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部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部中医药
西部中医药

潘文

月刊

1004-6852

gszyyk@126.com,panwen25@yahoo.com.cn

0931-2337364

730050

兰州市七里河区瓜州路418号

西部中医药/Journal Wester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创刊于1988年。由甘肃省卫生厅主管、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是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曾在首届中国中医优秀期刊评选中,荣获优秀期刊三等奖。本刊的办刊宗旨是:继承发扬祖国中医药学传统,促进国内外中医药学术交流,传播中医药信息,反应最新研究动态,培养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居民中医食养食疗知信行对功能性胃肠病的影响

    周漫钰韩悦张烯高鑫...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居民中中医食养食疗知信行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罗马Ⅳ诊断性问卷》和自行设计的《中医食养食疗与胃肠健康素养问卷》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有无FGIDs症状及与中医食养食疗知信行之间的关系.结果:通过网络共收集344份有效问卷,被调查居民FGIDs有症状者占比70.35%(242/344),对于便秘、慢性腹泻的饮食禁忌以及胃酸过少的食养食疗认知正确率最低(均<50%).有症状者中医食疗认可度高于无症状者(χ2=7.53,P=0.023),食疗产品服用时间长于无症状者(χ2=8.327,P=0.016).有症状者多选用补虚类食疗产品,消食类、理气类次之(χ2=8.782,P=0.03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酸过少的食养食疗认知、消化溃疡的饮食禁忌、应用中医知识指导饮食的态度以及喜食生冷、刺激性食物是有FGIDs症状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有FGIDs症状者中医食养食疗认知水平较差,态度积极,饮食健康行为有待改善.而加强中医食养食疗宣传和指导对居民防治FGIDs具有积极作用.

    胃肠病,功能性中医食养食疗知信行

    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cTnⅠ水平、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张志强闫稳平王君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Ⅰ,cTnⅠ)水平、甲状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心力衰竭患者96例,按照中医证型的不同分为4个证型组,选取同一时期心功能正常者2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cTnⅠ水平和甲状腺功能指标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功能和cTnⅠ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按照血清总甲状腺素(thyroxine,T4)和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的降低顺序,依次为对照组>心肺气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气虚血瘀证组>阳虚水泛证组(P<0.05),按照cTnⅠ水平的升高顺序,依次为对照组<心肺气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气虚血瘀证组<阳虚水泛证组(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心肺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阳虚水泛证与cTnⅠ均呈正相关(r=0.814、0.816、0.807、0.820,P<0.01);与T3均呈负相关(r=-0.367、-0.367、-0.372、-0.308,P<0.05),与T4均呈显著负相关(r=-0.332、-0.364、-0.345、-0.336,P<0.05);96例心力衰竭患者cTnⅠ与T3、T4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随着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的进展,即心肺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阳虚水泛证,T4、T3水平逐渐降低,cTnⅠ水平逐渐升高.T3、T4、cTnⅠ表达水平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肌钙蛋白Ⅰ甲状腺功能相关性

    针刺治疗银屑病的选穴规律分析

    张玉琴孟昱成杜晨续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刺治疗银屑病的选穴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Embase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10月30日收录的针刺治疗银屑病的相关文献,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穴位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年代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文献45篇,共计56个穴位,总频次477次.使用频次前5位的穴位是曲池(46次)、三阴交(37次)、血海(36次)、肺俞(34次)、膈俞(32次);归经多属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手阳明大肠经、督脉以及足阳明胃经等,使用频次最多的经脉是足太阳膀胱经;与其他穴位共现频次前5位的穴位为曲池(310次)、三阴交(274次)、血海(255次)、肺俞(225次)、足三里(221次);曲池、血海、三阴交等穴位在纳入文献所在年份中出现次数较多,选择率较高.结论:针刺治疗银屑病对于穴位的选择有一定规律性,可考虑以"曲池、三阴交、血海、肺俞、膈俞、足三里"为主穴制定治疗方案.

    银屑病选穴规律针刺

    杵针治疗颈椎病随机对照试验分析

    李泓涛李晶刘兴星张艺凡...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文献探讨杵针治疗颈椎病的治疗现状.方法:通过搜索Pubmed、Cochane Library、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8大数据库,检索关于杵针治疗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 trials,RCT),对于符合纳入标准的RCT,以改良的JADAD评分分析其随机方法、盲法实施情况.结果:获得符合标准的RCT 10项,发现文献质量存在差异,杵针的选择穴位和工具较为集中,以大椎八阵和河车脑椎段为主,使用工具以4种工具综合使用为主.结论:单独或联合使用杵针具有治疗优势和特色,但文献的循证质量有待提高,应加强跨区交流、临床穴位配伍、对量效关系和基础机制的研究,以进一步明确杵针治疗颈椎病的效应机制.

    颈椎病杵针临床试验随机对照试验

    基于潜在类别分析法探究青少年中医体质分布特征

    王枫刘琰王馨苑孙付童语...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不同潜在类别青少年群体的中医体质分布特征,为指导该人群体质干预提供依据,提升青少年群体的健康水平.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000多名青少年的运动习惯、睡眠情况、饮食情况、抑郁状态和体质情况进行调查;运用潜在类别分析法探究健康行为方式指标的最佳潜在类别模型,χ2检验研究潜在类别组与中医体质的关系.结果: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5285份,问卷有效率98.2%(5285/5381);男女分别占比49.8%(2633/5285)、50.2%(2652/5285);平均年龄(20.75±1.39)岁;潜在类别分析结果显示4个潜在类别的模型为最佳模型,分别命名为抑郁少动型、抽烟喝酒型、饮食偏嗜型和基本健康型;χ2检验显示不同健康行为方式类别的人群在中医体质类型上的分布有差异.结论:抑郁少动型以气郁质为主,抽烟喝酒型以阴虚质、气郁质为主,饮食偏嗜型主要存在于气虚质和痰湿质之中;基本健康型主要为特禀质、平和质.提示应当针对不同类别青少年的中医体质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指导和干预,提升青少年群体健康水平.

    中医体质潜在类别分析青少年健康行为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黄芪补肾活血汤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

    张梦棣梁鸿艺时光喜李静蔚...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预测黄芪补肾活血汤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systems pharmacology platform,TCMSP)、BATM-TCM数据库等筛选黄芪补肾活血汤主要活性成分以及相关靶点,通过Gene Cards数据库搜索乳腺癌相关基因并进行筛选,将黄芪补肾活血汤靶点与乳腺癌基因进行映射,利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可视化网络,绘制蛋白互作网络及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筛选出核心基因.将黄芪补肾活血汤复方成分与关键靶点通过Swiss Dock网站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黄芪补肾活血汤有效成分136个,潜在治疗靶点828个,其中76个是黄芪补肾活血汤治疗乳腺癌的潜在靶点.在蛋白互作网络中发现TP53、VEGFA、MAPK8、JUN、EGF等可能是黄芪补肾活血汤治疗乳腺癌的关键靶点.通过GO、KEGG富集分析发现作用机制涉及的通路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肿瘤中的microRNAs、RNA聚合酶Ⅱ转录因子复合物肌膜、转录因子结合、G蛋白偶联胺受体活性、血红素结合、蛋白质结构域特异性结合、核受体活性、癌症中的转录调控异常、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等.通过分子对接验证显示,化合物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木犀草素、植物甾醇与关键靶点PGR、ADRB2、NR3C2、PREE1、SCN5A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构建"药物-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及分子对接技术验证,发现黄芪补肾活血汤治疗乳腺癌主要是通过抗癌、抑制雌激素受体的表达、调节免疫等多通路、多靶点实现的,为临床治疗乳腺癌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方法,给临床用药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乳腺癌黄芪补肾活血汤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作用机制

    基于专家意见及数据挖掘分析继发性痛经中成药用药规律

    王阳仰艳万宇于妍妍...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专家意见,通过数据挖掘的方式,分析疗效确切的中成药治疗继发性痛经的用药规律.方法:筛选2017版医保目录、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治疗痛经的药物,合并同一方剂不同剂型中成药,运用德尔菲法,对妇科专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筛选出最常用、最推荐的治疗继发性痛经的中成药,并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究治疗继发性痛经的中成药处方的用药规律、核心组合及关联规则,基于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推演出新方.结果:共筛选出中成药处方25个,涉及中药75味,常用药物为延胡索、当归、香附、川芎、白芍、丹参、五灵脂、红花、肉桂、熟地黄;主要归肝、脾经;通过关联规则得出常用药对以延胡索、当归、川芎相互组合为主;进一步聚类分析得到潜在核心组合8个,新处方4首.结论:临床常用治疗继发性痛经中成药处方用药以活血化瘀药为主,兼补血、温阳、益气,标本兼治,聚类分析得出的潜在药物组合和新方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及代表性,可为临床探索及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继发性痛经数据挖掘用药规律中成药

    基于数据挖掘的心力衰竭临床医案集外关联解析

    杨扬孙文豪陈天源朱垚...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对中医治疗心力衰竭医案进行集外关联解析,对心力衰竭的症状、病机与药物之间的核心关联规则进行挖掘,从中分析中医辨证治疗心力衰竭的经验.方法: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学术论文总库中,检索中医治疗心力衰竭医案类论文,采用Medcase Ver 5.2诊籍数据处理平台,基于频繁模式增长加强关联分析算法,对心力衰竭临床医案进行集外关联解析.结果:共纳入医案406则,患者406人次,971诊次,涉及病机56条,症状123种,药物348种.经集外关联挖掘,产生临床症状与药物集外关联规则31条,病机与药物集外关联规则30条,临床症状与病机集外关联规则31条.结论:中医临床辨治心力衰竭的核心症状为水肿、胸闷、乏力、心悸、纳差、气短、尿少;核心病机中脏腑病位重点为心阳虚、肾阳虚;高关联选药为茯苓、黄芪、丹参、白术、附子等,可采用温心阳、壮肾阳、利水消肿的方法,治疗心阳虚、肾阳虚等较为常见的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临床医案数据挖掘集外关联中医

    基于CiteSpace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知识图谱

    祁祥朱智德卢健棋潘朝锌...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前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2011-2021年有关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文献,使用软件CiteSpace 5.7.R5W对检索出的3767篇文献作者的文章发表量、机构合作及分布情况、关键词共现及聚类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结果:该领域近十年发文量呈稳定增长态势,其中核心作者30名,以张艳为代表;研究机构381家,以辽宁中医药大学最为高产;关键词289个"中西医结合疗法"出现频次最高;聚类结果包括目前该领域文献研究类型、该病的中西医常用疗法及干预机制、该病的临床诊断研究.结论:近十年来对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呈蓬勃发展态势,且中医特色疗法与心脏康复将是该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

    CiteSpace文献计量学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心力衰竭,慢性中医药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布鲁氏菌病肝肾亏虚证用药规律的分析

    王鼎盛赵天莹何琼席进孝...
    8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治疗布鲁氏菌病肝肾亏虚证的用药规律,挖掘有效的药物组合及新处方.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并查阅资料,收集关于布鲁氏菌病肝肾亏虚证的文献和医案,筛选治疗该病证的方剂.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方药特征数据库,并通过关联规则分析法、熵层次聚类等方法,对处方用药进行数据分析,包括对用药频次统计、组方规律进行挖掘等.结果:肝肾亏虚的症状出现54条,症状频次总共224次,其中频率在5以上的18条,总共出现147次,占总数的65.6%.筛选出关于布鲁氏菌病肝肾亏虚证的组方17首,中药38味,使用频次最高的5味中药为牛膝、枸杞子、当归、续断、桑寄生,并取得核心药物组合14条,药物规则主要为牛膝、党参、续断、当归、桑寄生、枸杞子、黄精之间的组合,核心组合4条、得出2个新的处方.结论:中医治疗布鲁氏菌病肝肾亏虚证用药以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养气血之品为主,新方组成体现了祛邪扶正、标本兼顾,可使肝肾强、风湿除而血气足、痹痛愈.

    布鲁氏菌病肝肾亏虚证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数据挖掘用药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