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功能材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功能材料
功能材料

赵光明

半月刊

1001-9731

gnclbjb@126.com

023-68264739

400707

重庆北碚区蔡家工业园嘉德大道8号

功能材料/Journal Journal of Functional Materi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功能材料》是重庆仪表材料研究所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表材料学会共同主办的综合性材料专业学术类刊物。办刊宗旨是:反映我国功能材料各领域中的最新科学技术成果,报道功能材料研究论文与综合论述,推动材料科技进步与推广应用,增进国内外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学术交流,为发展国民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和培养人才服务。 《功能材料》已列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重要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技术类核心期刊·中文材料科学核心期刊·美国Ei Compendex数据库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金属文摘METADEX等文献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功能材料》拥有一个阵容强大的高水平的编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师昌绪、严东生、林兰英、徐叙瑢、干福熹、徐 僖、左铁镛、涂铭旌、黄尚廉任本刊顾问;以蒋民华院士为主任的150位材料界著名学者、专家任本刊编委和通讯编委。所刊登的科技成果中大多为国家或省部级科学基金项目。《功能材料》的特色是以研究论文为主,科学综述为辅;学术作风严谨,科技视野开阔。适合国内外功能材料科学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生产、设计、应用科技人员、图书情报机构和高等院校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铁尾矿制备介孔硅酸锌复合材料及其对亚甲基蓝的高效吸附

    汪冬梅丁开振徐光青郭敏娜...
    10001-100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尾矿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的功能化利用越来越受关注和期待.本文以铁尾矿为原料,引入锌离子水热合成了介孔硅酸锌复合材料,包括由层状纳米片组装而成的花瓣状硅酸锌类物质(zincsilite)和异晶锌(hemi-morphite)复合材料,以及由短棒组装而成的椭球状硅锌矿(willemite)复合材料.其中,花瓣状异晶锌复合材料具有典型的片状粒子聚集形成的狭缝孔结构,孔隙宽度约为3.385 nm,比表面积为96.15 m2/g.该复合材料对染料亚甲基蓝(MB)有高效吸附效应,10 min内去除率接近100%,在染料废水处理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铁尾矿介孔硅酸锌复合材料水热反应亚甲基蓝吸附

    金刚石/铝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扩热可靠性研究

    王翔宇李海珠范德松
    10008-10012,10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刚石/铝复合材料具有高导热和低密度等优点,是理想的航天电子器件散热材料.然而,目前对影响金刚石/铝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因素和可靠性研究仍有不足.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综合考虑了烧结温度、保温时间和金刚石粒径组合的影响,制备了热导率为462 W/(m·K)的金刚石/铝复合材料.同时,验证了复合材料在高低温和振动环境中的扩热可靠性.结果表明,当热流密度为70 W/cm2时,与铝合金扩热板相比,金刚石/铝复合材料将带动热源温度下降13 ℃,在高低温和振动环境中仍具有热物理性质稳定性和结构可靠性,有效提升了电子设备的总体散热能力,为航空航天电子器件的发展提供了一种稳定、可靠的散热方案.

    金刚石/铝复合材料热导率电子器件散热高低温振动

    光交联聚乙烯醇/银纳米线复合透明导电薄膜的稳定性研究

    郭沛怡季书林
    10013-10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简单的溶液工艺将水溶性光交联聚乙烯醇-苯乙烯基吡啶盐(SbQ-PVA)溶液涂敷至银纳米线(AgNWs)薄膜上形成SbQ-PVA/AgNWs复合薄膜,分析了不同面密度的AgNWs薄膜在涂敷SbQ-PVA前后的光电性能和形貌,对比了 AgNWs裸膜和SbQ-PVA/AgNWs复合薄膜的机械和环境稳定性.结果表明,SbQ-PVA 涂层不影响银纳米线网络的导电性,还能起到减小光散射和减反增透的作用,复合薄膜方阻低至约20 Ω/sq时,也具有约90%的高透过率.同时,相比于AgNWs薄膜,SbQ-PVA/AgNWs复合薄膜具有更优异的稳定性,其对外部刺激(5 000次弯曲、3B铅笔刮擦、空气老化、酸碱盐溶液腐蚀)的抵抗力显著提升.此外,SbQ-PVA/AgNWs复合薄膜能够在去离子水超声处理中保持稳定,利用此特点配合光掩模进一步实现了银纳米线薄膜的图案化.

    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表面保护涂层机械稳定性环境稳定性图案化

    基于Giannakoopulou模型的MWCNT/GF/EP复合材料微波吸收性能研究

    文湘隆陈凯廖思凡宋春生...
    10022-10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了加入不同质量分数多壁碳纳米管的多壁碳纳米管/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X波段的电磁波吸收性能,基于Giannakoopulou模型引入透波层,研究了吸波层和透波层两者的比例和分布状态对吸波材料整体的吸波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多壁碳纳米管质量分数为2%的多壁碳纳米管/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厚度为3.0 mm时,最大反射损耗为-44.5 dB,有效吸收带宽为3.3 GHz(8.2~11.5 GHz);通过合理设计吸波层和透波层两者的比例和分布状态,得到具有不同有效吸收带宽和吸收损耗峰值的吸波材料,反射损耗峰值最高达到-62.1 dB,有效吸收带宽为3.1 GHz.

    多壁碳纳米管玻璃纤维环氧树脂透波层吸波性能

    纳米增韧陶瓷涂层的研究进展

    段元旭刘敬章健路小江...
    10030-10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纳米陶瓷涂层是一种采用不同纳米增韧方法和制备工艺获得的陶瓷涂层,纳米结构的引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陶瓷涂层的脆性.介绍了纳米结构增韧陶瓷涂层的常用增韧方法及其增韧机理,包括晶须增韧、纳米线增韧、碳纳米管增韧、纳米颗粒增韧、纳米多层膜增韧、纳米超晶格增韧以及仿生结构增韧,简述了近几年纳米增韧陶瓷涂层的主要制备工艺,主要有溶胶-凝胶法、气相沉积法、热喷涂技术(如等离子喷涂、超音速喷涂)以及磁控溅射等.最后,总结了不同纳米增韧陶瓷涂层制备过程中存在的难题与挑战,并对纳米增韧陶瓷涂层的研究方向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陶瓷材料纳米结构增韧机理制备工艺

    相变混凝土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综述及展望

    龙国文曾开华谢帮华田海...
    10038-10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变混凝土(phase change concrete,PCC)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在相变温度范围内吸收或释放大量热量,在节能和环保方面体现了优异性能.首先综述了相变混凝土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应用概况;其次分析了相变混凝土材料性能、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最后总结了相变混凝土的试验研究与工程实际应用,并提出了基于相变混凝土复合材料的智能化发展建议.

    相变混凝土材料建筑节能相变材料性能力学性能热学性能

    紫外光照对氮化硼/碳纳米管/聚乙烯醇缩丁醛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

    申福花张媛娟徐锦波张立军...
    10047-10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PVB为基底,碳纳米管和氮化硼为填料,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成复合材料,并针对波长范围、照射时长和辐照强度3种影响因素,开展了人工紫外照射实验,通过瞬态电热技术测量了不同波长、不同照射时长和不同辐照强度下复合材料的热扩散系数和导热系数.结果表明,氮化硼/碳纳米管/聚乙烯醇缩丁醛复合材料对波长为340 nm的光照射线更为敏感,且随着照射时间的增长或者辐照强度的增大,材料内部结构会发生断裂和降解,使得其热扩散系数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复合材料紫外辐射导热性能瞬态电热技术聚乙烯醇缩丁醛

    纤维素醚改性粉煤灰基薄喷材料性能研究

    王予陈杰黄庆享武奇猛...
    10053-10058,100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纤维素醚(羟乙基纤维素醚、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对粉煤灰基薄喷材料的粘结性能进行改性研究,研究了纤维素醚的黏度、取代基对粉煤灰基薄喷材料粘结强度、稠度及其抗拉强度、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纤维素醚掺入前后粉煤灰基薄喷材料2 8 d试样的微观结构,揭示了纤维素醚对薄喷材料粘结性能改性机理.结果表明,加入纤维素醚后,薄喷材料的粘结强度显著提高.相同取代基下,掺入低黏度的纤维素醚试样的粘结性能更高.不同取代基下,羟乙基纤维素醚试样粘结强度更高,对力学性能的不良影响更小.掺入0.05%(占胶凝材料质量分数)羟乙基纤维素醚的粉煤灰基薄喷材料28 d粘结强度达到1.67 MPa,抗压强度为11.4 MPa.

    粉煤灰基薄喷材料粘结强度羟乙基纤维素醚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

    不同衬底对金刚石-石墨烯复合薄膜场发射性能影响研究

    韦庆红张文官磊吴晓雪...
    10059-10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刚石薄膜因其高导热性、负电子亲和势、低功函数和长期稳定性的特点被认为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场电子发射阴极材料.金刚石薄膜沉积在衬底上后,在不破坏金刚石薄膜自身结构完整性的前提下很难将其剥离.因此在场发射性能测试中一般是将金刚石薄膜和衬底作为整体测试,而衬底和金刚石薄膜间存在界面势垒,界面势垒对场发射性能的影响不可忽略.目前针对金刚石薄膜与衬底界面对场发射性能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研究.分别以单晶硅、金属铌、金属钼为衬底,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法生长制备了金刚石-石墨烯复合薄膜.对金刚石-石墨烯复合薄膜微观形貌、成分含量等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场发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衬底对复合薄膜场发射性能影响显著,以金属铌衬底制备的复合薄膜表现出低开启场(E0=2.5 V/μm)和较高发射电流密度(J@5.3 V/μm=1.9 mA/cm2).此研究为获得更优场发射性能的金刚石-石墨烯复合薄膜提供了新的思路.

    电子场发射金刚石-石墨烯复合薄膜不同衬底MPCVD

    V含量对AlCrTiNbVxN薄膜结构和摩擦学性能影响

    阎红娟米智丰程方赢司丽娜...
    10064-100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V含量对AlCrTiNbVxN薄膜结构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使用磁控溅射仪在304不锈钢基体上制备AlCrTiNbVxN薄膜.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等分析薄膜结构,使用纳米压痕仪、材料表面综合测试仪等表征薄膜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AlCrTiNbVxN薄膜均呈面心立方结构,在(200)晶面呈择优取向,衍射角向右偏移.AlCrTiNbV1.0N薄膜在(200)晶面的偏移角度最大,晶面间距最小.随着V含量的增加,AlCrTiNbVxN薄膜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先增大后减小,AlCrTiNbVxN的摩擦系数和磨痕宽度先减小后增大.AlCrTiNbV1.0 N薄膜具有最大的薄膜硬度和弹性模量,最小的摩擦系数和磨痕宽度,摩擦学性能最好.主要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粘着磨损和氧化磨损.

    AlCrTiNbVxN薄膜磁控溅射摩擦学性能硬度V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