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公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公路
公路

谭昌富

月刊

0451-0712

paper@chn-highway.com

010-52190555 82190535

100010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前炒面胡同33号D座

公路/Journal Highwa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于1956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创刊,是中国公路行业出版最早的中央级技术类科学技术期刊。《公路》杂志的主管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主办单位是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原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出版单位是《公路》杂志社。  《公路》杂志的办刊方针是:严格遵守国家出版及相关行业法规;宣传公路行业的科技方针、政策、法规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交流和推广国内、外公路建设与管理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报道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为提高公路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我国公路交通现代化建设服务。  《公路》杂志内容以实用技术为主,兼顾政策、理论和科学实验。《公路》杂志主要服务对象是:从事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科研、养护、监理、管理等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大中专院校师生,市政、铁路、林业、水利、机场、地质、煤矿、石油等部门的科技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沥青路面路表开裂破坏源探析与影响因素研究

    罗要飞赵兴晨张苛张争奇...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阐明沥青路面路表开裂破坏源的位置及影响因素,采用壳牌路面设计软件BISAR3。0,分析半刚性基层和组合式基层沥青路面路表力学响应状况,探讨其破坏源产生位置。并以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为对象,研究模量类型、水平力、层间接触条件劣化及车辆超载作用对路表受力状态及破坏源的影响。结果表明:路表荷载作用区边缘为沥青路面路表开裂破坏源的产生位置,路表力学响应软件计算结果与理论分析的结论相一致,破坏源处产生的裂缝类型为纵向Top-Down裂缝;在所选因素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路表的力学响应状况基本不会发生改变,荷载作用区边缘为路表受力的最不利区域,不仅出现应力、应变指标的最大值,还会产生拉压受力状态的突变。模量类型、水平力作用、超载作用、层间光滑接触对路表荷载作用区边缘处力学响应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除基-面层层间光滑接触条件外,其他影响因素均增大了路表开裂病害发生的概率。研究成果可为沥青路面路表病害发生机理的认识和预防提供参考。

    沥青路面破坏源路表疲劳损伤Top-Down裂缝

    基于流固耦合的加筋膨胀土边坡稳定性分析

    韦秉旭曾警程聪陈楚方...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工格栅加筋膨胀土边坡受降雨影响产生膨胀变形,乃至失稳破坏,是典型的流固耦合问题。为探究降雨条件下加筋膨胀土边坡稳定性,基于流固耦合、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和Biot固结理论,利用FLAC3D二次开发平台和内置FISH语言,构建了一种综合考虑膨胀土渗流-变形-应力的流固耦合分析方法。然后,结合实际工程,基于FLAC3D软件探究了降雨条件格栅界面参数、加筋长度和加筋间距对于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格栅加筋可有效提高边坡稳定性;随着格栅界面参数、加筋长度的增大,以及加筋间距的减小,边坡稳定性逐渐提高;"下密上疏"的格栅布设方案比均匀布设方案更为合理。

    边坡稳定性流固耦合膨胀土土工格栅

    基于离散元的再生沥青混合料车辙演化规律研究

    王强卢晓锦孙宝生夏全平...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再生沥青混合料路面结构车辙的发展规律,选用SMA-13+AC-20再生沥青混合料,SMA-13再生沥青混合料+AC-20再生沥青混合料两种路面结构,通过足尺加速加载试验以及PFC数值模拟分析路面结构车辙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路面结构车辙深度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车辙深度增加迅速,路面被再次压实,经30万次加载后,两种路面结构产生的车辙深度分别为6 mm、5。6 mm;第二阶段车辙稳定发展,第二阶段的车辙深度增长率分别为9。83%、9。46%。PFC数值计算得到的两种路面结构的车辙深度分别为6。2 mm、5。9 mm;两种路面结构上、下面层产生的永久变形量基本为变形总量的25%和75%;使用再生沥青混合料用作路面铺筑材料能有效降低道路的车辙深度,减小道路所产生的塑性变形;因路面结构材料不同,使得剪应力集中分布在道路层间位置,但双层再生路面结构面层层间产生的剪应力远小于单层再生路面结构,并且当深度超过8 cm时,道路因车辆荷载作用而产生的剪应力波动较小。

    道路工程再生沥青混合料加速加载试验PFC车辙

    重复再生集料掺量对冷拌路面修补料的性能影响研究

    王知乐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聚氨酯改性乳化沥青技术和水泥浆处理技术弥补第二次重复再生集料的缺陷,将其配制成冷拌重复再生集料路面修补料。通过贯入试验、黏聚性试验、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研究了重复再生集料掺量对改性乳化沥青冷拌重复再生集料路面修补料的施工和易性、早期强度、成型强度、抗水侵害性能等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重复再生集料掺量超过50%时,随着重复再生集料掺量的增大,改性乳化沥青冷拌重复再生集料路面修补料的贯入强度先增大再减小,初期强度、成型强度、抗水侵害性能均随其掺量的增大而逐渐增大,且各项性能均优于乳化沥青冷拌重复再生集料路面修补料,保证了路面修补后快速通车,实现了节能减排和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双重环保目标。

    沥青路面重复再生集料改性乳化沥青冷拌路面修补料路用性能

    路用蔗渣纤维制备及应用研究

    刘卫东黄志鹏张仰鹏开东东...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制糖蔗渣可纤维化的材料属性及沥青路面用纤维的性能要求,围绕蔗渣纤维制备的关键技术问题,研制双螺旋剪切设备,制备蔗渣纤维,探索其制备工艺,评价其基本路用性能。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及热重分析仪分别研究蔗渣纤维的微观结构、化学成分及热稳定性,并进行掺蔗渣纤维的AC-13和SMA-13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路用性能评价,将蔗渣纤维沥青混合料应用于沥青路面工程。研究表明,双螺旋剪切设备加工蔗渣纤维方案可行,宜采用湿法制备,综合考虑制备效率和路用纤维技术要求,最佳工艺参数为:浸泡时长为24 h,剪切时长为4 min,渣水比为1∶3;制备的蔗渣纤维满足路用木质纤维的技术要求,蔗渣纤维是由多层纤维壁围成的微管并束结构,该结构有利于吸附沥青中的轻质油分,增强胶浆与集料的界面黏结性能;蔗渣纤维与木质素纤维的化学结构基本相似,前者的木质素含量略高于后者;蔗渣纤维与木质素纤维的热重(TG)曲线也基本相似,但蔗渣纤维的热失重速率(DTG)曲线出现了双峰结构;掺蔗渣纤维的AC-13和SMA-13混合料路用性能均优异,两者的施工工艺基本相同,试验段使用效果良好。研究成果为蔗渣纤维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道路工程沥青路面纤维增强蔗渣纤维制备与结构路用性能

    高原山区公路冬季温湿度变化规律及路面结冰预测模型分析

    郑少鹏陈亮亮黎晓周沛延...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高原山区公路冬季温度湿度数据变化规律的研究,以及路面结冰预测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1)路面温度和湿度与大气温度和湿度变化规律基本相同,两者差值温度在1℃左右、湿度在5%左右,证实了采用路面温度和湿度来分析路面结冰状态是可行的;(2)分析了路面结冰时间与对应路面温度和湿度数据,提出了利用智能温度和湿度数据来预测路面结冰的理论,以及路面结冰预警信息;(3)建立了公路路面结冰预测模型,提出了高原山区冬季公路路面结冰预测模型的阀值,为冬季智慧养护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

    道路工程高原山区筑路温度湿度路面结冰

    不同水性环氧树脂对SBR改性乳化沥青性能影响研究

    成猛包广志郭洪军区桦...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微表处路面的耐久性能和抗车辙性能,采用水性环氧树脂对SBR改性乳化沥青进行复合改性。通过设计不同种水性环氧树脂-固化剂组合,测试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的3大指标、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与集料黏附性、湿轮磨耗值、轮辙试验宽度/深度变形率等指标,研究不同水性环氧树脂与固化剂组合对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微表处路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双酚A型E44水性环氧树脂和乙烯胺加成物固化剂进行组合使用时,固化后乳化沥青胶结料的蒸发残留物稠度和黏度、与集料黏附性得到明显地提升;制备的微表处混合料与SBR改性乳化沥青微表处相比,1 h湿轮磨耗值降低72。8%,轮辙试验宽度变形率(PLD)降低82。9%,深度变形率(PVD)降低91。1%,60℃时的60 min车辙深度降低66。5%,6 d湿轮磨耗值下降79。0%,综合路用性能最佳;E44水性环氧树脂与脂环胺和脂肪胺混合物组合使用的综合路用性能次之。

    沥青混合料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复合改性微表处

    基于DIC的沥青混合料断裂特性研究

    项震宇陈军吕毅宗汇丰...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加载速率和沥青类型对沥青混合料抗裂性能的影响,对基质沥青混合料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在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宏观力学指标与应变云图变化开展对比研究。通过半圆弯曲试验获取材料加载过程中的力学参数,并计算断裂能、断裂韧性等多种指标对抗裂性能进行量化表征。同时采用数字散斑相关法提取试件表面在加载过程中的位移场和应变场信息,研究沥青混合料的开裂过程及裂缝的扩展规律。结果表明:两种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能均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加而提高,且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抗裂指标均优于基质沥青混合料。此外,根据试件开口位移的大小变化以及应变云图的演化,可以实现材料断裂过程中微裂纹产生、宏观裂纹扩展和失稳破坏3个阶段的有效划分。

    道路工程沥青混合料数字散斑相关法抗裂性能裂纹扩展规律

    填石料室内CBR值测试方法及预测公式研究

    颜志铭张仰鹏焦晓东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路基填石料粒径过大,难以在室内准确测试其CBR值且缺少预测公式的问题,通过相似级配法与自主设计的试验装置对不同骨架/填隙颗粒固相体积比下的填石料进行CBR值研究,同时基于接触力学理论推导出CBR值计算公式并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填石料的CBR值在一定范围内仅与母岩强度和填充密度有关,宜采用相似级配法进行评价;随着骨架/填隙颗粒固相体积比(7∶3~3∶7)的增加,填石料的CBR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骨架/填隙颗粒固相体积比为6∶4时CBR值达到最大值,为335。4%;基于接触力学理论提出的填石料CBR值预测公式计算值,与测试值的平均误差率仅为4。20%,表明填石料CBR值可采用该公式进行预测。

    路基工程土石方工程填石料CBR值接触力学

    高速公路护栏方管立柱辊弯成型工艺仿真分析

    王文斌陈旺龙田宇乔东兴...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三波形梁钢护栏方管立柱的弯角外圆弧半径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问题,通过优化轧辊孔型设计,建立了方管立柱辊弯成型加工全流程仿真模型。基于显式动力算法,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研究了带钢通过轧辊时的应力分布与变形,提出了适用于立柱辊弯成型分析的数值模拟方法,对方管立柱成型和整形过程进行仿真分析,进而优化轧辊孔型,并调整管坯宽度。生产实践表明,改良后的方管立柱成型和整形机组能够满足生产加工需求,产品质量符合我国标准和设计要求。

    高速公路护栏立柱轧制工艺辊弯成型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