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肃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肃教育研究
甘肃教育研究

王铁军

月刊

2096-9937

gsjyyj@qq.com

0931-8485535 8485618 8484797

730031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曹家巷1号新闻出版大厦16楼

甘肃教育研究/Journal Gansu Education Research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间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时代需求、实践举措与发展方向

    朱国华董新稳
    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受到党中央前所未有的重视,实践教学成为新一轮思政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乡间思政课"实践教学正是在宏观时代背景、思政课程改革背景和高校思政实践创新背景下探索尝试的成果."乡间思政课"在资源维度上,重视实践基地体系融合地方思政元素;在教师主体维度上,突出实践方案设计体现知识能力运用;在学生主体维度上,强调分组走访体验透视中国基层现实.本文分析了"乡间思政课"实践教学中面临的实践基地体系维系需要全局性统筹、实践教学学分拓展需要系统性谋划、实践教学组织保障需要协同性配合、实践教学评价保障需要多元化指导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并提出今后探索改革的方向:一是促进三方协同,实现更好的制度供给;二是协调三支队伍,实现更好的服务供给;三是完善两个评价,实现更好的动力供给.

    思政课程改革乡间思政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教学

    家庭文化资本对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研究

    朱丛杉尤妙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各种信息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关注点聚焦于家庭文化资本的差异性.众所周知,大学生核心素养是未来发展的必备品格,而养成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至关重要.本文主要探讨家庭文化资本对于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研究采用"家庭文化资本量表""当代大学生养成教育现状问卷"对山东两所高校的3000名在校生进行调查,得出家庭文化资本各维度(除父母受教育程度外)与大学生养成教育各维度存在显性正相关的结论,即家庭文化资本拥有量越高,大学生养成教育水平越高.

    家庭文化资本养成教育大学生实证研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建设探究

    涂浩然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在全国高校全面开设,有力推动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从这门课程定位来看,其教学特点包括:课程教学目标的针对性、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课程教学原则的政治性.通过考察解析当前高校这门课程的教学现状,可以探索出强化这门课程教学效果的路径,即进一步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转化、教学流程强化和教学方法创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集体备课政治认同

    地方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现状及改革策略

    杨鑫朱晓明王军涛李泽宇...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地方高校逐渐加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但学生劳动意识淡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失衡、劳动实践平台建设滞后等问题依旧存在.劳动教育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保障.地方高校应针对当前劳动教育课程现状,加强校园劳动教育宣传,创新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优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加大劳动实践平台建设,构建劳动教育专职教师队伍,从而全面提升劳动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促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劳动教育地方高校劳动价值观课程改革

    生物医药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以江苏海洋大学生物医药产业学院为例

    史大华马卫兴董自波秦昆明...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学院是地方高校在校企合作模式优化升级和转型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型办学方式.本文对江苏海洋大学生物医药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从培养方案制订、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平台建设和产教融合课程建设四个方面,探索如何以生物医药产业学院为载体培养优秀的应用型医药人才,为地方医药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

    新媒体平台在新时代大思政教育中的运用

    刘玉红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学生的价值取向极易受外界影响,加之传统教育理念下家庭与社会普遍重视智育、忽视德育等因素,导致建立在生活体验感悟上的传统思政教育模式越来越力不从心.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平台的运用,为推进思政教育、加强家校协同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思政教育摆脱传统的单向灌输模式提供了可能.本文提出了以新媒体为平台,加强"家校社"协同,上好"大思政课"的观点,助力中学阶段的思政教育.

    新媒体平台大思政有效性

    OBE理念下公共关系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李梦娜侯娇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作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措施,是提高高校人才家国情感、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的有效途径.将思政教育融入高校公共关系学课程,进行创新性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品德修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深入探讨了OBE理念下公共关系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价值意义及构建策略,并重点着眼于阐述公共关系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基本流程,以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详细说明,更好地推动学科专业发展,同时为学生全面素养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OBE理念公共关系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心育功能及实现路径探析

    王晓丹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校园文化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传达着学校的精神内涵,具有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的心理品质和良好个性.笔者认为,学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时,要注重优化景观与公共区域,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促进自主管理、培育教学文化和建设书香校园,形成有益的人文氛围;同时要聚焦学生发展的需求,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活,促进学生的心灵成长.

    小学校园文化心育心理健康教育书香校园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供给探究

    楚燕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供给与需求方面存在着结构性矛盾,破解这一供需矛盾的着力点在于要坚持精准供给.精准供给既能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又能满足当代大学生成长发展的现实需要.在当前新媒体背景下,数据治理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供给的有效路径.

    大数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供给

    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策略探究

    向莉娟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教师的数字素养提升是重中之重.本文在深入分析2022年我国发布的《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与欧洲各国数字素养框架异同的基础上,针对教师数字素养培养的阶段性特点,构建了"3+3"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模型,分别从国家、学校以及教师三个层面提出了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策略,旨在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教师提供更全面的数字化培训和支持,以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要求.

    教育数字化转型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