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马方

双月刊

1009-4997

gsxzxyxb@sina.com

0931-8552004

730010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2926号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ansu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定位为政府研究,刊文集中于行政学、政治学和行政法研究与政府法治建设等三个板块。我刊遵循政府研究的办刊定位,正努力提高办刊水平。主要栏目有“政府管理与改革”、“政治学研究”、“行政法研究”、“行政学基础研究”、“政府绩效研究”、“公共论丛”、“公共经济研究”、“中华文化研究”等,期以展示我国政府研究和行政学领域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我学报矢志成为我国行政学和政府研究领域学术交流与发展的重要的高水准平台,为学界与政界搭建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交流桥梁。期望学界同仁共同呵护和大力支持,推动我刊向更高水平发展。我刊刊稿,选用具有原创性或实证性、具有较高理论价值或社会效应的稿件。“求真”是我学报的办刊精神和学术理念。“求真”体现在四个“真”上,“运用真方法,解决真问题,追求真文章,研究真学问”。《吕氏春秋》愿增损一字予千金,杜甫又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真文章、真学问”是可为我等治学经文的境界与追求,也是学报用稿的热忱期待。征稿重点:政府管理改革、社会经济发展和公共政策重大选题应策研究和实证分析;行政学、政治学和行政法学理论前沿探讨和原创研究。本刊认为,作为学术研究,文章的必要长度是学术质量和水准的基本保障。本刊原则上要求来稿不少于8000字,不超过20000字,并请以电子邮件方式发至本刊邮箱(gsxzxyxb@sina.co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搜索引擎、人工智能与行政负担

    马亮
    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习成本是行政负担的重要维度之一,但是相关研究并不多.搜索引擎是公民找政府办事的主要入口之一,本文聚焦搜索引擎如何影响政民互动中的学习成本.研究显示,商业开发和政府提供的搜索引擎服务降低了公民与政府打交道的学习成本,但是也因为设计缺陷和过度商业化而增加行政负担.进一步的分析发现,随着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搜索引擎中的深度应用,政民互动的学习成本会持续降低,并会带来合规成本和心理成本的下降.本文讨论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对行政负担,特别是学习成本的潜在影响,并提出了对策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

    行政负担学习成本搜索引擎数字政府政民互动

    循数善治:数字技术如何赋能基层治理?——基于浙江衢州"邻礼通·三民工程"的案例分析

    周立程梦瑶郑霖豪
    1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治理是我国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社区治理效能是实现基层善治、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环.目前我国的社区治理体系具有管控性强、覆盖率高等优势,然而社区治理难度增大和治理任务繁重等现实难题也阻碍着治理效能的进一步提升.本文提出依托数字技术赋能城市社区治理的研究框架,根据现实基层治理的困境和难点,提炼了"循数善治"的赋能模式,总结了五条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治理的作用机制,并结合浙江衢州"邻礼通·三民工程"的案例具体分析.衢州市的基层治理改革创新对治理模式转向善治的本土化耦合提供了循数善治的数字赋能路径,为解决基层治理难题、实现国家善治,开拓了一条数字时代的基层治理新路.

    基层治理数字技术循数善治治理效能千万工程

    策略性均衡:新双轨政治下村委会协商民主行为的内在逻辑——基于A村人居环境整治案例的研究

    朱侃岳经纶李达
    2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村委会是乡村社会的政治中心,加强对村委会协商民主行为的研究对推进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构建新双轨政治下村委会协商民主行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通过A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案例对该分析框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受自上而下行政权力和自下而上民主权力的约束,村委会会对政府任务模糊性和村民利益冲突性进行调适,进而使得其协商行为在"行政主导式""社会主导式""双向调和式"以及"自由放任式"中游走;这种钟摆行为是村委会追求策略性均衡的结果,该结果建立在新双轨政治制度、村委会"经济人"属性和自由裁量空间之上,其对乡村治理有利有弊.未来,应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和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等方式来进一步规范村委会的协商民主行为,进而提高基层自治能力.

    新双轨政治村委会协商民主乡村治理策略性均衡

    地方环境治理何以有效?——中央环保督察背景下省域数据的动态QCA分析

    刘晓亮余一卉
    3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央环保督察背景下地方环境治理何以有效?运用动态QCA方法对三时段全国各省数据的分析发现,地方治理有效的核心条件组态共有10种类型,压力型体制作用机制始终发挥重要影响,环保理念在中央持续发力下逐渐得以塑造并正向作用于实践,多元主体参与和常态化治理格局正在缓慢形成,同时各地区影响治理成效的因素也存在显著差异.要继续推进环境治理的国家战略,仍需继续保持中央督察的高频压力,但应精准发力,特别注重全社会环保理念的培育,推动多元主体参与的常态化机制建设,激活区域资源,发挥地区特色优势拓宽治理路径.

    中央环保督察地方环境治理动态QCA

    公平正义: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底蕴

    刘泾
    4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建构的价值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作为重大的理论创新,其所蕴含的公平正义价值底蕴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鲜明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诸方面特征从不同角度彰显了公平正义,是对西方现代化进程中非正义现象的矫正与超越,维护和促进公平正义是中国式现代化得以成功推进的必要条件.

    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中国式现代化

    架起政府与市场的桥梁:地方国企的"经纪"行为

    刘伟陈春润
    5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国企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行为备受瞩目.在国家级开发区的发展案例中发现,地方国企展现出桥接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的"经纪"行为.地方国企代理着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的双重利益,桥接了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在这之中,地方国企表现出举荐可靠项目、激发致富渴望、监督履行承诺、增进政商沟通等"经纪"行为,为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架起了一座桥梁,促进了双方利益整合.地方国企的"经纪"行为之所以奏效,归功于地方国企在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之间建立起信任,赋予双方对彼此的主观确定性,从而改变了限制和机会.地方国企也从中谋求到更多的发展机遇.归根结底,地方国企所呈现的"经纪"行为填补了既有制度下连接地方政府与市场主体的真空.地方国企的"经纪"行为为理解其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解释.这一非正式的桥接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克服了不确定性难题.

    地方国企地方政府市场主体双重利益代理"经纪"行为

    公共投融资项目合作类型与治理模式的适配逻辑研究——以文化设施为例

    王盈盈
    7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投融资作为构建国家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个层面上重新塑造了传统行政管理体系的运行方式,变革了政府理念及其实践.其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尚未有效衔接项目合作实践与政府规制体系间的理论差距.探讨如何从合作治理的视角,构建与政府规制相适应的公共投融资项目治理体系以弥补这一理论分歧,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这要求在确保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激发市场活力并兼顾投融资项目的公共属性和商业属性,以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聚焦文化设施领域,创新性地提出一套"资金-资产"分析框架,旨在为公共投融资合作治理提供理论贡献和实践参考.研究发现:项目合作的多样性源于其在资金流向和资产配置这两个核心维度上的属性差异,因而产生了不同的运作类型和治理模式.有效的治理依赖权力分配、行政管理、信息交流和法律规制等方面的综合运用与平衡.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公共投融资合作治理的优化对抑制债务风险、提升投资效率、挖掘闲置资产潜能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从国家层面推进更加具体和可执行的公共投融资项目合作与治理指引,指导地方政府根据区域、行业特点和项目需求选择适配的项目合作类型与治理模式,确保公共投融资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公共投融资项目合作类型治理模式政府规制文化设施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运行模式与逻辑分析——基于广东省Q市的多案例分析

    杨正喜刘钰涵
    8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建引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乡村治理运行逻辑的关键变量.本文基于"政党引领社会"的基本逻辑,从群众参与视角切入,构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引领力—参与度"二维分析框架,将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分为全过程民主型、主导型、自治型和放任型四种类型.党组织利用赋能的方式,将更多的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赋予群众,在保障群众参与权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党的领导权威性,有效提升党组织引领力,从而实现基层党组织在村庄场域的权力与社会力量的双向赋权.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运行实践中,党组织"结构赋能"是决定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引领力强弱的基础,乡村治理中的群众参与度强弱主要受制于"制度赋能"的强度.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运行模式双向赋权

    基于S-CAD方法的安全生产治本攻坚政策评估

    杨志军朱启珍
    9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务院安委会牵头发布《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简称"总政策"),为此,各部门制定了 31个部门子方案及部分省级行动实施方案(简称"子政策"),从而形成"1+31+N"的安全生产治本攻坚总体方案.论文运用S-CAD方法和NVivo12 Plus软件,对上述政策文本开展量化政策评估.通过系统梳理从目标到结果的逻辑链条,研究发现,总政策与子政策在目标与手段、手段与价值观/立场存在逻辑上的高度一致性,手段对目标的实现上存在较强充分性.在行动方案实施过程中,需要聚焦总政策与子政策的衔接性、政策工具选择的多样性、治理目标的一致性,树立本质安全理念,坚持政府间多部门以及政府、市场与社会多主体双向协同治理,采取行政、市场、法律、社会等多种政策工具,建立事前预防型公共安全治理模式,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实现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S-CAD政策评估能力提升

    传统社群与现代共同体:社会组织何以推动老旧社区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以S区经验为例

    张煜婕
    109-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社群源自基于亲缘、业缘、趣缘关系自然形成的非正式组织,为社会融合研究提供了独特视角.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宏观层面的现代共同体与正式组织的作用,相对而言,微观实践中非正式组织的影响未获得充分关注.本研究采用新公共服务理论,探讨传统社群在促进老旧社区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中的功能.通过对S区的田野调查,发现社会组织通过连接传统社群内的密集社会资本节点,实现资源的多维桥接,从而加强社区联结并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传统社群内部的文化实践与互助精神形成了特有的文化资本,社会组织通过有效地激活并利用这种文化资本,促进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此外,社会组织通过边界跨越工作,弥合传统社群与流动人口之间的社会结构洞,协同政府与企业,促进信息与资源有效流通,增强流动人口的社会连通性,从而加深社会融合的层次.通过整合传统社群和现代共同体的分析,本研究不仅为理解老旧社区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提供了新的视角,还为公共行政领域提供了关于如何借助非正式组织的力量来促进公共政策目标实现的重要见解.

    传统社群现代共同体社会组织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