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熊进

季刊

2097-1532

jjs@gsrtvu.edu.cn

0931-8823542 8721727

730030

兰州市南滨河东路571号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ansu Open University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社会工作与公益慈善融合共生:逻辑理路、困境审视与实践进路

    唐娅秋常进锋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迈向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党和国家赋予社会工作与公益慈善新的使命担当,但两者的分立发展难以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大局.社会工作与公益慈善的融合共生有其内在的政策逻辑、民生逻辑和发展逻辑,但两者在融合过程中仍然面临政策设计模糊、组织发展失衡、利益诉求分殊的困境.因此,需要通过优化融合共生的制度体系,增拓共生环境容量;加快打造融合发展共生体,构建互惠共生模式;形塑融合共生的价值共识,提升共生单元韧性;来推动社会工作与公益慈善的深度融合发展,从而在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推动共同富裕和促进社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社会工作公益慈善融合共生中国式现代化

    困境儿童福利政策的演进脉络、"发展"取向及其价值意蕴

    郭思佳雷钧安
    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困境儿童群体的生活福祉和未来发展不仅是全社会倍加重视的问题,也是优化儿童福利制度的重要议题.运用发展型社会福利政策工具对困境儿童福利政策演进脉络进行时序性梳理,可以发现困境儿童福利系列政策经历了政策兴起期、儿童优先原则下的普惠期、后小康时代下的保障分类期的阶段性演进.我国困境儿童福利政策在理念、工具和主体三个层面所呈现的"发展取向",已成为其演进过程中具象化的显著特征.这种取向不仅指引着资源和服务的提供,更强调通过增强个体可行能力以实现自由的重要性.其价值意蕴不仅在于确保困境儿童的生存和发展,更在于能够促进儿童福利制度的完善.

    困境儿童发展型社会政策儿童福利

    街道社工站驻站社工角色转变问题研究——以辽宁省S市部分区域为例

    陈晓东刘晓慧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辽宁省街道社工站的建设正处于快速推进期,建设过程已呈现出"有形式、无实质",人才不足、专业欠缺的尴尬局面,街道社工站已经"有"了,如何向"好"?这是社会工作专业和事业发展必须考虑的阶段性问题.基于走访、调研发现,作为街道社工站建设的基础和核心,驻站社工普遍存在角色认知模糊、角色胜任乏力、角色转换延迟等角色转变困难问题.本文从身份、心态和行为深入分析了驻站社工角色转变与街道社工站建设工作推进之间的必然联系,并试图通过提升角色认知、找准角色定位、增强专业能力等措施积极促进驻站社工完成角色转变,实现街道社工站既"有"又"好"的目标,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与事业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街道社工站驻站社工角色转变

    数字社会工作的研究进展与趋势

    唐远雄牛焕祺
    2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数字化浪潮推进,数字技术在社会工作领域展现了巨大的优势和潜力.文章基于2000-2023年CNKI和WOS数据库,使用CiteSpace软件生成科学知识图谱,分析了数字社会工作的研究进展与趋势.研究发现,全球数字社会工作研究逐渐增长,特别是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后迅速升温,呈现出工具价值取向与实践场域取向的多维发展,涵盖社区服务、社交媒体、社会支持、数字治理、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等多个主题.然而,数字社会工作发展仍然缺乏伦理框架,尤其是在数据管理、服务边界和在线互动的规范上存在挑战.因此,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索技术与人文关怀的平衡,密切结合技术前沿与社会需求,推动数字社会工作的持续发展.

    数字技术数字社会工作数字社区CiteSpace

    我国机构养老研究现状、热点与趋势——基于CSSCI数据库的可视化分析

    刘光燕徐华王露瑶
    3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构养老是指老年人进入专业养老机构中得到机构统一管理的养老模式,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之外的重要补充,发展机构养老对于构建养老、敬老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运用CiteSpace软件,对CNKI中检索到的2000-2023年"机构养老"主题相关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聚类、时间线分布和突现词可视化分析,旨在了解我国"机构养老"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分析发现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机构养老的服务模式研究""主体特征研究""机构养老面临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三个领域,各研究领域有着较为丰富的研究内容.预计今后我国机构养老领域将侧重于养老服务体系的持续完善;医养结合型机构养老;养老服务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的研究.

    机构养老可视化CiteSpace

    清代甘肃省知府群体结构特征及其嬗变(1796-1911)

    宋芳静胡鹏
    4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地方志、"缙绅录"、《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等文献,按照"确定府级行政区划沿革→初步建立知府列表→信息补充与考订→最终形成职官表"的路径,文章复原了嘉庆至宣统朝(1796-1911)甘肃省知府职官表.通过对695名知府(知州、通判)籍贯、出身等信息时空特征的统计分析发现:旗籍官员占比较大,在很长时间里是甘肃省知府的最主要来源;出身以正途为主,异途为辅,且正途以科甲为宗.值得注意的是,以光绪朝为界,甘肃知府群体结构出现了比较显著的变化:湖广籍官员数量超过旗籍成为知府的最主要来源;虽仍以正途为主,但异途出身官员数量不断增多.此外,进一步结合官缺制度的分析显示:旗籍官员数量与各府官缺等级有比较显著的相关性,出身与官缺等级的相关性则不显著.

    清代甘肃省知府职官表复原量化分析群体结构

    历史时期宁夏引黄古灌区开发历程及社会影响

    樊美杉束锡红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水的自流灌溉对于宁夏平原农业生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宁夏引黄灌溉工程遗产是我国首个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黄河流域主干道灌溉工程遗产.宁夏引黄灌溉历史悠久,始于秦代,初盛于汉,自古以来的多条沟渠历经世代开凿,一直沿用至今,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也反映了该地区的农业发展历程.本文搜集并整理了大量地方志书、水利史稿等文献史料,旨在探讨宁夏引黄古灌区在秦、汉、北魏、唐、西夏、明清这六个历史时期的变迁过程、开发特征与建设成就,并结合西北区域环境的自然特征,进一步分析引黄古灌区对宁夏平原的农业生产与社会经济产生的深远影响,最终揭示宁夏引黄古灌区的社会价值与水文底蕴.

    宁夏引黄古灌区水利工程开发历程社会影响

    "炼金术"与数字资本主义

    马俊峰赵海蕴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炼金术与数字资本作为人类改造自然与社会的实践活动范畴,充分体现了主观客观化和客观主观化的特征,表征了自在世界与自为世界、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存在与本质的有机统一.可以说,二者具有显性的同构性,它们创新转化了以金属嬗变或数据纯化的方式追求人类自身无限可能性的诉求,图绘了金属炼金术与数字炼金术的生产性样态,彰显了人类对世界探究所表征的认识论、存在论及价值论.伴随人类实践的进步与发展,数字炼金术相较古老炼金术其内涵及其具体认知、存在及价值又具有隐性抽象的异质性,后者"以一到多"探索自然未知领域,前者与资本、技术勾连,将丰富的世界抽象为数字符号,"以多到一"方式将对象世界从"原初自然"的状态剥离,继而将一切人类及其活动转化为可计量、可计算的数据形式,通过"主体即实体、实体即虚体、虚体即数据"的设定演进,实现数字资本的永生目的.古老炼金术的衰落与数字资本主义的兴盛看似是人类突破一元论或形而上学桎梏、探索世界本质的能动实践活动,但二者无法逃避寻找世界的唯一主体、探索人类自我意识、身体与心灵转化的困境,在打造以"金属"和"数据"为核心的主体之上进而固化金属拜物教或数据拜物教的意识形态,人类不断试图以技术物来超越自身的有限性,但炼金术似乎永远没有远离我们,它以数据形式回归人类,提醒着人类始终无法逃离唯一实体的存在以及形而上学的范畴,也永远无法走出"第二自然"的洞穴.

    炼金术金属数据数字资本

    绿色发展空间关联网络及影响因素研究——来自河北省的经验证据

    丁超任晓倍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绿色发展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本研究以2012-2021年河北省各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在全面测度绿色发展水平的基础之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深度探究河北省各地级市绿色发展整体网络特征以及个体网络特征,并利用QAP分析方法探讨空间关联网络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河北省各地级市的绿色发展呈波动上升趋势,但整体发展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第二,绿色发展空间关联网络正呈现着较为复杂的网络形态,网络密度整体不高,也不存在等级森严的网络结构,网络通达性较好.第三,唐山、石家庄等城市在绿色发展空间关联网络中处于中心地位,同时扮演"中介"角色.第四,产业结构高级化、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对外开放水平的差异是河北省城市绿色发展空间关联网络的重要影响因素.

    绿色发展空间关联网络社会网络分析QAP回归

    我国金融业专项合规监管机制的建构之策——以刑事监察为切入视角

    朱智帅
    7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强监管"时代的到来预示着合规改革的号角吹进金融界.以刑事监察为切入视角,以"中国农业银行纽约分行案"为案例导入,得出我国金融行业应构建专项合规监管机制的结论.这体现在金融反腐的政策需要、金融犯罪趋于"复杂化"以及"组织体责任论"下金融机构能够独立担责三个方面.专项合规监管机制包含"一般"与"特殊"两方面的监管要素.其中一般性管理要素包括实现金融犯罪监督的"全覆盖"和金融业专项合规监管的"个案化";特殊性管理要素包含强化金融行业"合规官"的专项职责、设立金融业"洗钱罪"专项合规监管以及强化金融行业数据安全合规监管.此外,还应当对公权力本身开展职务合规的监督,以避免产生"灯下黑"现象.

    金融机构专项合规监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