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广东药学院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广东药学院

朱家勇

双月刊

1006-8783

gdpu2599@163.net

020-39352063

510006

广州市大学城外环东路280号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广东药学院学报主办的自然科学期刊,主要反映本院及附属药厂、附属医院、教学单位、校友的科研成果,以及国内外最新医药科技信息。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来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青藤碱联合索拉非尼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

    韩济阳朱秋双
    9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青藤碱与索拉非尼联合应用对肝癌HepG2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协同抑制作用,并对其潜在的相关分子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通过MTT、平板克隆、细胞划痕、Transwell及Hoechst 33342/PI双染实验分别评价2种药物单独及联合应用后对HepG2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能力的影响;通过ROS试剂盒分别检测HepG2细胞经各组药物处理后ROS表达的变化,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青藤碱与索拉非尼抗肝癌主要作用靶点结合的潜力,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联合给药组VEGFR2、STAT3、p-STAT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以进行验证,并检测下游MMP2、MMP9、BCL-2、BAX、Cleaved-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青藤碱、索拉非尼均可显著抑制HepG2细胞存活率(P<0.05),并且呈现时间及剂量依赖性;MTT、平板克隆、细胞划痕、Transwell及Hoechst 33342/PI双染实验结果表明两药联合应用可以对HepG2细胞分别产生协同抑制增殖、迁移及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联合用药组较单药给药组显著增强ROS的表达;分子对接及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联合用药组较单药组可以显著抑制VEGFR2、p-STAT3的表达水平,并降低迁移关键蛋白MMP2、MMP9的表达水平、上调BAX/BCL-2比值及Cleaved-Caspase 3的表达(P<0.05).结论 青藤碱与索拉非尼联合使用在体外能够协同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迁移并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R2/STAT3通路及通路下游相关分子有关.

    青藤碱索拉非尼协同效应肝癌

    氟西汀总活性成分在抑郁患者中的群体药动学研究

    钟彩妮曾环思钟易霖李维柯...
    100-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抑郁患者氟西汀(fluoxetine,FLX)总活性成分((total active moiety,TAM)的群体药动学(PPK)模型并研究其影响因素,为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3年12月深圳市康宁医院154例服用FLX治疗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FLX和去甲氟西汀(norfluoxetine,NFLX)血药浓度、肝肾功能水平、血脂水平及细胞色素P450 2D6酶(CYP2D6)基因型等临床资料,计算FLX和NFLX浓度之和为血浆TAM浓度,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NONMEM)建立TAM浓度PPK模型,采用拟合优度图(GOF)、正态化预测分布误差法(NPDE)和自举法(Bootstrap)对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性能进行评估.基于最终模型的显著协变量,模拟不同人群不同剂量TAM浓度的变化情况,拟合达稳态时间并推荐给药剂量.结果 154例住院患者570个血药浓度数据包括FLX(n=285)和NFLX(n=285),建立了TAM的一阶吸收和消除的一房室模型,体重(WT)是影响表观清除率(CL/F)的显著协变量,最终模型参数CL/F、表观分布容积(V/F)和吸收速率常数(Ka)的群体典型值分别为2.91 L/h、734 L和0.3 h-1,模型表示为:CL/F(L·h-1)=2.91×(WT/55)0.531,V/F(L)=734,Ka(h-1)=0.3(固定值).蒙特卡洛模拟结果显示,TAM浓度达稳态时间为6~11周,给药剂量相同,体重越轻达稳时间越长,体重小于70 kg的患者,最佳给药方案为10~30 mg,大于70 kg为20~40 mg.结论 成功建立了服用FLX治疗的抑郁患者TAM浓度的PPK模型,最终模型稳定可靠,低体重人群应选择较低剂量的FLX,避免药物蓄积产生不良反应.

    氟西汀总活性成分群体药动学血药浓度基因多态性

    基质组成对抗肿瘤药物白藜芦醇可溶性微针成型及其穿透性的影响

    方泽慧黄仨廖丽琪伍国羽...
    108-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微针基质组成对白藜芦醇可溶性微针(Res-DMNs)成型性及穿透性能的影响,以提高抗肿瘤药物白藜芦醇的经皮递送效率.方法 采用多步减压扩散法制备Res-DMNs,以成膜性、平整度、气泡数和含针率为考察指标,对聚乙烯醇(PVA)不同聚合度的单一基质材料(PVA-0488、PVA-0588、PVA-1788)以及PVA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混合体系进行成型性评价,以确定最佳混合比例,并对制得的可溶性微针的形貌、溶解性能、机械性能、体外穿刺性能和离体皮肤穿刺效率进行全面评价.结果 采用PVA-0588与PVP-K30混合基质(2∶1,体积比)制备的Res-DMNs,其含针率可达90%以上,针长约为720 μm,针尖距离约800 μm;在刺入皮肤后10 min内,微针几乎完全溶解;通过固定皮肤组织测量,Res-DMNs的刺入深度平均为(535.23±87.24)μm,且刺入率达到92.4%.结论 可溶性微针的成型性和穿透性能是其临床应用成功的关键,本研究确定了适宜的基质材料组成,为保证Res-DMNs治疗效果提供了基础.

    白藜芦醇可溶性微针抗肿瘤药物经皮递送穿透性

    基于转录组学数据的抗高尿酸血症肾病药物的预测和活性验证

    王丽君刘文彬
    115-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转录组学数据从现有药物中筛选可用于抗高尿酸血症肾病(hyperuricemic nephropathy,HN)的小分子药物,为HN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从GEO数据获得HN数据集,筛选获得差异表达基因;通过Metascape平台对核心靶点进行KEGG和GO富集分析;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Cytoscape计算节点连接度筛选HN发病核心基因;CMAP(connectivity map)数据库中预测抗HN药物,分子对接分析候选药物与核心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氧嗪酸钾联合腺嘌呤建立HN模型,验证候选药物的肾保护功能.结果 从HN转录组数据集GSE190205,共筛选获得55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374个,下调基因183个,差异基因涉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脂肪酸降解、TNF信号通路、吞噬小泡等信号通路,ITGAM、TLR2、CD68、CD44和CCL5等基因可能参与HN的发病;通过CMAP分析,筛选到M-3M3FBS、恩扎妥林、白桦脂酸和恩替卡韦等候选药物,进一步动物实验证实恩扎妥林具有良好的肾保护功能,降低HN大鼠的肾脏指数,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显著降低(P<0.05或P<0.01),改善肾组织损伤.结论 基于转录组学数据的"药物重定位"策略可从现有药物中筛选到有效的抗HN药物,为HN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高尿酸血症肾病转录组CMAP恩扎妥林药物重定位

    美国FDA批准杜氏肌营养不良治疗药物Elevidys增加新适应证

    夏训明
    122页

    基于FAERS数据库的胺碘酮相关视神经不良事件信号挖掘研究

    赖铎文梁青何建宏魏淑贞...
    123-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数据库对胺碘酮相关视神经不良事件进行信号挖掘,探索胺碘酮与视神经不良事件的相关性及发生特点,为胺碘酮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FAERS数据库中2004年1月至2022年12月的胺碘酮相关视神经不良事件报告,利用报告比值比法、综合标准法、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法和多项伽玛泊松分布缩减法进行信号检测.结果 胺碘酮为首要怀疑药物的报告数为17 234份,共报告了69 727 例次不良事件,其中视神经不良事件报告数为282份,共报告397例次.信号检测结果显示胺碘酮与视神经不良事件存在阳性信号,胺碘酮与视神经不良事件相关(ROR=14.59,95%CI=13.21~16.12).报告中男性占73.76%,女性占21.28%,年龄≥65岁者占39.01%,口服给药途径比52.84%,注射占2.13%.胺碘酮相关视神经不良事件的中位诱发时间为143 d.患者预后结局中残疾(如失明)占31.20%.胺碘酮相关视神经不良事件信号检测存在性别差异,男性更容易出现缺血性视神经病变(ROR=2.79,95%CI=1.69~4.59)和视神经损伤(ROR=3.59,95%CI=1.50~8.57).结论 胺碘酮与视神经不良事件发生存在相关性,且不良事件信号存在性别差异,服用胺碘酮可能会增加患者发生视神经相关不良事件的风险.临床使用胺碘酮时应加强对长期口服用药人群、高龄人群及男性患者的眼科检查,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胺碘酮视神经不良事件FAERS数据库

    HIV/AIDS患者ART过程中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血糖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林婧邱园园李粤平李燕秋...
    130-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艾滋病病毒感染(HIV/AIDS)者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过程中高三酰甘油血症(三酰甘油≥2.3 mmol/L)、高胆固醇血症(总胆固醇≥6.2 mmol/L)、高血糖(空腹血糖≥6.10 mmol/L)的发生情况及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广州市某传染病专科医院2004-2019年期间首次接受ART的HIV/AIDS患者基线和随访数据.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血糖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HIV/AIDS患者8 839例.在ART过程中,新发高三酰甘油血症4 255例(48.14%),高胆固醇症1 234例(13.96%),高血糖2 647名(29.95%),总发病密度分别为28.12/100人年、5.11/100人年和14.22/100人年.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基线BMI、开始ART年份、基线WHO临床分期、基线机会性感染、临床症状种类数、初始ART方案、基线CD4细胞计数与高三酰甘油血症的发生有关;性别、年龄、基线BMI、开始ART年份、基线WHO临床分期、基线机会性感染、初始ART方案、基线CD4细胞计数与高胆固醇症的发生有关;性别、年龄、基线BMI、开始ART年份、感染途径、基线机会性感染、基线CD4细胞计数与高血糖的发生有关.结论 HIV/AIDS患者ART过程中易发生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血糖,应动态监测患者的血脂、血糖情况,尤其是对采用含克力芝方案治疗的患者,以期对高风险患者及时进行早期干预,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心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HIV/AIDS患者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血糖

    "多靶点"啄治法联合半夏桔梗通窍汤治疗痰凝血瘀型成人鼾症的临床研究

    韩秀丽尹敏静
    139-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运用"多靶点"啄治法联合中药治疗痰凝血瘀型成人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条件的痰凝血瘀型成人鼾症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例采用啄治法联合半夏桔梗通窍汤治疗,对照组15例采用半夏桔梗通窍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最低血氧饱和度,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性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多靶点"啄治法联合中药治疗能有效提高成人鼾症的临床疗效,内服中药联合局部扁桃体刺血是中医药内治外治相结合在临床中的灵活运用体现.

    扁桃体刺血疗法啄治法半夏桔梗通窍汤鼾症痰凝血瘀型成人鼾症

    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许秋玲宁俊博罗佳棋潘宇文...
    143-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发起攻击,导致细胞破坏、组织损伤或器官功能障碍而引起的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显著降低.因此建立与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相似的动物模型对研究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至关重要.本文总结了几种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动物模型,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银屑病,以期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再生障碍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动物模型

    miRNA对精神疾病发生发展的调控作用及诊断应用前景

    叶晓颖朱雨航谢锶颖张嘉颖...
    149-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microRNAs(miRNAs)是一类由内源基因编码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通过转录后调控基因表达影响多种生物传导通路.近年大量研究表明,精神类疾病患者与正常人相比其miRNAs存在异常表达,研究结果提示microR-NAs可能是该类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因此寻找与鉴定与疾病相关的miRNA靶基因对了解与诊断疾病有重大的意义.本文旨在阐明miRNAs是如何调控中枢神经系统及如何调控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并根据国内外现有研究结果对microRNAs在精神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microRNAs诊断应用精神疾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