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孙弘安

双月刊

1004-8332

gnsyxb@gnnu.cn

0797-8393677

341000

江西省赣州市经济开发区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创刊于1980年,由赣南师范学院主办,以反映教学、科研成果为主,并积极为教学、科研服务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社会科学版主要刊载文、史、哲、经、法、教育等方面有新意、有特点的理论文章主要栏目有《心理学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客家研究》、《苏区史研究》、《艺术教育与研究》、《文科教学研究》;自然科学版主要反映数、理、化、体育、中学理科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主要栏目有《研究快报》、《基础数学》、《光子学与光子技术》、《实验研究》、《中学理科教学研究》、《教材教学研究》。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贯彻“双百方针”;发扬学术民主,促进科学研究,交流科研成果;服务于学科建设,着力培养学术新人。《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刊发了一批思想观点正确、学术理论价值较高的理论文章,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和好评。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双月刊,大16开,144页,双月20日出版,1、2、4、5期为社会科学版,3、6期为自然科学版。国内统一刊号:CN36-1037/C,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8332。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内生态话语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基于CiteSpace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

    王加林李建珈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基于2004-2022年间CNKI数据库收录的以生态语言学为主题的文献,借助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6.2.R2,对国内生态语言学的研究动态、研究趋势进行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国内生态话语研究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研究发展迅速,生态语言学有望在未来成为一个繁荣发展的学科;国内生态话语研究机构之间有所交流,但国内机构和国际合作仍然较少;生态话语的研究总体呈现跨学科、多学科融合的趋势;中国特色的生态话语理论体系有待形成.

    生态语言学生态话语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

    "产出导向法"视角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智慧教学模式探究

    王杏桃杨蔚陆雷娜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而大学英语的语言课程特性使其非常适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根据"产出导向法"教学思想,研讨将课程思政和大学英语教学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即以挖掘教学单元思政元素为起点,运用智能化教学手段,协同学生价值观塑造和语言知识学习与技能培养,使英语教学实现人文性教学与工具性教学相统一的"产出导向思政智慧教学模式".

    "产出导向法"课程思政大学英语教学智慧教学模式

    农村留守老人的疾痛隐喻与身体照料在地化研究

    吴玉彬吴蝶
    7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空心化、人口结构老龄化、家庭结构核心化三种社会因素的叠加导致农村养老形势严峻.基于赣南农村的调研发现,家庭养老仍是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但不足以满足和支撑多样化的农村养老需求.资金、观念以及身体疾痛成为阻碍赣南地区农村老人健康养老与积极老龄化三重困境.从赣南留守老人的衣食观、劳动观、疾病观、医疗观四个方面解读身体隐喻,认为农村养老政策与在地化实践的同时更应关注老年人的文化及身体照料.同时赣南农村地区也蕴藏着丰富的地方化养老资源,从农村留守老人身体疾痛话语与养老实践中发现,对养老政策改进的一个重点是留守老人身体照料的在地化.农村养老离不开村庄与子女,需要结合地方性的特色文化,整合多方资源,共同助力地方化村域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让老年人自己发声,而不是现代养老体系下的身体规训.

    农村养老身体隐喻留守老人村域养老服务

    社会资本视域下农村妇女的组织化与公共参与——以"赣南新妇女"运动为例

    田若思郑庆杰
    8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妇女的组织化与公共参与愈发成为我国乡村治理不可或缺的建设性力量,在"赣南新妇女"运动以及"乡村振兴巾帼建功"等系列行动中获得了高度认可.赣南地区农村妇女对结构型社会资本、关系型社会资本以及认知型社会资本在乡村治理中的运用表现出多层级、流动性和累积性的特点.

    组织化公共参与社会资本乡村治理"赣南新妇女"运动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精准教学的路径探析

    廖昊鑫刘建华邱宁
    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进一步扩宽了教育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研究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多模态数据分析和生成的特点,剖析出当下教育精准教学的发展需要更好的技术支持,将生成式人工智能运用于精准教学,促进精准教学进一步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精准教学的实施路径的核心过程在于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学生进行精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制定、精准教学资源管理、精准教学干预.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因材施教,实现精准教学.

    精准教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人机协作

    高校思政课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的提升研究

    刘祝环万莹
    99-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混合式教学方法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向.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技术整合应用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等方面有待提高.通过提高教学平台使用和教学资源制作的积极性和熟练程度、合理分配线上线下教学时间、提高依据思政课特点培养系统化教学设计意识、建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创新线上教学的思政课评价体系等方式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混合式教学能力.

    高校思政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

    中学生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抑郁的关系——身体不满和限制性饮食的链式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

    张珊珊崔爱琳
    104-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社交网站监视使用量表、负面身体自我量表、荷兰饮食行为问卷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对1161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分别与身体不满、限制性饮食和抑郁呈显著正相关;(2)身体不满、限制性饮食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抑郁的关系间起中介作用;(3)身体不满、限制性饮食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抑郁的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且具有性别差异.中学生被动性网络使用是诱发抑郁的网络风险因素,亦可通过身体不满和限制性饮食影响抑郁的发生,且具有性别差异,这为中学生抑郁的预防与干预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身体不满限制性饮食抑郁性别差异

    大学生依恋焦虑与抑郁情绪的关系——压力知觉与特质正念的作用

    刘慧瀛谢妤彤
    113-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大学生的依恋焦虑与抑郁情绪的关系以及压力知觉、特质正念在其中的作用,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成人依恋量表、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中文版五因素正念量表对37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的依恋焦虑显著正向预测抑郁情绪;压力知觉在依恋焦虑和抑郁情绪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特质正念在依恋焦虑和压力知觉之间起调节作用.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依恋焦虑会直接影响抑郁情绪,也会通过压力知觉间接影响抑郁情绪,而特质正念起保护性作用,有助于缓解依恋焦虑和压力知觉对抑郁情绪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抑郁情绪依恋焦虑压力知觉特质正念

    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建设的理与路

    胡婧
    119-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资源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征程中锻造的红色血脉、传承的红色基因,以物质和精神的形式星罗棋布地分布在中国大地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富含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大思政课"建设在思政课守正创新、提质增效的时代呼唤中应运而生,将红色资源融入其中,是基于二者在理论、时间、空间三个维度的内在耦合,实现二者在资源平台、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三个层面的融合推进,通过讲好红色"理论大课"、红色"时代大课"以及红色"实践大课"形成"大思政课"建设的创新模式,拓展育人新格局.

    红色资源"大思政课"建设思想政治教育

    基于具身认知的高校辅导员工作反思机制探赜

    凌煜冯婧泽
    125-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具身认知理论研究的兴起为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实效提供了新的视角,对构建高校辅导员工作反思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在具身认知理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工作反思通过具身行为得以外显,工作反思需要有机嵌入工作情境,工作反思通过身体动力系统得以支撑.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反思存在着具身行为缺位,反思成效欠佳;交互情境缺失,反思氛围淡薄;自主意识缺乏,反思动力不足等缺陷.基于此,应构建辅导员具身思考机制、辅导员具身交互机制、辅导员反思动力增长机制等,切实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反思能力.

    具身认知辅导员工作反思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