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肃冶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肃冶金
甘肃冶金

马进

双月刊

1672-4461

gsyjbjb@163.com

0943-8246643

730900

甘肃省白银市人民路19号

甘肃冶金/Journal Gansu Metallurgy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甘肃及兄弟省(区)冶金、有色金属工艺、生产与研究的进展和动态,推动甘肃冶金、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是科研、企业单位技术、管理人员学术交流的载体和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ICP-AES测定某冶炼厂硬锌合金中镓、锗、铟元素的含量

    张彦翠王亚平王源瑞孙帅楠...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硝酸-过氧化氢溶解硬锌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测定Ga、Ge、In的方法.对该方法的元素谱线、检出限、精密度和加标回收进行了验证试验,选择谱线Ga 417.206 nm、Ge 265.118 nm、In 325.609 nm,检出限分别为Ga:0.0053μg/mL、Ge:0.0066μg/mL、In:0.0058μg/mL,RSD在Ga:0.57%~2.22%、Ge:0.62%~3.52%、In:0.56%~0.70%,加标回收率在Ga:95.8%~105.2%、Ge:96.4%~104.6%、In:95.1%~103.5%,该方法与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了对比,两种方法的测定值吻合较好.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同时采用基体匹配法消除了仪器测定过程中主量元素带来的基体效应,保证了结果的准确、可靠性.

    硬锌GaGeIn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基体匹配

    EMGA-830氧氮氢分析仪测试钒氮合金粉末中氮含量的结果与分析

    马敏敏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EMGA-830氧氮氢分析仪按照标准《钒氮合金氮含量的测定惰性气体熔融热导法》(GB/T24583.2-2019)检测钒氮合金粉末中氮含量,明确了试验检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按标准中锡囊与镍篮的组合方案的检测结果达不到样品中实际氮含量值;按标准中镍囊与锡粒的组合方案的给定值测试效果明显优于锡囊和镍篮的组合,但该组合下不同的助溶剂添加量、设备分析功率、样品质量均对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影响.用EMGA-830氧氮氢分析仪测试钒氮合金粉末样品,镍囊装载样品量0.05 g、助溶剂锡粒0.4 g、设备分析功率6 kW是测定钒氮合金粉末中氮含量的最佳试验参数.

    EMGA-830氧氮氢分析仪钒氮合金粉末氮含量

    萃取分离-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法测定铼酸铵中的杂质元素

    展之旺庞振业方彦霞张彦翠...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铼酸铵样品具有铼基体高、杂质元素含量低的特点,若不对其进行有效处理,直接消解样品在ICP-AES下进行杂质元素的测定,会使得测定结果不准确及造成设备污染.试验先采用硝酸溶解、酒石酸络合部分杂质离子,后采用磷酸三丁酯(TBP)与三烷基叔胺(N235)混合萃取剂分离,实现了基体铼与杂质元素的分离,消除了基体效应,再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ICP-AES)进行杂质元素的测定.结果表明:Al、As、Bi等杂质元素的检出限为0.008~0.07 ug/mL,方法的测定下限为:0.0003%~0.005%.将试验方法应用于测定实际铼酸铵的样品,测定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基本一致,本方法测定杂质元素检测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在5.27%~10.32%,同时经过格拉布斯检验方法判断数据无可疑值,说明磷酸三丁酯-N235体系萃取高价基体铼后,测定铼酸铵中杂质元素的含量满足实验室精密度要求.

    萃取分离铼酸铵ICP-AES定量检测杂质元素

    微合金化与轧制工艺对Φ100 mm 80MnCr高碳磨球钢性能影响的研究

    梁佰战史炳锐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Ti和Al两种性价比高的细化晶粒元素进行微合金化以及粗轧大压下和轧后缓慢冷却的轧制工艺,研究了微合金化和轧制工艺对大规格轧球用高碳磨球钢80MnCr的内部质量和奥氏体晶粒度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增加粗轧阶段单道次压下量和优化轧后缓冷工艺对钢材低倍组织和超声波探伤合格率都有较好改进作用,特别是超声波探伤合格率,探伤合格率由90.5%提高到100%.在钛和铝微合金化作用下,结合粗轧阶段的大压下的轧制工艺,使得钢材的奥氏体晶粒度进一步细化,奥氏体晶粒度级别由6级细化为7级.

    高碳磨球钢80MnCr轧制工艺奥氏体晶粒度微合金化

    工程机械用15B36Cr圆钢的生产实践

    蔡振雷郭晓霞李志豪
    98-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链轨节用钢15B36Cr的生产工艺流程,通过合理的成分设计、冶炼工艺控制、轧制加热和冷却工艺控制,成功试制出链轨节用钢15B36Cr.通过对产品理化性能指标检测分析表明,夹杂物、脱碳层、低倍组织、化学成分、末端淬透性和晶粒度等指标均满足客户协议要求.其中非金属夹杂物级别均≤1.5级,末端淬透性J1.5 mm位置硬度值为50~56 HRC,J12 mm位置硬度值为40~52 HRC,J15 mm位置硬度值≥30 HRC,抗拉强度为980~1053 MPa,屈服强度为950~1030 MPa,用户使用反馈良好.

    链轨节15B36Cr钢末端淬透性力学性能

    汽车桥壳用钢JQK490CR的生产工艺及性能研究

    王童汪军平张传运王东...
    1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成分设计及轧后冷却速度控制研究了生产工艺对汽车桥壳用钢JQK490CR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合金元素Mn、Cr、Nb、V、Ti含量的上升,JQK490CR钢的强度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微量元素Nb、V、Ti在实验设定的范围内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JQK490CR钢的力学性能,Nb在0.050%~0.052%为试验最优的含量范围;V在0.05%左右时达到的强化效果较好.随着轧后冷却速度的增大,JQK490CR钢的强度不断提高,塑韧性有所下降,但均满足国标要求.

    桥壳用钢JQK490CR成分设计冷却速度控制力学性能

    1.25Cr0.5Mo合金钢在高温下的拉伸性能研究

    武兴陈浩李京刘麟...
    10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1.25Cr0.5Mo合金钢在高温下的拉伸性能,通过控制温度开展了1.25Cr0.5Mo合金钢在常温和高温下的拉伸对比实验.测试了1.25Cr0.5Mo合金钢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面收缩率和延伸率等力学性能,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拉伸断口形貌特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获得了温度变化对1.25Cr0.5Mo合金钢拉伸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25Cr0.5Mo合金钢在不同温度下的断裂模式都属于微孔聚集型韧性断裂,在给定的温度范围内拉伸强度和塑性均随着拉伸温度的升高而呈现下降的趋势.

    1.25Cr0.5Mo合金钢高温拉伸性能强度塑性断口形貌

    65Mn高碳钢全流程夹杂物演变规律研究

    吴飞鹏李杨吕耀强贾宁...
    109-11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65Mn工具钢全流程夹杂物的演变规律,通过全流程取样,分析了钢水的全氧和氮含量,铸坯的全氧含量可以控制在8×10-6以内,成品氮含量控制在40×10-6以内.利用自动扫描电镜对非金属夹杂物的组分、尺寸、数密度等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全流程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数密度整体呈降低趋势,从LF进站到出站,非金属夹杂物去除率为67%,铸坯中夹杂物数量密度为6.85个/mm2.另外对各工序典型非金属夹杂物的成分制作了三元相图,分析了夹杂物的成分组成,以及全流程典型夹杂物的变化规律.

    65Mn夹杂物数密度全氧成分演变

    固溶工艺下347H与321H不锈钢显微组织和性能研究

    柴守祖李国宪郭常亮杨少辉...
    113-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别对347H与321H两种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固溶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金相显微镜以及万向拉伸实验机,对材料显微组织形貌、第二相析出物形态分布、宏观金相组织形貌及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347H和321H固溶后均发现在其基体中有第二相析出,321H第二相析出物明显较347H析出物聚集且具有更大的几何尺寸;在宏观金相组织中两种材料固溶处理后均存在"混晶"现象,其中347H固溶后细晶组织与粗晶组织产生分层;在力学性能方面,测试不同厚度规格样品,347H钢种具有更良好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而321H钢种的延伸率则展现出优异的稳定性.

    347H321H固溶处理第二相力学性能

    8011铝合金铸轧工艺对带坯晶粒度的影响分析

    屈怀超李逢科吴嘉诚樊嘉伟...
    11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使用徕卡DM2700M金相显微镜观测定量分析冷却水温及铸轧速度的变化对8011铝铸轧带坯晶粒度的影响,分析探索出最佳冷却水温及铸轧速度范围.随着冷却水温的降低及轧制速度的增加,晶粒度均呈现先骤减后缓减趋势,当冷却水温控制在27~29℃,晶粒尺寸细化效果突出,平均晶粒度尺寸保持在300~320μm,同样轧制速度控制在750~800 mm/min,平均晶粒度尺寸310~320μm,晶粒细化效果理想.

    铸轧8011铝合金金相检测冷却水温铸轧速度晶粒度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