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孙弘安

双月刊

1004-8332

gnsyxb@gnnu.cn

0797-8393677

341000

江西省赣州市经济开发区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创刊于1980年,由赣南师范学院主办,以反映教学、科研成果为主,并积极为教学、科研服务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社会科学版主要刊载文、史、哲、经、法、教育等方面有新意、有特点的理论文章主要栏目有《心理学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客家研究》、《苏区史研究》、《艺术教育与研究》、《文科教学研究》;自然科学版主要反映数、理、化、体育、中学理科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主要栏目有《研究快报》、《基础数学》、《光子学与光子技术》、《实验研究》、《中学理科教学研究》、《教材教学研究》。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贯彻“双百方针”;发扬学术民主,促进科学研究,交流科研成果;服务于学科建设,着力培养学术新人。《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刊发了一批思想观点正确、学术理论价值较高的理论文章,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和好评。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双月刊,大16开,144页,双月20日出版,1、2、4、5期为社会科学版,3、6期为自然科学版。国内统一刊号:CN36-1037/C,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8332。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王阳明到林语堂——闽派性灵文学观的形成与发展

    张山梁张小琴
    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阳明在揭示良知学说的基础上,倡导性灵文学观,将传统诗文感物说理论"心""物"并重的观点,转向以"心"为主导地位的诗文创作审美体验,并践行于诗文创作中;同时还强调创作者要有超脱凡俗、淡然自适的了悟致知境界,诗文创作应具备快适自我、抒发真性情、寓教于乐的功能.王阳明性灵文学观影响了闽地阳明后学郑善夫、李贽以及现代性灵文学大师林语堂等人的诗文审美追求,使得闽地阳明后学一脉的文学书写逐渐呈现性灵、闲适与幽默的风格特征,推动闽派性灵文学的繁荣与发展.阳明心学及其所倡导的性灵文学,对闽派性灵文学观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不可掩抑的作用.

    阳明心学性灵文学阳明后学闽派文学

    王阳明画像谱系考梳

    王福权张萌
    8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世王阳明画像按身姿可分为正像、侧像、全身像、半身像,按服饰可分为官服像与便服像,官服像又可分为朝服像、常服像、祭服像、公服像.无论何种王阳明画像,凡脸颊削瘦,颧骨高耸,额间有痣,深目多须者多有一个共同的源头,即蔡世新.以《三才图会》为代表的王阳明像脸型略胖,自成一个体系,但影响不大.目前所见的蔡世新、曾鲸、陈洪绶、溥心畬等诸家名下的王阳明像皆非原迹.

    王阳明画像谱系蔡世新

    中小学教师惩戒教育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

    劳苑茵邱小健
    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10年以来,研究人员广泛探讨了我国中小学教师惩戒问题.对2000到2023年的中小学教师惩戒研究文献进行分类综述,发现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教师惩戒的正当性、影响因素、困境和对策方面.

    中小学教育教师惩戒

    乡村振兴视野下幼儿园教师社会情感能力的研究

    刘雨馨曾彬
    96-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教师社会情感能力贯穿于乡村教育发展的核心之中.面向江西省赣南地区某乡镇、村级公办幼儿园教师开展社会情感能力调研发现:教师社会情感能力总体和各维度水平均表现良好,但各维度间仍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经深入分析可知,乡村幼儿园教师面临相关认知度不足、专业化程度不强、情绪调节能力有待加强的现实困境.因此为提升乡村幼儿园教师社会情感能力,政府要提供支持,鼓励教师专项学习;园方要补齐人员缺位,减少教师不良情绪;教师自身也要积极更迭教育理念,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社会情感能力乡村教师幼儿园

    华文独中教育策略中的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以马来西亚宽柔中学为例

    李仕耘张晓威
    10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来西亚政府在教育政策层面确立马来文为主要教学媒介语,旨在强化国家认同与文化统一.而华人社群积极创办华文学校,发展华文教育,以维护族群特色并传承华族文化.宽柔中学作为拒绝改制的华文独立中学,在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的张力之间寻求微妙平衡,其生存与发展策略备受关注.通过剖析宽柔中学的教育策略与实践,探讨其如何巧妙实现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的和谐共存,以期为马来西亚及多元文化国家的教育体系提供借鉴与启示.

    马来西亚宽柔中学华文教育教育策略国家认同族群认同

    奋斗精神的"缺席"与"在场":青年"躺平"现象及其矫正

    韩成
    110-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些年,我国青年群体中出现所谓"躺平"现象.这一现象生成于资本逻辑裹挟的消费文化语境、"加速社会"衍生的"时间暴政"、创新驱动的时代转型以及青年主体意识的增强,更深层地折射出青年中存在奋斗倦态等问题.该现象的蔓延,必将消解主流价值观、奋斗价值虚化,映现个体精神饥荒、奋斗动力弱化,催生个人主义、奋斗方向模糊化.因此,需要在新形势下把握青年期望,保障青年奋斗动力;将科学理性的价值理念嵌入青年培育链条,提高青年思想觉悟;帮助青年自我建构,助推行动力与执行力.在此基础上矫正青年"躺平"现象,以求使青年奋斗精神始终"在场",助力国家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青年"躺平"现象"同情地理解"文化矫正奋斗精神

    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研究——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陈雪娇廖信伟
    117-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环节.选用中国知网、万方学术期刊和维普期刊数据库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文献类型、文献年度、被引频率、核心作者、研究机构、基金来源、研究热点等对检索到的325篇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研究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研究的年度发文量在2018年出现峰值,发文量最多,达到60篇."全面从严治党""高校党建""新时代""组织生活""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等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研究的热点;该领域持续研究的核心作者和研究单位不多;受到基金资助的研究项目也较少.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研究需在研究深度、研究力量和支持力度方面进一步加强,在研究角度和范围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拓宽.

    高校党内政治生活文献计量CiteSpace

    乡村文化振兴与地方戏剧的文化意义

    黄永志陈支平
    123-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概念,学习领会和贯彻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我们责无旁贷的时代任务.从乡村文化振兴与地方戏剧文化意义的角度,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时代现实价值,乡村文化振兴的核心在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地方戏剧在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地方戏剧的这一基层文艺平台,努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做出自己的奉献.

    乡村振兴地方戏剧莆仙戏文化建设

    国家叙事下学雷锋集体记忆建构的机制研究——以《人民日报》为中心的分析

    罗飞宁
    128-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雷锋是所有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学雷锋"不曾间断且一直被赋予时代意义.融合叙事及集体记忆的相关理论,探讨国家叙事下"学雷锋"活动集体记忆建构的权力与文化机制,发现:学雷锋集体记忆的建构过程,充分体现国家权力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记忆载体的广泛渗透,而这种渗透和影响是正向和积极的.首先,国家权力在介入学雷锋集体记忆的生成过程中,国家叙事持续性地输出,强化人们对雷锋形象和雷锋精神的情感认同,对于凝聚人心具有积极意义.其次,雷锋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对于学雷锋活动和雷锋精神的共同认知引发了根植于中华儿女心中的那份文化归属,进而生成共同的记忆.

    国家叙事学雷锋集体记忆权力机制文化机制

    客家民间文化仪式与乡村公共团结的重构

    高秀红
    135-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乡现代化进程中,农村人口的流动加速,农村"空心化"导致社会散落、文化失序等乡村发展问题,乡村振兴战略五大要素中的乡村文化振兴既是任务也是出路.客家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一年四季仪式活动众多.研究发现:传统民间文化仪式能够激活乡村内生活力,把城乡现代化进程中分散的个体、家庭、宗族、宗族之间、村落之间、乡村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社会整合,能够重构乡村公共团结.

    文化仪式空间流动乡村公共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