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管理现代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管理现代化
管理现代化

谢绍明

双月刊

1003-1154

010-64249510 64263335-3212

100011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西里一区13号楼求实饭店212号

管理现代化/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经济理论和管理类刊物。综述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及走向,探讨中国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途径,宣传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经济政策与法规,介绍国内外现代化管理的经验和进展,普及管理知识,为深化改革提供急需的现代管理信息。适合各类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管理专业师生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产品差异化和市场开放度对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

    薛领张天骄张晓林赵威...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群是提高地区经济增长和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过程中的重要载体.本文尝试结合"新"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和基于agent计算经济学对多重异质性下城市差异化对企业和人口的空间演化影响进行研究,建立了一个企业生产效率与规模、居民工资等多重异质性的两区域空间经济模型对城市间人口和企业迁移进行动态模拟以研究空间经济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无论是否存在市场进入和退出机制,小城市内部工业产品的差异性越大,越有利于企业和人口向小城市迁移,企业和人口倾向于分散.但是存在市场机制能提高城市内产品差异化对人口和企业迁移的吸引力.(2)城市群中小城市要更多的企业和人口,需要继续鼓励创新生产差异化产品,使城市内的产品更加多样化和差异化.(3)为了使城市内产品差异化发挥更大的作用,整个地区需要更加健全企业进入和退出的市场机制,使得有利可图的资本可以进入市场,同时亏损的企业能够退出市场或者转型升级和改制.

    差异化城市群"新"新经济地理学ACE

    高水平开放视域下认证认可竞争力对双边贸易收益影响效果及异质性效应研究——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证检验

    霍忻倪超王新城胡钟峻...
    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水平开放格局构建过程中,"一带一路"地区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中的地位逐步提升,多项认证认可互认协议得以签署,贸易领域和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宽,为扩大双边贸易收益提供有力支撑.本研究以构建高水平开放格局为背景,基于"一带一路"倡议视角,以 2013-2021 年 30 个沿线国家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统计建模、跨国投入产出模型、引力模型等多种方法,测算了贸易收益水平,根据认证认可竞争力指数对样本国家进行了梯队划分,同时,检验了不同类型认证认可竞争力对双边贸易收益的影响效果及异质性效应,研究发现,认证认可竞争力对贸易收益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但是在不同类型竞争力主体中存在异质性效应,这与经济体量、技术水平、互认基础等因素相关.

    一带一路认证认可贸易收益引力模型异质性效应

    双向FDI协调发展对中国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王娟张翔
    2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推动双向FDI高效互动与协调发展,是提升中国区域经济韧性的重要路径.基于 2003-2021 年中国 30 个省市区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中介效应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双向FDI协调发展对中国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双向FDI协调发展显著促进了区域经济韧性提升,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区域经济韧性存在空间依赖性,双向FDI协调发展对邻近地区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正面溢出效应;机制检验表明,双向FDI协调发展通过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技术创新水平间接促进区域经济韧性提升;拓展性分析发现,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韧性的提升效应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依次减弱,考虑税赋冲击、金融危机以及人口结构冲击后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韧性仍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文章澄清了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机理,对如何通过双向FDI政策赋能区域经济韧性提升提供了更为宽广的思路.

    双向FDI协调发展区域经济韧性中介效应空间溢出

    基础设施投资对中国地区消费的影响研究

    赵云鹏张滨
    3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物质资本的积累是产品生产的基础,而基础设施投资是物质资本积累的形成过程,其建设与完善不仅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硬实力的体现,还是加速产品生产、运输与流通,进而提高居民终端消费水平的保障.本文使用 2007-2022 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不同视角定量考察基础设施投资对地区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础设施投资显著提高了地区总体消费水平,且由于时滞的存在,当期基础设施投资对未来两期内的地区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同区域间基础设施投资对消费的影响存在差异,中部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对消费的促进作用较强,东部地区相对较弱;最后,空间效应分析发现基础设施投资不仅对当地消费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邻接地区的消费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邻接地区消费的促进作用要弱于对当地消费的促进作用.

    基础设施投资地区消费分位数回归空间计量

    监管机构随机现场检查能有效遏制关联交易吗?

    杜莉周冬华
    4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证券监管是维护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从证监机构预防性监管的视角出发,检验了证监机构随机现场检查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随机现场检查能够通过提高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治理水平,抑制关联交易.这种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利益流出型、涉及担保抵押、股权交易和提供或接受劳务的关联交易事项中.当企业面临的外部治理更强,也即由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面临更多媒体报道时,这种抑制作用更为显著.论文的研究结论为监管机构深入创新监管方式提供了经验证据.

    随机现场检查关联交易公司治理

    货币政策、企业异质性与债务期限结构

    雷国胜杨阳
    5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 2007-2022 年A股上市公司季度数据,考察货币政策冲击对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的影响下,企业债务期限结构受到显著的负面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不是瞬时的,而是在冲击发生后的第一个季度才显示出来,并且随时间的推移其下降趋势先增后减,整体呈现"U"型;从融资约束视角来看,融资约束越大的企业其债务期限结构在货币政策冲击发生时受到影响更大,且受影响时间更长;从行业视角来看,相较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更为敏感,对货币政策冲击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更加显著.研究结果丰富了货币政策对债务期限结构影响的研究,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益参考.

    货币政策债务期限结构融资约束Proxy-SVARLocalProjection

    宏观审慎政策降低了银行系统性风险吗?——基于中国A股上市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

    姚爽黄玮强
    7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研究宏观审慎政策对银行稳定的实施效果及其作用机制,对于健全我国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完善系统性风险防范化解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利用 2010-2022 年中国 16 家A股上市商业银行的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宏观审慎政策与银行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分析其影响机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的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有效地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经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流动性类政策工具在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方面的效果最强,其次是资产类政策工具,最后是资本类政策工具.(3)银行的规模越小、资产经营的多元化程度越低、资产盈利能力越弱,宏观审慎政策在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方面的效果越强.(4)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通过减缓银行风险承担、削弱银行间互联性来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最后从丰富和优化政策工具、以银行特征为依据的差异化监管、理顺政策作用路径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政策银行风险承担

    ESG表现、融资效率与研发投入——基于战略性新兴企业的经验证据

    刘慧徐悦
    8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现代产业体系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对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以2012-2022 年战略性新兴企业数据为样本,借助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企业融资效率值,实证检验了融资效率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以及加入ESG表现后的作用效应和内在机理.研究发现:融资效率的提升能显著增强战略性新兴企业的研发投入力度;ESG表现能强化融资效率与研发投入间的正向作用;融资效率对战略性新兴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存在ESG表现的双重门槛效应,即随着ESG表现的提升存在"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特征;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融资效率的提升能通过减少真实盈余管理、缓解非效率投资问题推动企业进行研发投入.

    ESG表现融资效率超效率SBM研发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内部控制质量对家族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基于2019-2021年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

    靳振忠陈卓魏冕
    8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创新引领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家族企业作为企业组织形式中的一种特殊类型,需要良好的内部控制促进自身的发展.文章基于 2019-2021 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内部控制质量对家族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内部控制质量对家族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正向影响.第二,机制分析表明,内部控制优化通过改变家族企业去家族化程度,进而影响其创新投入.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内部控制质量对家族企业创新投入的正向影响在第二产业、低杠杆水平、中小规模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此外,拓展性研究表明,家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创新产出同样具有提高作用,且对家族企业的创新效率也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内部控制创新投入家族企业去家族化信息不对称

    基于双重属性的品牌跨界联合产品顾客价值层级路径研究

    王雪莲张悦李嫄郭然...
    100-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万物皆可联名"的时代,品牌在纷纷借助跨界联合"破圈"的同时,又面临着产品同质化严重、用户消费疲软的矛盾.基于构念积储格技术(RGT),本文对品牌跨界联合产品用户进行深入访谈,通过对访谈数据的内容分析丰富了跨界联合产品的双重属性尤其是联合属性的内涵,挖掘出跨界联合产品的顾客价值构成,并基于MEC扩展模型构建了"联合属性→独立属性→直接利益→焦点利益→最终价值"的顾客价值达成路径.研究发现:品牌跨界联合产品的双重属性表现为品牌联合标识、品牌联合风格特征等 5 类联合属性及产品品质、产品风格等 7 类独立属性;沿"品牌联合标识、品牌联合影响力等联合属性→产品设计创意、产品外形等独立属性→视觉美感、功效提升等直接利益→改善个人形象等焦点利益→愉悦、激发欲望等最终价值"的主要路径共有 14 条.其中,指向激发欲望的路径提及频次最高;功能价值与社会价值、享乐价值与情感价值分别是品牌×品牌和品牌×IP两类跨界联合产品用户追求的主要价值,且两类产品顾客价值的达成路径亦有显著差异.

    品牌跨界联合产品顾客价值价值层级路径构念积储格技术(RGT)手段目的链(M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