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广东药学院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广东药学院

朱家勇

双月刊

1006-8783

gdpu2599@163.net

020-39352063

510006

广州市大学城外环东路280号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广东药学院学报主办的自然科学期刊,主要反映本院及附属药厂、附属医院、教学单位、校友的科研成果,以及国内外最新医药科技信息。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来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产地拐枣七中10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测定及分析

    代木堂邓诗风刘丽荣田臣...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不同产地拐枣七中K、B、Ca、Na、Mg、Al、Zn、Fe、Mn和Se等10种微量元素的方法,并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质量评价.方法 样品加硝酸经微波消解后,采用内标法测定,选取同位素Ge、In作为内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热图分析对所有样品进行分析,阐明不同产地拐枣七中10种微量元素之间的差异与相关性,筛选出其主要特征元素.结果 检测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回收率良好.18个不同产地的拐枣七中10种微量元素质量分数具有差异性,采用主成分分析后得出的K、Ca、Na、Mg、Al和Mn为主要特征的微量元素,聚类分析后可以分为三大类.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准确度高,可以用于拐枣七药材中10种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测定,同时为评价不同产地拐枣七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拐枣七微量元素不同产地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HPLC法测定骨伤跌打康复凝胶贴膏剂中7种成分含量

    吴谋莫楚铭蓬展鹏刘淑芳...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测定骨伤跌打康复凝胶贴膏剂中7种主要成分质量分数的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SB-C18 S tableBond Analytical柱(4.6 mm×250 mm,5 µm);测定波长为290 n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 35℃;进样量为10 µL.结果 骨伤跌打康复凝胶贴膏剂中的原儿茶酸、咖啡酸、阿魏酸、盐酸小檗碱、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7种主要有效成分在浓度线性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原儿茶酸、咖啡酸、阿魏酸、盐酸小檗碱、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3.79%、95.86%、96.12%、95.31%、96.58%、107.43%、97.12%,7种成分的平均回收率均在93.79%~107.43%范围内.结论 建立的方法适合作为骨伤跌打康复凝胶贴膏剂质量控制的方法.

    骨伤跌打康复凝胶贴膏剂高效液相色谱法原儿茶酸咖啡酸阿魏酸盐酸小檗碱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

    一类靶向脂多糖转运蛋白的新型抗生素

    赵林
    61页

    GC-MS/MS法同时测定十滴水中4种挥发性成分的含量

    具笑平吴志国吴芳花陈腾辉...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十滴水中樟脑、桉油精、桂皮醛、反式茴香脑等4种挥发性成分质量浓度的GC-MS/M法.方法 色谱柱采用Agilent HP-5MS UI柱(30 m×0.25 mm,0.25 μm);程序升温:初始温度65℃,保持2 min,以每分钟6℃的速率升至150℃,保持10 min;采用标准电子电离(E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检测.结果 桉油精、樟脑、桂皮醛、反式茴香脑分别在1.03~51.34、5.85~292.26、0.98~48.86、0.99~49.85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 2、0.999 8、0.999 8、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76%、96.94%、106.21%、102.50%,RSD分别为2.86%、2.54%、2.04%、2.92%;精密度、重复性试验RSD值在1.27%~1.90%之间.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且重现性好,可为十滴水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GC-MS/MS十滴水樟脑桉油精桂皮醛反式茴香脑

    美国FDA批准Zelsuvmi(Berdazimer)治疗传染性软疣

    夏训明
    66页

    基于Arcgis可视化的我国医药制造业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研究

    孟光兴李艳香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我国医药制造业科技成果转化绩效,为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参考.方法 构建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模型对我国医药制造业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进行测度,结合Arcgis作可视化处理分析.结果 中部地区综合技术效率高于东、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规模效率明显高于东部地区,规模效率偏低是医药制造业科技成果转化绩效低的一个主要原因;西部地区部分投入产出要素的冗余值远高于东、中部地区;R&D经费内部支出、技术改造经费支出等要素的冗余主要集中于云贵川渝及湖南湖北一带,其余要素冗余表现为零星分散.结论 建议加强地区交流合作,缩小地区差异;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结合地区优势,利用现有资源推动医药制造业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健全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科技成果转化可视化分析医药制造业数据包络分析

    茶黄素通过调节Wnt/β-catenin和Hedgehog信号通路对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郭永木苏亚勇刘双平王丽惠...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茶黄素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及Wnt/β-catenin和Hedgehog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肝癌HepG2细胞用0、2.5、5、10、20、40、80、160、320 μmol/L的茶黄素分别培养24、48、72 h,采用CCK-8法检测HepG2细胞活性.根据HepG2细胞活性实验结果将后续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茶黄素低剂量(20 μmol/L)组、中剂量(40 μmol/L)组和高剂量(80 μmol/L)组,细胞培养24 h.克隆形成实验检测HepG2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HepG2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HepG2细胞中Ki67、PCNA、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GLi1、SMO、PTch1、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的蛋白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HepG2细胞中GLi1、SMO、PTch1、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茶黄素组HepG2细胞增殖显著降低(P<0.05)、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GLi1、SMO、PTch1、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下调(P<0.05),Ki67、PCNA、GLi1、SMO、PTch1、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而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结论 茶黄素可通过调控Wnt/β-catenin和Hedgehog信号通路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茶黄素肝癌HepG2细胞细胞增殖细胞凋亡Wnt/β-catenin信号通路Hedgehog信号通路

    枫杨叶多糖增强免疫功能及抗疲劳作用的研究

    刘静蔡延渠李梦阳谢朋飞...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枫杨叶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和抗疲劳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枫杨叶多糖高、中、低剂量组(100、50、25 mg/kg),采用环磷酰胺诱发的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测定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廓清指数、吞噬指数及耳肿胀度,观察枫杨叶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采用小鼠负重游泳及耐缺氧试验,测定其时间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观察枫杨叶多糖抗疲劳效果.结果 枫杨叶多糖在高剂量、中剂量下均能显著提高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廓清指数、吞噬指数、耳肿胀度、负重游泳时间、耐缺氧时间(P<0.05或P<0.01),且在高剂量下能显著提高小鼠血清中SOD含量、降低MDA含量.结论 枫杨叶多糖具有较好的增强免疫、抗疲劳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

    枫杨叶多糖增强免疫抗疲劳

    人体肠道微生物结构变异的宿主遗传调控

    赵林
    82页

    丙酸氯倍他索脂肪酸囊泡的经皮渗透性及抗银屑病药效的初步研究

    赵雅欣李彦杰付琳邹博航...
    8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考察丙酸氯倍他索脂肪酸囊泡(CP-FAV)的体外渗透性及对银屑病模型小鼠的疗效.方法 通过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研究,差示扫描热分析方法(DSC)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考察脂肪酸囊泡对皮肤结构的影响.构建小鼠银屑病模型,以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估小鼠皮损情况;以苏木素-伊红(HE)染色病理分析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CP-FAV能够有效提高CP的透皮吸收能力,其体外渗透曲线拟合后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可有效持续地进行透皮释放;脂肪酸囊泡可以改变脂质的有序性,提高角质层的类脂质流动性,促进丙酸氯倍他索在皮肤角质层的渗透转移.与模型组比较,CP-FAV组可以显著降低PASI评分(P<0.05),改善银屑病样小鼠皮损情况;HE染色表明小鼠皮损组织表皮层厚度均显著减小,真皮层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均显著减轻.结论 脂肪酸囊泡可增加CP在皮肤局部应用的渗透能力,降低皮肤对药物的屏障,达到抗银屑病的作用,是一种新型的治疗银屑病的局部给药系统.

    脂肪酸囊泡体外渗透HE染色银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