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教育信息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教育信息化
中国教育信息化

董晶

月刊

1673-8454

mis@moe.edu.cn

010-66096696

100816

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 教育业务楼417室

中国教育信息化/Journal The Chinese Journal of Ict in EducationCSSC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信息社会教育现代化的六个维度

    李志民
    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要素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信息时代的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发展趋势.而在信息社会,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复杂而深远的过程,教育的形态和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需要从六个维度来分析和理解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其中,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也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关键因素;教育制度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要从制度上保障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教育的公平、普及和可持续发展,推动教育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直接反映时代需求和社会变迁;教师教学能力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需要提高教师的数字素养、专业功底和教学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信息社会的教育需求;教育物质(技术)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涉及教育过程中所使用的物质手段和技术工具的发展和变革;教育管理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需要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强调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和个性化相结合,注重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以及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教育现代化信息社会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制度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师教学能力现代化教育物质(技术)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

    慕课西部行计划的推进成效与实施路径研究

    王繁杨皓麟竺超今朱元捷...
    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制约我国高等教育整体的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典型例证,"慕课西部行计划"探索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精准对接西部高校教与学的需求,为提升师生数字素养、转变学习方式、优化教育治理提供实践经验与解决方案.采用问卷分析和质性访谈的方式,全面、深入、准确了解"慕课西部行计划"在运行管理、教学组织、课程学习等方面的实施情况.通过分析发现,"慕课西部行计划"已取得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课程资源不断丰富、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体验不断优化等成效.而在现阶段,接受跨校优质资源时,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能否满足?面对全新教学场景时,教师的能力素养如何提升?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时,学校的配套条件能否保障?成为"慕课西部行计划"推进面临的挑战.据此,针对师生关注的问题及需求提出改进策略,为提高中西部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实践路径:一是聚焦课程质量,让小课堂满足大期待;二是搭建交流空间,让好教师能有大收获;三是完善协同机制,让好资源发挥大作用.

    慕课西部行慕课教育数字化教育公平数字资源

    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数字化治理:内涵、框架及路径

    聂小林张金霞黄倩倩刘邦奇...
    2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教育领域正迈进"数字融合""数据治理""数智决策"的数字化转型时代.而推进教育数字化治理是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育系统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步伐、提升教育管理服务效能、开创新阶段教育治理新格局的时代动因和诉求.教育数字化治理呈现出数据要素化、平台一体化、流程最优化、决策协同化、伦理治理规范化等显著特征.应在正确把握其时代背景、目标价值和内涵特征的基础上,以整体生态视角系统构建多层次教育数字化治理体系、智能技术支撑体系、数字伦理与安全治理体系,以智能技术作为基础支撑,以加强数字伦理与安全管理为重要保障,从国家、区域、学校各层次整体推进教育数字化治理,形成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数字化治理的逻辑框架.据此提出,利用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数字化治理,需推进区域教育数据治理和管理服务数字化、推动校园综合管理服务和育人数字化、构筑数字技术应用伦理和安全治理体系,从而让教育决策更加科学、教育管理更加精准、教育服务更加便捷,保障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创新与发展.

    教育数字化治理智能技术区域教育数字化治理学校数字化治理数字伦理与安全治理

    国际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的热点与发展趋势

    白现萍刘亚娟
    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推出教育信息化政策,以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众多学者也随之在教育数字化转型领域开展各项研究.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法,运用CiteSpace软件对 2000-2023 年科学网收录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对文献各年发文量、研究方向、学术期刊分布、国家(地区)合作网络知识图谱、研究机构合作网络知识图谱、作者发文量、关键词词频、主题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等进行分析,旨在探索当前国际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国际上关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文量,从2016年开始进入发文量爆发期;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教育、计算机工程学以及心理学相关领域;形成了以俄罗斯、美国、德国、英国等国为首的合作网络;从作者的发文量可以看出,西班牙、葡萄牙的学者在教育数字化领域产出较为丰富;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面向高等教育的师生数字技能和数字素养的提升、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社交媒体提高在线学习的教学效果等方面.

    教育数字化数字化转型数字技能数字素养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数字化平台建设评价标准的构建

    孙炳海武莹孙长康
    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数字化平台,是统筹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与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引领新时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浙江省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智能实验室通过近二十年建设过程与实践探索,在浙江省各区县心理健康教育数字化实践中提炼形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数字化平台建设评价标准》,提出十一条评价标准,包括安全性隐私保护、基础性理论支持、无感化数据采集、精准化算法运行、自动化预警提示、自适应辨识调整、成长性科学研究、跨部门协同保障、丰富的课程资源、个性化智能推送、闭环式系统服务.旨在多维、全面地为数字化平台高质量建设提供参照体系,实现数字化平台建设的科学性、安全性、智能性,助力数字化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高质量建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数字化数字化平台建设心理赋能数字赋能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校园卡数据治理研究与实践

    展鹏乔禹李腾
    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数字化转型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先手棋,数据是高校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与重要战略资源,如何充分且有效地利用数据资源推进业务模式创新,营造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教学环境已成为高校数字化转型建设上的一项必答题.作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校园卡系统处在数据治理与业务融合创新的最前沿,并发挥重要作用.为提升数据治理效能,坚持问题导向,梳理数据治理整体思路,设计实现包含数据标准体系、基础支撑体系和组织保障体系的校园卡数据治理体系框架.在此框架基础上,以"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简洁高效、安全运行"的工作要求和原则为指导,以创新应用与服务需求为驱动,加强统筹谋划,做好校园卡数据治理顶层设计,将数据作为业务化基础支撑,为推进校园卡业务智能化进程提供标准化数据服务,助推基于校园卡系统的高校校园生活服务大平台的数字化转型.

    教育数字化校园卡数据治理架构体系

    教育世界的元宇宙演绎:内涵延展、实践价值与风险防范

    李爱良谢宇亭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宇宙时代的到来表明人类科技文明进步到更为高级的阶段,迈入"信息创世"的新时代,寄托了人类对自由探索理性虚拟世界的美好愿景.元宇宙相关理论和实践技术的发展也给教育技术应用带来新的希望.从元宇宙的核心技术出发,探讨基于教育世界的元宇宙内涵的延展和典型特征,展望教育世界的元宇宙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实践价值.由此发现元宇宙技术在教育中的具体运用:数字技术拓展教与学的时空边界,促进教学观念与模式的变革;区块链技术明确内容的责任归属,保护数字版权;沉浸式交互技术营造深度的共情体验,促进知识和情感内化;大数据空间资源共建共享,促进教育公平.在此基础上提出,要以前瞻性视角探究元宇宙给教育世界带来的发展机遇,更要以辩证视角认识元宇宙给教育带来的风险,规避技术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带来的潜在风险,使得技术在更深层次上赋能人和社会的未来发展.

    元宇宙教育数字技术大数据资源共享

    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评价模型构建研究

    陈羽洁童兆平孟彩云
    6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以评促建的理念下,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评价是当下教育变革与建设的重要抓手,它能够有效地促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为决策者提供数据支持,从而有效推动教育创新.然而,由于评价指标的繁杂化、评价重点的人文关怀偏移、评价实施细节缺乏理论支持,导致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评价常常容易陷入一种实施繁杂与提升困难的双重窘境,从而阻碍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为此,基于对教育生态理论的演绎,以生态式的思维方法为主,关注教育系统的平衡性和联动性,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入手,分别对应课堂信息化教学、校园信息化治理与区域信息化环境构建三大层面,重构整体的区域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体系,并分析形成每个层次的关键指标.该评价模型具有彰显区域信息化发展内容特色、激发关键活力并加强共生共赢的特性,对优化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推进与实施策略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教育信息化教育生态系统评价模型模型构建评价指标

    教师智能素养评价的国际研究:主体、要素、工具与建议

    杜华袁璐欣王璐瑶
    7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素养已成为智能时代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当前,关于教师智能素养评价方面的研究尚不够成熟,为厘清教师智能素养评价的现状,基于文献分析,从教师智能素养评价的主体、要素、工具等方面出发,对近年来国际上关于教师智能素养评价的实证研究与实践案例进行了梳理,结果发现:教师智能素养评价主体呈现出以政府部门等官方机构为主导的多元化特点;评价要素构成多样又存在共性,包含智能知识、智能能力、智能意识、智能伦理等;评价工具既有结果取向又有过程取向,测评题目形式分为封闭性和开放性两大类.在此基础上,研究者结合国内教师智能素养评价的现实需求及智能化教学实际场景,从主体多元化、要素多样化、工具智能化三个维度,探索教师智能素养评价的实践方向,提出开展分层分类的协同评价、数智驱动的全面评价、精准情境化的追踪评价等建议,以期为教师智能素养评价实践发展提供参考.

    智能素养教师发展评价主体评价要素评价工具

    元宇宙赋能历史教学:认知逻辑、技术架构与理性审视

    刘海龙赵国权
    89-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宇宙与历史教学的融合应用有着天然的现实可能:重构历史教学的系统形态、拓宽历史教学的全新场域、创生历史教学的学习情境.其技术架构包括数字基础设施层、平台功能层、内容场景层和数据服务层.数字基础设施层为元宇宙与历史教学的融合应用提供所必需的数字基础支撑技术;平台功能层为历史教学场景构建、3D形式交互等各类具有共性服务功能的孪生应用,提供敏捷开发和运行的规范化服务;内容场景层通过再现和重生历史现场、历史情境、历史人物等,为师生展现一种全新的教学场域;数据服务层基于对海量的师生教学活动数据的动态分析,为优化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精准化服务.为保障元宇宙与历史教学融合应用的良性发展,需理性思考融合过程中所引发的问题与风险:重视数据安全,建立保护机制;厘清虚实边界,规避沉迷风险;正视技术赋能,回归教育本质.

    元宇宙历史教学认知逻辑技术架构理性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