的视觉熵值,以便进一步得到驾驶人在不同能见度下可获得的有用信息量;得到视觉熵和视觉信息量的合适阈值,作为高速公路诱导雾灯布设方案的参考.

    交通工程视觉熵高速公路雾区视觉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