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管理现代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管理现代化
管理现代化

谢绍明

双月刊

1003-1154

010-64249510 64263335-3212

100011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西里一区13号楼求实饭店212号

管理现代化/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经济理论和管理类刊物。综述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及走向,探讨中国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途径,宣传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经济政策与法规,介绍国内外现代化管理的经验和进展,普及管理知识,为深化改革提供急需的现代管理信息。适合各类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管理专业师生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经济、技术变迁与劳动生产率的收敛效应

    李奕轩张彬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数字经济优势提升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点.基于技术变迁视角,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探讨数字经济对劳动生产率收敛的影响效应及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三大产业劳动生产率均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即随着时间推移,劳动生产率区域间差异逐渐缩小并最终收敛为稳定状态.数字经济能够有效推动劳动生产率收敛,且对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收敛的影响速度最快、效果最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中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高技术邻近度与技术中心度促进劳动生产率收敛.为此,提出打通国民经济循环堵点、提高三次产业数字化水平、坚持以数字经济引领技术创新的建议,持续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数字经济劳动生产率收敛技术邻近度技术中心度

    数字经济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溢出效应研究

    李杰王薇
    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数字经济突破空间距离约束的集约优势,使用 2012-2021 年 30 个省(市、区)1 的面板数据,通过区域协同的空间分层逻辑,实证探究数字经济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论表明:(1)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显著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2)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能源于数字经济驱动产业结构高度化、合理化、技术化"三位一体"共生互促.(3)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溢出效应在东部和西部表现明显,中部则不显著.为此,本文从区域协同促进区域共享发展视角提出相应对策,即:补齐数字经济区域发展短板,放大数字经济空间溢出效应优势,推进数字经济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数字经济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产业结构升级

    经济周期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基于同群效应和热手效应视角

    毕茜曲恬立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经济周期波动是否会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影响具有研究意义.研究发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呈现逆周期特征;进一步发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存在地区同群效应和行业同群效应,且两类同群效应均会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逆周期性;管理层对未来经济预期存在热手效应,但在此影响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仍呈现显著逆周期特征.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市场化水平高、行业竞争程度高和媒体关注度低的情况下,企业数字化转型逆周期表现更明显.

    经济周期企业数字化转型同群效应热手效应

    数字新基建、要素配置效率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段洪成武文柳佳
    2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2-2021年中国 30 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且这一作用在东部地区、非粮食主产区和高科技投入地区更显著.机制分析发现,要素配置效率在数字新基建驱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起到关键传导作用.门槛分析显示,在跨过数字新基建的单门槛和要素配置效率的双门槛后,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动作用更显著.空间分析发现,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此,提出完善数字新基建布局、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实施区域特色发展战略的建议,以期为扎实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参鉴.

    数字新基建要素配置效率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空间溢出效应

    官方新闻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基于TVP-VAR模型的研究

    王倩郝文倩廖泽芳
    3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国官方发布的汇率新闻为对象的研究,从文本措辞角度对 2010 年至 2023 年中国央行和外汇局的官方网站新闻进行分类,构建"汇率升贬"、"汇率弹性"、"汇率制度"、"人民币国际化"和"美元相关"五种新闻措辞指数,进而利用TVP-VAR模型研究官方新闻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官方新闻对人民币汇率存在明显时变特征,产生的冲击效应在短期尤为明显,长期趋近于零;官方新闻中不同措辞类型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官方新闻指数对人民币汇率有升值影响,对汇率波动有增强效果,且离岸市场受到的影响更大.

    官方新闻人民币汇率文本处理TVP-VAR模型

    钱越多越好吗?农村信贷与农村产业升级的时空关系——基于SAR模型与SEM模型的实证分析

    王宏宇吉猛
    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信贷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撑,是农村产业升级的重要保障.本文利用 1978-2019 年 30 省份面板数据,在构建农村信贷对农村产业升级影响的理论框架基础上,建立空间自回归模型(SAR)和空间误差模型(SEM),实证分析农村信贷与农村产业升级的时空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产业升级在地理位置上呈现空间集聚性;农村信贷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会对农村产业升级产生抑制作用,呈"倒U型"非线性关系;其中,受农业资源差异影响,整体上东部区和中部区存在"倒U型"关系,西部区并不存在"倒U型"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粮食主产区"倒U型"关系最显著,三大粮食产区中黄淮海地区和长江流域地区呈明显"倒U型"关系,东北地区则不存在"倒U型"关系.最后,本文提出发挥农村产业升级空间集聚作用、农村信贷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等政策建议.

    农村信贷农村产业升级农村金融粮食产量空间效应

    债务融资对终极股东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内部控制质量的门限效应和调节效应

    何芳丽李思锐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集中股权结构的上市公司中,终极股东对其他中小股东有一定的利益侵害动机,债务融资作为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研究其对终极股东行为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以我国 523 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 2007-2022 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考虑内部控制质量的门限效应与调节效应,实证检验了债务融资对终极股东掏空行为的促进或抑制效应.研究发现:(1)银行债务、商业信用和长期债务对终极股东掏空行为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当内部控制质量分别大于门限值 860.160、873.700、873.700 时,此类效应减弱;(2)短期债务对终极股东掏空行为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当内部控制质量大于门限值 873.700 时,此效应得到加强;(3)商业信用、长期债务、银行债务对于国有企业中终极股东掏空行为的促进效应,受到内部控制质量的反向调节.研究结论为上市公司制定健全的内部治理环境策略以及为债权人制定合理的借贷策略从而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债务融资内部控制质量终极控制股东面板门限模型静态面板回归模型

    暴露风险视角下企业生产效率波动与财务舞弊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实证

    管河山廖航王谦
    6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暴露风险是舞弊四因素理论(GONE理论)中影响财务舞弊行为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构建企业生产效率波动指标,建立博弈模型从风险暴露视角给出生产效率波动影响财务舞弊行为的机理分析.选取 2016 年至 2020年A股市场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生产效率波动越大,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风险程度越高;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公司透明度、审计质量和外部监督强度会影响生产效率波动与舞弊风险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拓展了财务舞弊识别视角,为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监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生产效率DEA-Malmquist指数博弈GONE理论

    双循环格局下中国航空货运枢纽物流供需非均衡研究

    梁红艳茹启琼
    8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畅通经济双循环的关键节点,航空货运枢纽物流供需均衡发展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前提和基础.基于网络节点连通性水平识别航空货运枢纽,并借助非均衡理论构建航空物流供需非均衡模型,研究 2010-2019 年中国国内与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物流供需非均衡性.结果显示:国内航空货运枢纽包括北京首都、上海浦东、广州白云、深圳宝安、郑州新郑、西安咸阳等 38 个机场,其中北京首都、广州白云、上海浦东、深圳宝安同时也是国际航空货运枢纽.观测期内,每年约一半的国内航空货运枢纽表现为物流供给不足,少部分枢纽趋于相对均衡状态,其他则表现为供给过剩.上海浦东、石家庄正定、烟台蓬莱、昆明长水、天津滨海、福州长乐、西安咸阳等枢纽的供给不足现象较严重;深圳宝安、贵阳龙洞堡、银川河东、呼和浩特白塔等枢纽的供给过剩现象较严重.相较而言,中国国际航空物流供给不足现象更严重,尽管近年来有轻微缓解趋势,但并未实现根本逆转.最后,提出了中国航空货运枢纽实现物流供需均衡发展的分类对策建议.

    双循环格局连通性水平国内航空货运枢纽国际航空货运枢纽供需非均衡

    轨道交通产业集群识别及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薛锋梁洁林任子兰张新宇...
    91-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应用区位熵识别我国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状态,进而构建Logistic曲线模型和空间演化模型分析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总体呈递增趋势,到 2020 年已基本形成,但地区间集群水平存在差异.(2)时间上,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发展的三个关键点分别为 2010 年、2017 年与 2023 年,呈现阶段性发展特征;(3)空间上,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全局空间自相关性渐进增强,呈现"集聚"发展模式,同时产业集群空间重心在 116.0419°E~115.5198°E,34.6150°N~32.9530°N之间变动,即椭圆重心由东北向西南移动,空间椭圆逐渐向正圆趋近,在空间分布上趋向均衡发展,同时产业集群的空间整体分布方向呈现从偏东北西南向正北正南偏移的趋势.基于此,我国应整合产业资源,加强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效应,稳步推进集群转型发展,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

    轨道交通产业产业集群时空演化特征区位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