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感染、炎症、修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感染、炎症、修复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感染、炎症、修复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盛志勇

季刊

1672-8521

gryzxf@vip.sina.com

010-66867399

100048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51号

感染、炎症、修复/Journal Infection Inflammation Repair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综合性高级医学学术杂志,严格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及时地报道这一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以及临床救治的新经验,为加强和促进不同学科的学术交流,进一步提高对相关疾病病理生理过程的认识,为理论研究与临床研究相互沟通做出应有的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增生性瘢痕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超载"通过TLR-2/AP-1/TGF-β1途径介导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产生的机制研究

    余佳容王西樵
    255-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增生性瘢痕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超载"对成纤维细胞纤维化功能的影响机制.方法:取 16 例行瘢痕切除和自体皮移植的增生性瘢痕住院患者的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进行固定切片.用革兰氏染色观察组织中的细菌,用免疫荧光检测是否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检测Toll样受体-2(TLR-2)、激活蛋白-1(AP-1)在组织中的表达.另外,选择灭活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干预正常成纤维细胞,观察细胞TLR-2、A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胶原蛋白Ⅰ、Ⅲ表达变化的变化.最后,分别阻断TLR-2、AP-1的活性,观察TGF-β1和胶原蛋白Ⅰ、Ⅲ表达的变化.结果:革兰氏染色发现增生性瘢痕中革兰氏阳性细菌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免疫荧光检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均提示瘢痕中TLR-2、AP-1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皮肤.1×105 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能显著促进正常成纤维细胞TLR-2、AP-1、TGF-β1和胶原蛋白Ⅰ、Ⅲ的表达.而用分别使用TLR-2和AP-1抑制剂处理细胞,发现均能显著抑制TGF-β1和胶原的产生.结论:增生性瘢痕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超载",通过TLR-2/AP-1/TGF-β1 途径促进胶原的产生,干预TLR-2或AP-1表达可能是未来瘢痕治疗手段之一.

    增生性瘢痕金黄色葡萄球菌Toll样受体-2激活蛋白-1转化生长因子-β1

    对胆道闭锁诊断生物标志物及其与免疫细胞浸润关系的基于机器学习的分析

    姜一敏蔡子涵吴琼
    262-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胆道闭锁的诊断生物标志物,分析其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获取与胆道闭锁相关的基因表达谱,利用R语言筛选与胆道闭锁相关的差异基因并进行基因的富集分析.将差异基因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选择的主要模块基因集合,通过使用LASSO回归和SVM-RFE分析两种机器学习算法鉴定核心基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核心基因对胆道闭锁的诊断准确性.通过ssGSEA检测 28种免疫细胞的浸润水平及分析其与核心基因的联系.结果:共筛选出 76 个差异基因.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和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及磷脂酰肌醇 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等.关键模块和差异基因重叠后,筛选到 26个重叠基因.通过SVM-RFE和Lasso这两种机器学习算法,确定 3个核心基因(CXCL8、LAMC2、KRT19)作为胆道闭锁的可能诊断生物标志物.差异分析显示,CXCL8、LAMC2、KRT19 在胆道闭锁患儿中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CXCL8、LAMC2 和KRT19 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三者联合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 0.969,并且其与免疫细胞浸润呈正相关.结论:CXCL8、LAMC2 和KRT19 在胆道闭锁患儿的肝组织中均上调,联合诊断的准确性高,可能是胆道闭锁诊断的候选基因,这为后续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胆道闭锁机器学习GEO数据库生物信息学诊断标志物

    系统性炎症生物指标与丙型肝炎病毒RNA载量的相关性研究

    邵林楠韩梅于南
    269-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系统性炎症生物指标如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比值(NM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等与HCV R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大连市传染病医院无其他肝病和重大疾病的 196 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 2 mL外周全血进行血常规检测.HCV RNA的病毒载量采用全自动核酸分离、纯化和检测系统.对患者的病毒载量与LMR、NMR、NLR、PLR和SII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上述指标与HCV RNA载量的关系.病毒载量检测结果用以 10为底的对数形式表示.结果: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HCV RNA载量与LMR、NMR、NLR、PLR及SII等指标无相关性(P>0.05).在不同HCV RNA载量组别中,性别、年龄、LMR、NMR、NLR、PLR及SII等指标的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NMR、LMR、NLR、PLR、SII等炎症指标与HCV RNA载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NMR、LMR、NLR、PLR、SII等炎症指标与HCV RNA病毒载量之间无紧密关联性,不能用来评估患者HCV RNA载量的水平.

    丙型肝炎病毒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中华皮肤软组织损伤修复学系列丛书"书评

    姚咏明
    273,278页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效果分析

    杨蕊胡莎黄欢欢
    274-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和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效果.方法:选取新郑华信民生医院 60 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于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收治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TACE联合TKI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卡瑞利珠单抗,两组患者均治疗 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短期及长期治疗效果、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和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肿瘤最大长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最大长径均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较高,病情发展率较低(P<0.05);两组患者客观缓解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和疾病稳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随访 3 个月后无进展生存期(PFS)为 56.67%,随访 6 个月后为 40.00%,随访12个月后为36.67%;观察组患者随访3个月后PFS为93.33%,随访6个月后为70.00%,随访 12个月后为63.33%.治疗前,两组患者甲胎蛋白(AF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F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肝功能损伤、严重肝功能损伤、高血压、手足综合征、发热、疼痛和淋巴细胞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TKI和卡瑞利珠单抗三联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效果优于TACE联合TKI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与TACE联合TKI治疗相当.

    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效果

    糖皮质激素与环磷酰胺联合治疗脑动脉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赵婧丁茹茹李娜
    279-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与环磷酰胺联合治疗脑动脉炎患者对炎症指标变化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脑动脉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为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河南省职工医院收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予以甲泼尼龙琥珀酸钠,n=46)与观察组(予以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环磷酰胺,n=47).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神经恢复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与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74%,对照组为80.4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14.89%,对照组为32.6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个疗程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IL-6、TNF-α、CRP水平及NIHSS评分更低,FMA评分更高(P<0.01);两组各个时间点复发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可有效提高脑动脉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炎症反应、神经功能,且安全性佳.

    脑动脉炎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炎症指标神经功能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前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和钙黏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吕彤陈德鹏陈东阳
    283-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AIS-LVO)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前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和钙黏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72例AIS-LVO患者均于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对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其预后.对比治疗前后MCP和钙黏蛋白水平变化,分析影响AIS-LVO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后预后的危险因素,评估MCP和钙黏蛋白对AIS-LVO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后预后的预测效果.结果:①治疗后MCP、钙黏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②所有患者均完成 3 个月的随访,通过mRS评分发现预后良好者 29 例(40.28%),预后不良者 43 例(59.72%).③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S)评分、MCP、钙黏蛋白水平为影响AIS-LVO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④ROC曲线显示,MCP与钙黏蛋白两者联合检测对AIS-LVO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后预后的预测敏感度为 74.42%、特异度为 93.10%、AUC=0.876,敏感度和AUC高于两者单独预测(P<0.001).结论:早期血管内治疗可调节AIS-LVO患者MCP、钙黏蛋白的表达,通过综合评估这 2 个指标的水平,可以提高对患者预后情况的预测效果,达到改善其预后的目的.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钙黏蛋白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影响因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脂蛋白a水平与预后的关系分析

    周丹丹王宗立邢小飞
    288-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脂蛋白a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4 年 1 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诊的TIA患者 87 例(研究组)和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5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清Hcy、D-D、脂蛋白a水平,依据基于年龄、血压、症状、糖尿病+症状持续时间等制定的卒中风险评估工具(ABCD~3-I)评分将研究组患者分为低危(0~3 分)、中危(4~7 分)和高危(8~13 分),随访半年,依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再发TIA、脑卒中或因病死亡)和预后良好组.分析不同危险分层患者血清Hcy、D-D、脂蛋白a水平,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TIA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Hcy、D-D、脂蛋白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高危、中危及低危患者Hcy、D-D、脂蛋白a水平依次明显降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cy、D-D、脂蛋白a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D-D、脂蛋白a是影响TIA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IA患者血清Hcy、D-D、脂蛋白a呈明显的高表达,三者均与患者的病情程度、预后存在密切关联.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脂蛋白a预后

    脑钠肽、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性分析

    李艳
    292-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脑钠肽(BN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68例CHD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CHD患者分为冠状动脉单支病变32例、双支病变21例、3支病变15例;同时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65例非CH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纳入CHD组和非CHD组.对比CHD组和非CHD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分析CHD发生的影响因素,比较不同冠脉狭窄程度CHD患者BNP、Lp-PLA2及LDL-C水平变化,并分析研究指标与CHD患者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以及对CHD的诊断价值.结果:CHD组BNP、Lp-PLA2、LDL-C水平均高于非CHD组(P<0.001);≥中位数水平的BNP(OR=3.093,95%CI:1.521-6.287)、Lp-PLA2(OR=3.684,95%CI:1.777-7.638)、LDL-C(OR=2.489,95%CI:1.351-4.588)均是导致CH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3 支病变患者的BNP、Lp-PLA2、LDL-C水平均高于单支病变和双支病变患者(P<0.001),双支病变患者的BNP、Lp-PLA2、LDL-C水平均高于单支病变患者(P<0.001);BNP、Lp-PLA2、LDL-C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r=0.737、0.757、0.720,P<0.001);BNP、Lp-PLA2、LDL-C水平及三者联合诊断CH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893、0.888、0.867、0.897,诊断效能均较高(P<0.001).结论:CHD的发生与BNP、Lp-PLA2、LDL-C水平存在密切联系,且BNP、Lp-PLA2、LDL-C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临床可通过检测BNP、Lp-PLA2、LDL-C水平作为CHD的预测指标.

    脑钠肽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有创呼吸机治疗对重症肺炎患者动态血气和炎症等参数的影响

    林钧张小华林群
    297-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有创呼吸机治疗对重症肺炎(SP)患者动态血气、炎症等参数的影响.方法:80 例 2018 年 1 月至2022 年 12 月在福建省福清市医院就诊的SP患者.根据呼吸支持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0 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接受有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血气分析指标、炎症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间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及乳酸、Δ二氧化碳分压[ΔPaCO2(|PaCO2-40.0|)]、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两个炎症指标均下降(P<0.001).观察组治疗后第 7 天的CRP、PCT、乳酸水平和治疗后第 3、7 天的ΔPaCO2 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第 3、7 天的PaO2 和氧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SP患者应用有创呼吸机治疗,可动态化改善患者血气分析参数,减轻炎症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效果,值得推荐.

    肺炎,重症有创呼吸机血气分析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